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壓歲錢歸誰管

孩子壓歲錢歸誰管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孩子壓歲錢歸誰管?過年期間孩子的壓歲錢怎麼辦?走過的人生第一條長路——就是爸媽的套路啊。娃能收那麼多紅包,是因為當父母的給出去的不少啊。娃這麼小,總不能都給他吧,不出倆小時準丟!說白了,孩子的壓歲錢,最終都用到了孩子身上。所以,這筆錢怎麼用才“合情合理”?


給零花錢的錯誤方式

這幾年,科大大經常跟身邊的朋友討論關於孩子的零花錢問題,發現了以下這幾種方式。

1.不給任何零花錢

孩子想買零食或玩具需要找爸爸媽媽商討這個東西的必要性,然後由家長決定買不買。

孩子沒有決定權,久而久之變得沒有主見,在家長的控制慾下越來越膽小、怯懦。

偏激的孩子因羨慕小夥伴能支配零花錢,內心不平衡而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偷拿家長的錢。

家長知道後肯定憤怒至極,大聲地訓斥和責罵讓孩子的心理陰影更加嚴重。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孩子“buy”不著。請線上戳?孩子打賞主播敗光家底!這3種教育請趁早!杜絕當代精神鴉片!

2.給孩子花錢的壓力

家長經常向孩子抱怨自己賺錢如何不容易,讓孩子在“自省”和“花錢的愧疚感”中成長。

孩子對花錢產生了障礙,不敢消費,對任何事情都斤斤計較,消費觀和理財觀畸形發展。

孩子壓歲錢歸誰管

3.零花錢與勞務掛鉤

孩子做家務以換取零花錢,比如倒垃圾、收碗筷、疊衣服……只要有需要孩子幫忙的機會,家長就會將其與零花錢掛鉤。

慢慢地孩子習慣了這種模式,導致的結果就是唯利是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金錢回報,缺少對“義務”“責任”等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心理學上的激勵分為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強化外在激勵會慢慢削弱孩子內在動力,讓孩子忽視做一件事的真正理由。

外在激勵短期有效,但家長想象不到也無法控制使用這種方式的長期危害。

由此看來,孩子的壓歲錢不是小數目,如果處理得當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和義務、責任等概念。

寓教於樂的財商培養計劃

自然有人認為,等孩子長大就懂了,但長大就真的懂了嗎?會計挪用公款打賞主播930萬,瞭解一下。

壓歲錢到底應該歸誰所有?壓歲錢怎麼花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呢?

這就涉及到了“財商教育”。

財商是什麼?

先教會掙錢的概念,有付出必有所得,不付出無所得,其次才是提升理財能力,讓錢生錢,前者是後者的基礎。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有財商教育。財商亦決定著孩子的人生層次和視野見識。

根據兒童潛能遞減法則,越早開始教育可發揮的潛能越大,越晚則越小。

3歲

開始“刷卡遊戲”。

讓寶寶坐公交、坐地鐵、開車進車庫都要刷卡;一旦忘了帶卡,交錢也可以。

展開“延遲滿足”訓練,讓寶寶學會等待。

告訴孩子有一塊蛋糕,現在吃掉就沒了,如果多等15分鐘,就會得到兩塊。

越能接受“延遲滿足”的孩子,能收穫更多學識和能力,也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延遲滿足”訓練貫穿始終,不同階段以不同方式進行,像攢錢買些更貴的東西。

4歲

設計一些購物小遊戲或帶寶寶上超市,買一些低價小物品,如小玩具、小零食。

5歲

讓寶寶認識到錢是勞動所獲,一些力所能及,或本來就應該自己完成的事情,不需要給。

6歲

讓孩子學數錢,學攢錢,培養“自己的錢”的意識。

7歲

教孩子看商品的價格標籤,跟自己的錢比大小,確認“購買力”。

8歲

給孩子開一個銀行儲蓄賬戶,教存錢。讓孩子想辦法掙零花錢,如賣舊報紙、舊塑料瓶等。

9歲

從一天到一週,循序漸進制訂簡單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

教孩子每週省一點錢,留著大筆開銷時使用,比如自己買玩具、文具等。

“談錢”別忘了“說愛”

長輩給的壓歲錢裡,飽含著對小輩的關心和愛護,所以可以用壓歲錢讓寶寶給長輩選購一些小禮物,讓寶寶學會感恩和孝敬老人

同時,讓寶寶參與到家庭建設和維護當中,購買家庭用品時,可以跟寶寶商量,讓寶寶共同“出資”。

年復一年的點滴記憶會根植在寶寶腦海裡,當寶寶長大成人,真正獨立,自然會有反哺意識。增加家庭觀念的同時,提高責任感。

有付出才會更懂珍惜,言傳一百遍“鋤禾日當午”,不如讓孩子親身體會一遍“汗滴禾下土”。勞動所獲,更懂珍惜。家長給娃的不單單是錢,而是尊重和自由。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