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説謊是你逼的

孩子説謊是你逼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真不知道為什麼湯米這麼愛説謊,他還不到6歲!我們在家一向反對説假話,整天告誡他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可他就是不聽!”憤怒的默裏先生在我的診室裏訴説着。

我仔細詢問了默裏夫婦,對他們的問題作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結果竟然發現,湯米説謊實在是不得已!正是他的父母不知不覺地把他培養成一個説謊的孩子。

孩子説謊是你逼的

下面是經常發生在他家裏的父子之間的對話:

父親:“今天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了嗎?”

湯米:“沒有。”

父親:“真的?”

湯米:“是真的。”

父親:“説謊!我問過你們老師,她説今天你和傑西搶玩具,還動手打了他!你過來!……”

一頓懲罰之後,默裏先生認為兒子已經為説謊付出了代價,但在湯米的角度看來,他其實分不清到底是什麼為他帶來這頓皮肉之苦:説謊,還是打架?一旦孩子認為是後者,他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就算説真話也一樣受罰。這一來,他們下次只會想辦法把謊言編織得更逼真。所以某種程度上講,正是默裏先生的態度和處罰在迫使湯米用謊言來保護自己。

一般來説,三四歲以後的幼兒都會有些説謊行為。因為處在行為上的探索期,很容易做出父母眼裏的“破壞”行為;同時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自我認知的能力,但心理髮育尚未健全,常因一點小事而產生恐懼心理。如果家長對孩子總是持懷疑態度,常常扮演一個偵探或檢察官的角色,為了不遭父母訓斥,孩子只有求助説謊來保護自己;假如父母不由分説粗暴地對待孩子的自我保護行為,孩子甚至會因為你羞辱了他而痛恨你,並發展到用更多的謊言來氣你、傷害你、報復你。到那時,説謊便由單純的懼怕而轉變為對家長憎恨的一種方式,一種正常的、經過恰當引導很容易糾正的行為也會演變成為非正常心理下的一種壞習慣。

“如果你有證據證明湯米的確説了謊或者做了錯事,可以心平氣和地給他指出來。你必須讓他知道講真話沒什麼可怕的。”我對默裏夫婦説。

為了教育湯米講真話,我對默裏夫婦談了幾點建議:

第一,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可以看得出,有時湯米説謊是有意的。默裏先生平日對孩子的行為控制過多,要求過於嚴格。作為“報復”,他就對父母撒謊。父母越是生氣,越是絕望,他就越高興。因此,要避免孩子説謊,必須注意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瞭解並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二,學會好話壞話都要聽。作為父母,如果聽到孩子彙報好消息就笑逐顏開,聽到壞消息就火冒三丈,孩子自然就會只報喜不報憂,為免捱罵受辱和皮肉之苦而説謊。

第三,作為父母,當着孩子的面談論某件事時,儘量不要為了生動、有趣而添油加醋。因為孩子,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分不清什麼是謊言,什麼是玩笑,他會向父母學習,模仿大人信口雌黃、隨意發揮。

建議之外,我還幫助默裏夫婦為湯米制訂了一個行為規範方案。默裏先生畫了一張能體現湯米進步的表格貼在湯米的寢室裏,每天讓他自己對照表格來檢討自己的行為:説實話,就在表上加幾分;説謊話不得分。到了週末,將分數累計起來,根據得分多少,給予他不同等級的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

當然,這以後,默裏先生對孩子再也沒使用那種動輒呵斥、處處懷疑的教育方法了。

得到了父母的信任,湯米撒謊的行為越來越少了,與他們的關係也變得融洽起來。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