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激勵孩子只能靠錢嗎?

激勵孩子只能靠錢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你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激勵孩子呢?你是用什麼方式激勵孩子的呢?是不是用金錢呢?還是其他的一些方式?

朋友的女兒翩翩和兒子同歲,兩個孩子經常相互打探著對方的私房錢。翩翩說,媽媽給她設了獎學金,如果考試成績在98分以上,每門功課獎勵200元。

我先生一聽,好方案啊,激勵大大的,立馬也要在我家開始實施。

一旁的我,腦海裡閃過的卻是這樣一則經典故事:

一個喜歡安靜的老人,門前來了一群孩子吵鬧不休。老人生氣地驅趕孩子,孩子們卻越發鬧騰得厲害了。

於是老人想了一個辦法。他把孩子們叫到跟前,給了每人10美元,告訴他們:“謝謝你們讓我這裡變得如此熱鬧。如果你們每天都來,我將付給你們10美元。”

孩子們高興極了,既玩了又有錢賺,多好的事兒呀。於是,孩子們就天天來老人家門前玩鬧。

一週後,老人對孩子們說:“我最近經濟比較緊張,只能給你們5美元,但還是拜託你們每天都要來啊。”

孩子們一聽就不高興了,但還是勉強答應了每天來這兒玩耍。

又過了一週,老人對孩子們說:“我現在沒錢了,一分錢也給不了你們。”

孩子們一聽,立刻一鬨而散,再也不來老人這兒玩鬧了。

從此,老人門前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許多企業管理者以及教育家們,莫不以這個故事來說明,人類在精神及物質層面的需求是如何轉化的。

原本是“為自已而玩”的內在動力,卻在一番引導之後,變成了“為錢而玩”的外在引力。

當金錢的回報在逐漸降低之時,孩子們也就忘記了自已最初的追求根本與金錢無關。

激勵孩子只能靠錢嗎?

身為HR的我,曾經將在公司制定的一套獎懲制度,移植到了兒子身上。

我設計了一個笑臉哭臉榜。兒子表現得好,就給一個笑臉;調皮幹壞事了,就畫一個哭臉;然後根據笑臉哭臉的數量給予相應的獎勵或是懲罰。

可是實施大半年之後,沒覺得孩子從此走上光明的康莊大道,反倒是他經常追著我問,“這件事能得笑臉嗎?”,“我攢了多少笑臉了?能兌什麼玩具了?”

真是令我這個老母親心累啊。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也許並非故意而為,但又確確實實在以“報酬”的形式與孩子們做著“交易”。

就好比我先生上一週還對兒子說:“這次考試考好了,就帶你去看電影。”

這些家長們的習慣用語,其實都在促成一筆隱形交易。

“我好好吃飯、乖乖睡覺、在學校表現優秀、成績拔尖,都是為了讓爸爸媽媽滿意,這一切都應該得到獎勵。”

諸如此類的誘惑和算計環繞身邊,難怪成年後的我們,經常感嘆心無所依,看不清自已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又有什麼是值得為自已奮不顧身的?

一個沒有強大內在信念支撐的人,如何風雨兜頭,篳路藍縷,去迎向明日的壯闊山河?

哈佛大學的經濟學者Roland Fryer教授,曾經集資630萬美元作為獎金,獎勵給1.8萬名中小學生,就為了證明一個課題:錢是否可以買來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好成績?

實驗在美國的達拉斯、華盛頓、芝加哥和紐約展開,參與的孩子都是平時缺少學習動力的學生。每個城市的考察指標和方法也不盡相同。

在達拉斯,學生只要多閱讀、完成閱讀理解測試,就能拿到獎金。在華盛頓,要求是天天都要來上學,認真閱讀及寫好作業。在芝加哥,考察的是平時的作業和測試成績。而在紐約,則只看考試成績。

金錢刺激的效果如何呢?

達拉斯的學生們積極閱讀,提高了閱讀成績;華盛頓學生的出勤率和閱讀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一涉及考試,不論小考大考,都沒有太大變化。芝加哥的學生成績平平,情況最不好的就是紐約的學生們,考試成績比沒拿獎金的對照組還低!。

參加實驗的紐約學生在接受訪談時表示,自己當然願意多掙錢,但是考試題不會做,也不知道更好的學習方法,沒辦法,就只好放棄了!

這個“遍地撒金”的研究讓我們看到:金錢獎勵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產生刺激力,但它絕不是萬能的發動機。當孩子覺得跳一跳能夠得著的時候,這時錢能發揮一定的作用,孩子們會有動力爭取;而當他們感到力不能及之時,給的錢再多,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巨資實驗”得出的最終結論是:孩子是自己學習的主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做不到什麼,由此他們可以操控自己的學習參與度!

給予孩子獎勵,我是贊成的。

畢竟孩子經過努力,取得一個好的成果,本應得到鼓勵。我們汲汲營營一生,不也是為了更美好的生活?

但是如何給予獎勵,時機、方式與程度則需要慎重考量。

外驅力能促使孩子去做某件事情,但孩子的行為也容易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而改變。

過分使用外在的物質來控制孩子的行為,將會改變孩子做事的動力,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得到某種獎勵。

但只有真正的心之嚮往才能用盡全力。

我們不妨這樣做:

以正面的語言來描述、形容和定義孩子的行為,讓孩子對自已有一個正面的判斷和積極的認知。

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學會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並自己承擔責任。內心的強大,始於獨立自主。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是通過錯誤來學習的,在錯誤中摸索前進的道路,是孩子的成長過程。

把一件事情做好獲得的成就感就是最好的獎勵,這時候送上真誠的讚美與欣賞,比金錢更令人歡欣鼓舞。

不要事先許諾,可以事後獎勵。獎勵也不要帶著明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好成績,而是因為開心慶祝。

比如,真誠地對孩子說:“這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了,你一定很刻苦地溫習了功課,這一次成績的提高就是對你努力的回報。”然後,再不經意地說:“前面就是一家山地車店,你要進去看看嗎?”

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孩子的成就感與愉悅感聯結在一起。

作為HR,我要負責組織公司每年的表彰大會,我有一點深刻的感受:獎金當然人人都喜歡,但更讓人驕傲的是一座獎盃給予的肯定,精神上的鼓舞最讓人動力澎湃。

兒子最興奮最得意的事情便是獲得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儘管這個獎項沒有任何獎金,但那張薄薄的獎狀,被他張貼在家裡最醒目的地方,逢人便炫耀。

我們每一個人,也包括孩子,除物質需求外,還有被人尊重、接納、認可、理解與愛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所以,獎勵不僅僅是金錢與物質。

武志紅說: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讚美,特別是來自權威、或者重要的人的讚美。

不妨以讚賞、榮耀感,成就感,以及更多的自主決定作為獎勵,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驅動力。

或許,孩子們也會更感動於這樣的回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