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柳惲搗衣詩原文賞析鑑賞翻譯

柳惲搗衣詩原文賞析鑑賞翻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柳惲搗衣詩原文賞析鑑賞翻譯,這是南朝齊樑間詩人、音樂家柳惲寫的一首詩,詩中以搗衣爲由抒發了搗衣的女子對遠人的思念、體貼之情,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柳惲搗衣詩原文賞析鑑賞翻譯

搗衣詩

南北朝-柳惲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

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翻譯:

你遲遲未歸,是因爲被風波阻攔所以滯留下來了吧!

我這裏已是秋風起而木葉下,你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雲飄飛的時節了。

蕭瑟淒寒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

等我裁好寒衣寄到你那,只怕那裏已是春回大地,應穿上春服了,哪裏能及時見到我寄去的禦寒的冬衣呢?

柳惲搗衣詩原文賞析鑑賞翻譯

註釋:

行役: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泛稱行旅,出行。

亭皋:水邊的平地,此處暗指思婦所在的江南。

木葉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

隴首:隴山之巔,此處泛指北方邊塞之地。

牖:窗戶。

安見:哪裏能見到。安:哪裏。

賞析:

在古代搗衣往往爲了裁縫寄遠,因此詩一開頭便從感嘆行人淹留不歸寫起,是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歸的原因是由於風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三四兩句寫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婦搗衣時眼中所見之景。下句是思婦心中所想之景。思婦由眼前“亭皋木葉下”的深秋景象,聯想起丈夫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雲飄飛的時節了,想象中含有無限思念與體貼。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馳神遠想收歸眼前近景,深秋蕭瑟淒寒景象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思婦的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寒”點秋令,也傳出思婦淒寒的心態;夕鳥之集,反襯遊人不歸;草蟲悲,正透出思婦內心的悲傷。所見所聞,無不觸緒增悲。最後兩句是思婦的內心獨白,是思婦想着自己給丈夫做的寒衣寄到時是否已經到春回大地時了,這一設想,不僅顯示了南北兩地的遙隔,而且透露出思婦對遠人的體貼與關切,將搗衣的行動所包含的深情蜜意進一步表現出來了。

此詩題爲“搗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謝惠連的《搗衣詩》具體描繪搗衣勞動的寫法不同,除結尾處略點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幾乎不涉搗衣本題,表面上看似有些離題。實則首聯揭出遊人之淹滯遠方,爲搗衣之由,中間兩聯寫景,爲搗衣時所見所想,仍處處關合題目。只是此篇旨在抒寫搗衣的女子對遠人的思念、體貼,對搗衣勞動本身則不作正面描寫。這種構思,使詩的意境更爲空靈,也更富抒情色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