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兒童天性愛攀爬 家長如何防止兒童墜樓

兒童天性愛攀爬 家長如何防止兒童墜樓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暑假期間,兒童的安全再次受到關注。在武漢來說,2年多來城區就發生13起墜樓事件,而且八成都是2至6歲,爲什麼墜樓都是兒童呢,誰該爲兒童的生命安全負責。

兒童天性愛攀爬 家長如何防止兒童墜樓

暑假期間,兒童的安全再次受到關注。在武漢來說,2年多來城區就發生13起墜樓事件,而且八成都是2至6歲,爲什麼墜樓都是兒童呢,誰該爲兒童的生命安全負責。

2至6歲兒童墜樓風險最高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從2011年4月至今年7月兩年多時間,武漢城區共發生兒童墜樓事件13起,共涉及12個居民小區。

從發生兒童墜樓事件的時間段來看,2011年發生4起,2012年發生1起,2013年以來,兒童墜樓事件呈加速增長態勢,僅半年時間共發生8起。

●墜樓男童比例高達七成

在這13起兒童墜樓事件當中,墜樓男童佔9人,女童有4人,男童佔據的比例高達69.2%,女童則佔30.8%的比例。這個數據意味着,相同年齡段的兒童,男童比女童遭遇墜樓的風險更大。

●墜樓兒童多集中在2歲至6歲

根據表上數據,記者將10歲以下墜樓兒童劃分爲2~3歲、4~6歲和7~10歲三個年齡段,發現2~3歲年齡段的兒童共5個,4~6歲的兒童有 6個,而7~10歲的兒童則是2個,三個年齡段兒童分別佔比爲38.5%,46.2%和15.4%,墜樓兒童主要集中在2至6歲。

●墜樓多發生在兒童獨自在家

記者分析墜樓原因後發現,兒童墜樓多發生在孩子獨自在家和離開監護人視線兩種情況下。其中,因孩子獨自在家發生的墜樓事件達7起,離開監護人視線的墜樓事件有5起,還有1起情況不詳。

●窗臺、陽臺成兒童墜樓高發地帶

一起來看這13起兒童墜樓事件,記者發現一個共同的規律:所有墜樓都發生在業主家窗臺或陽臺,這充分說明,沒有安裝防護網的窗臺、陽臺是兒童墜樓發生的高發地帶。

誰也阻止不了孩童攀爬的天性

家長應合理引導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曉邊告訴記者,對於7歲以下的幼童來說,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傾向。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他們普遍熱衷於向高處攀爬,並對封閉空間外的環境進行觀察和探索,這是成長過程中的天性。

3歲以下的幼童因爲行動能力不足,加上家長看護較嚴,相對較少出現墜落事故。而超過3歲的學齡前兒童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行動能力,但對危險的環境尚無明確的概念。同時,男童的“冒險意識”比女童要強,這也解釋了爲什麼此類事故多發於男童身上。

鄭教授還提到,兒童對於成年人有依賴心理,獨處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兒童焦慮和恐慌,往往導致他們做出意想不到的舉動。即使是短時間內脫離成人的視線,可能都會引發危險,家長切莫掉以輕心。

鄭教授建議,對家長們來說,孩子好奇好動的天性無需刻意遏制,而是應當正確引導。首先,家中有幼童的市民最好能在住所加裝防護網等設施,同時不要將板凳、桌椅等可供攀爬的傢俱放在窗臺或護欄邊,從外部環境上避免事故的發生。

同時,家長和教育機構都應當加強對兒童的安全意識教育,樹立起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觀念,以此培養孩子的自我防護意識。“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爲是危險的,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外,家長還可有意識地帶孩子在專門的遊樂場所進行攀爬遊戲,一方面刺激其感知能力的發展,也可以滿足孩子在這方面的心理需求。“在外面玩夠了,能量也消耗了,回家就不會到處亂爬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