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為什麼和寶寶説“媽媽語”

為什麼和寶寶説“媽媽語”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當媽媽的頭幾個星期裏,我隱藏的本能和才能逐漸表現出來,這是令人驚訝的。比如回憶舊童謠的能力以及打瞌睡的訣竅。但是至少目前對我來説,最讓我感到困擾的是“媽媽語”的流暢度。這是一種音調極高的、緩慢而簡單的、用誇張的元音進行的重複性語言。從來沒有人認為我是會當媽媽的人。那麼我又是如何在我的知識工具包裏學會這個核心技術的呢?

“臭臭!”我在給三個月大的女兒換尿布時哼了一聲,“哇!哇!這麼多臭臭!”當我説到最後一個字時,我的音調提高了,連我自己聽起來都覺得很刺耳。我的寶貝一直痴痴地凝視着吊扇,她轉過身來,給了我一個燦爛的笑容。“扇扇……”我尖聲地説着,“是的,我們喜歡扇扇……”

好的上帝。“媽媽語”或任何與它相關的叫法(“寶貝語”“父母語”或者是科學家所説的“嬰兒指令性語言”)聽起來都不錯。但當它們每次從我口中説出時,我都會把自己嚇到。

就在三個月前,我還抱怨説媽媽語有多麼讓人不愉快、多麼裝腔作勢,而且還不體面。我向任何可能會聽到它的人宣佈,一個嬰兒應該接觸適當的話語,以規律的節奏講話。但是現在,我卻在用寶寶的語氣説話。

我用三個原因來解釋一下我為什麼這樣做。

第一個觀點是媽媽語能夠吸引寶寶的注意。我已經對自己的女兒測試過了,我承認這是真的。“親愛的,你又胖了嗎?”用正常的諷刺語氣來説不會有什麼效果,笑得再大聲也沒用。她意志堅定地凝視着風扇或在空中拳打腳踢。然後我試着説:“我們胖胖胖了嗎?”緊接着,寶寶就轉過頭,仔細打量着我。她的小拳頭高高舉起,她的眼睛鎖定在我的臉上。

在寶寶一個月大的某個時候,當聽到媽媽語時,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吮吸奶嘴或者更長時間地看着視頻顯示器,表現出很感興趣的樣子。

其實,寶寶喜歡有旋律的、有節奏的、高音調的表達方式。如果像父母那樣只是以一種乏味單調的方式説話,寶寶就會充耳不聞。那友好熟悉的歌曲,寶寶知道是為他們準備的,這有助於調節他們的情緒。媽媽語對寶寶來説是音樂的文字形式。

為什麼和寶寶説“媽媽語”

作為一個自豪地説媽媽語的語言學家,我的第二個理由是:接觸媽媽語的寶寶能更快、更輕鬆地學習語言,並掌握更廣泛的詞彙量。(順便説一句,成年人學習新語言時也是如此。當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學習英語時,如果英語句子是用媽媽語講出來的,就會比用一般成人語氣講出來更容易被他們理解。)

在判斷一個單詞的結尾和另一個單詞的開頭時,媽媽語還可以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容易。我們的耳朵並不知道“拉臭了嗎?”還可以聽成是“拉臭了,馬”“拉,臭了嗎”“拉臭,樂馬”。一個被拉長了發音的“拉……臭……了嗎?”強調了每個單詞。每個單詞都像寶石一樣突出,在前後暫停中舒緩着語氣,並在快樂的氛圍中閃耀着光芒。

當實驗者讓嬰兒聽一些在意想不到處斷句的演講時,嬰兒會發現有些不對勁。但只有當這些話用媽媽語表達,而不是用嚴肅的成年人語調錶達的時候才是如此。使用媽媽語的人會把最重要的詞放在句子結尾處,這也使得它更加突出。在給寶寶換尿布時,我不止一次聽到寶寶費力地發出“啊”的音。也許這就是她正在學説“拉”吧。

我使用媽媽語的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我別無選擇,我必須這麼做。聽起來我像是在開玩笑,但這是真的。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人們都是以一種唱歌般的、短促的、尖聲尖氣的語調與嬰兒説話的。這表明我們使用媽媽語至少有一部分是出於本能。當然,體內的催產素水平越高,我們就越有可能用媽媽語説話。但父親、祖父母,還有一些不是父母的人也是如此。當寶寶3~4 個月大時,父母會不自覺地提高媽媽語的音調。隨着語言能力的提高,寶寶就會慢慢習慣大人正常的説話方式。

某個理論認為,媽媽語甚至可能是音樂和語言的起源。大約在400 萬年前,當我們的祖先直立行走時,嬰兒不能像其他靈長類動物那樣緊貼着父母。這意味着父母在覓食或處理食物時,常常會把孩子放下。當父母與寶寶面對面而不是身體相貼時,母親會使用語言來娛樂、安撫、指揮嬰兒,或阻止他們傷害自己。

千年以前的媽媽語曾經是通過不斷的嘶叫聲和瞪大的眼睛來表達的,後來才逐漸發展出更復雜的節奏、聲音和麪部表情。擅長語言和音樂的人更有可能生存下來和找到伴侶。增強語言的基因遍佈全球。

數百萬年後的今天,媽媽語仍然是我們最初的語言。但是進化就在發生在我們眼前。會有一天當我問女兒:“拉……臭……了嗎!?”然後她會説:“媽媽,以後提到糞便時,別再這麼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