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說教不當,孩子遭殃

說教不當,孩子遭殃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那天,趙雪梅一見到我這個老同學就大倒苦水,先是抱怨常年駐外工作的丈夫只知工作不顧家,繼而又提到她兒子:“那個兒子呀,別看年紀小卻特別讓我煩心,調皮搗蛋、不思悔改,簡直無法無天了。實在惹急了,我就訓他、罵他。剛開始說他還有效果,慢慢變成了左耳進右耳出,道理跟他講了無數遍。好話說盡全沒用。就昨天,他打碎了鄰居奶奶家的窗戶玻璃。我要他向奶奶道歉,他好像愣是沒聽見似的,照樣玩他的遊戲。我苦口婆心說上半天好像根本起不了教育的作用,唉,有時候,我真佩服他那種‘鐵面無羞’。看到兒子不長進,我心急如焚,可又使不

我問:“你那孩子不可能生來就這樣子吧?”趙雪梅回答說:“哪會呢,他以前好乖的,雖然有時候難免頑皮了一點,可一旦做錯了什麼,我只要說上兩句,他就會改正。隨著年紀的增長,懂的事多了,犯的錯誤也多了,每次給他臉色看,也只能收斂個三兩天。但丈夫不在家,我哪有那麼多時間給他講道理,除了訓斥,我能有什麼法子?是吧。老同學你是心理醫生,快幫我出出主意,我該怎樣去挽救兒子,該採取什麼方法去教育他?”

趙雪梅的一大堆訴苦沒有激起我的一點同情,反而令我深深痛心。我直言不諱地說:“孩子的病根在於你的教育方式,因教育不當引發的兒童“心理惰性症”,這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下常形成的一種較有代表性的情緒障礙,因為你們都具有一定的知識,對孩子期望很高,如果過分溺愛、放縱會造成孩子智力殘疾,但你們又不太清楚,如果孩子過分壓抑同樣會導致心理殘缺。

見趙雪梅不解,我進一步解釋:“由於你經常性地對孩子進行千篇一律、語言重複的反覆說教,不斷給以同樣程度訓責,長此以往,這種嘮叨式的教育模式使他養成了‘心理適應性’,從而讓他‘臉皮厚’起來了,最終導致今天只見教育不見效果的局面。比方說吧,今天讓你洗一下0℃的冷水澡,你會冷得直哆嗦,但明天、後天、十天後……天天如此,你就會因為習以為常不再感到寒冷。為什麼?道理很明顯,因為你的肌膚已適應了0℃水的刺激。同樣,批評教育孩子也切忌模式化、簡單化,指責囉嗦,訓斥詞不達意,期望太高,管教過嚴,都會導致孩子反感,甚至引起不服、頂嘴等逆反情緒和異常行為。”

見老同學滿臉期待,我又補充道:“你們做父母的,或許普遍都認為:只有棍棒耳光下的‘嚴刑教育’才可能導致孩子心理創傷,動動嘴皮子就毫無什麼後顧之憂了。其實不然,如若父母們說教不當。同樣有損孩子心理健康。”

“那今後我到底該如何做呢?趙雪梅急切地問。

我告訴她,首先,父母應掌握多層次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懂得用語言技巧從不同方面批評同一種錯誤,通過改變刺激的方式,引發孩子的條件反射,如母親教育不靈可改由父親,或爺爺奶奶來指引,用啟發代替訓斥等。其次,嘗試用不同語氣和孩子談話。許多家長總是以一副不近人情的冷麵孔來批評孩子,讓孩子望而生畏,根本聽不進你說了什麼,有個成語叫“推心置腹”,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有時候朋友們的交談遠比指責更易於讓人願意接受。或通過一些淺顯簡單、有“陰謀”的遊戲讓孩子親身體會一下過錯招致的惡果,引起警惕。其三,對於聽慣了斥責的孩子。有時候沉默比語言更能觸動他的內心反省。同時,適當地表揚、發現和肯定他某方面的進步,增加他對你的信任感,都是破解“惰性心理”的方法。最後,要從實際出發。對孩子的期望要現實些,“趕鴨子上架”只能自取其辱,何不讓他在水裡自由自在、引吭高歌?

最後,我頗有感慨地說:“‘心病還靠心來醫’,只有用心去摸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消除親情隔閡,才能在輕鬆的環境中發揮說教的效果。不當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僅徒費精力,只會讓孩子遭殃,出現各種心理障礙,讓父母們自食苦果,還傷神費力。”

聽了我的話,趙雪梅追悔莫及,滿口答應要按我的意思,去改進以前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

說教不當,孩子遭殃
點選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