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哭腔說話,怎麼辦?

孩子哭腔說話,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孩子哭腔說話,怎麼辦?

為什麼孩子會用哭腔說話?

寶寶幾乎每件事情都要依賴大人,衣食住行,父母的關愛,想要的玩具等等。他必須引起大人的關注,才能得到需要的東西,而這對他而言可不容易。哭腔是寶寶感到無能為力時發出的聲音,他用越來越高的聲調來表達自己的要求,以便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什麼招數有用,小孩子就做什麼,孩子用哭腔說話,是在尋求別人的迴應,不管是什麼樣的迴應。所以,如果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那拒絕他也好。

孩子用哭腔說話時,你該怎麼辦?

告訴他什麼是哭腔。在你對孩子說“別哭哭唧唧了”之前,一定要讓他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成年人常常以為孩子知道什麼是“哭哭唧唧”,這樣說話有多麼煩人,但事實並非如此。當你聽到孩子用哭腔說話的時候,馬上告訴他這就是“哭哭唧唧”,然後讓他用正常的聲音說話。如果他聽不出來兩者有什麼不同,你就演示給他聽。用布娃娃來表演用哭腔說話的孩子和被激怒的媽媽,或者你自己扮演一下悲情角色,和孩子一起排練排練。告訴寶寶用哭腔說話讓人煩惱,別人也不愛聽。“好”的聲音和“不太好”的聲音一起都練練,寶寶聽到你假裝出來的最悲情的聲音,多半會樂得哈哈笑。

要明白寶寶是需要關注。有時候當寶寶想讓爸爸、媽媽聽他們說話,但爸爸、媽媽卻不聽時,他們就會用哭腔說話。這也是為什麼在你試圖和朋友講話、整理家庭帳目或專心致志做飯的時候,常常會聽到孩子的怪腔調。簡而言之,在你關注其他事情而孩子需要(或自以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都是他最容易用哭腔說話的時候。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當寶寶用愉快的聲調提出要求時,你要儘可能馬上回應他。當然了,你肯定不想鼓勵孩子每次在你和別人談話的時候都找你,所以,一定要告訴他:“如果你真的有急事,應該禮貌地打斷我,不能哭哭唧唧,這樣我就不會不理你。但如果你能等一會兒的話,媽媽會非常感謝你。”如果你正在做事,也要花點時間聽聽他的需要,告訴他你大概什麼時間會有空(如:“寶貝,我知道你玩拼圖需要幫忙,等2分鐘,我就會和你一起玩”),然後繼續做完你手上的事。不過,要注意別讓孩子等時間太長,孩子多大就讓他等多少分鐘(比方說,寶寶3歲,就讓他等3分鐘)。不要只是說“等會兒”,這種回答太模糊。如果他真的耐心等待了,一定要稱讚他。

告訴他提出要求的更好方法。有時候寶寶用哭腔說話,是因為他不能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如果可能,你就幫他明確自己的感覺。比如,你或許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不高興,是不是因為我沒有馬上帶你去公園玩?”這樣孩子就能和你一問一答地說下去。

一定要留出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玩遊戲或只是說說話,這些都要在寶寶開口抱怨前去做。如果他能記得禮貌地提出要求,也別忘了誇獎他。當他明白用其他語調提出要求有用,而哭腔沒用時,他就不會再哭哭唧唧了。

避免引發他用哭腔說話的原因。寶寶在餓了或累了的時候,常常會變得煩躁,愛用哭腔說話。如果你在晚飯前帶飢餓的寶寶去逛超市,並且指望他能明白餅乾會讓他沒胃口吃飯,那就像你在廚房裡放了一張新蹦床,卻希望孩子在吃完飯之前不要上去跳一樣:這樣做肯定會引出麻煩。所以,要在去超市前,就讓他吃飽,或者帶一些他能在路上或商店裡吃的健康零食。同樣地,如果在漫長的一天要結束的時候,你能不帶他出去幹雜事(哪怕是去動物園),那麼你們倆的生活就會變得更輕鬆。

你的態度要始終如一。不管寶寶的要求是否合理,重要的是讓他知道他提要求的方式不對。你可以這樣對他說:“你這麼說話,我可聽不懂,用正常的語調,我才會高高興興地聽你說。”你自己的聲調和麵部表情要保持平靜,如果你發怒,那隻會火上澆油。有些孩子比較能明白手勢語言,所以,試著用雙手捂住耳朵,並假裝痛苦地斜眼看看,以表明你聽到了他哭哭唧唧(而他不這樣的時候,就張開捂住耳朵的手,平靜地微笑)。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言行一致,不能讓步。你和孩子就像是玩蹺蹺板遊戲,只要他有一次靠哭哭唧唧達到了目的(哪怕是在失敗了12次之後),就會記住這樣有用,而這肯定是你所不希望的。

和始終如一地對待孩子用哭腔說話一樣,靈活轉換態度也很重要。當孩子用正常的語調提要求時,一定要立刻迴應他,他才會明白這樣有用。不過,也不要因為他沒有用哭腔提要求,就被迫滿足他。只要表現出同情和欣賞的態度就好:“真抱歉你現在不能玩了,該睡覺了。你能這麼禮貌地提出要求,真是個好孩子!”

當孩子的哀嚎不能控制時,要(或至少假裝)表現得無動於衷。你最不願意讓孩子學到的就是在公共場合大哭鼻子就能達到目的,所以,一定要堅持你的原則。不管在哪兒,不管和誰在一起,不管孩子用的是什麼語調,你都要保持冷靜。既不要大發雷霆,也不要讓步(“好好好,你願意做什麼都行!”)。要知道,就算你這會兒能馬上從惱人的哀嚎聲中解脫出來,但卻要為此付出今後聽到更多哀嚎聲的代價。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