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打着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帶着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

原標題:“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吼”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父母打着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帶着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因爲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被封閉的,因爲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因爲你吼叫造成的傷害太大。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他們靠着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向你的孩子吼叫會嚇壞並傷害他們,長期的影響是讓他們自我形象變低,自我感覺很糟糕,缺少自控力,易衝動,情緒化,缺少耐心,或有其他更多心智問題。被吼着長大的孩子也更容易在將來這樣對待他們自己的孩子,他們也會反過來這樣對待父母。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2張

“吼”會讓你跟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很多中國的家長都信奉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用棍棒來教育孩子的家長已經比較少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對孩子的吼與責罵,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在你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衝着孩子吼的時候,有沒有細細的想過孩子的感受。

父母打着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固執的堅持或者犯了小錯的時候,就去威脅吼叫。

今天同事對我說他昨天對孩子發脾氣了,大聲的吼了孩子,孩子心驚膽戰的晚上都沒怎麼吃飯,後來冷靜下來覺得自己太沖動了,看着孩子自己坐在哪裏,心裏很不好受。“你當時爲什麼發脾氣啊?”我問他。“他每次把房間都弄得亂七八糟,我讓他把房間收拾一下他他就跟沒聽見似的,我說了幾次他還跟我頂嘴,所以我一生氣就衝着他吼了幾句,把他也嚇了一跳”

聽到他這麼說,我不禁想起之前一個朋友講的關於他跟孩子的事情。

她女兒的書桌一度非常混亂,她看見以後非常的生氣,而且之前說她,她雖然嘴上說好的,但是從來不會去做,那天她轉念一想,現在讓她收拾她也不會去行動,就壓制住自己的怒火,告訴她女兒寫完作業記得收拾一下桌子。第二天她先表揚了她女兒有進步(即使她只是把筆放在了筆筒裏),說“你的桌子比之前乾淨了,你昨天一定好好收拾了吧”。她的女兒一聽特別開心,就說自己昨天怎麼收拾的。然後她又說:“你覺得還有哪些需要進步的?”她女兒就說還不夠乾淨等。她就說:“你確實有進步,但是還沒達到要求,要是一週有三次達不到要求就得接收懲罰,只要每天有進步是完全可以達到要求的”。後來週末的一天她把小桌子收拾的乾乾淨淨讓我看,她熱情地表揚了她的女兒,在之後書桌都變得非常乾淨。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3張

管教孩子,不用吼的用什麼?

其實,很多家長會不會經常有這樣的自責,吼完孩子又覺得後悔,心疼孩子成爲自己情緒不穩定的犧牲品。多少孩子默默成爲了父母的出氣筒,但是我們捫心自問,孩子真的需要這樣去吼去罵嗎?其實這也和平時的溝通方式有關,有了好鋪墊,很多事情不用吼也可以解決。

方法一:適時的離開孩子,讓自己冷靜一下

當你處於憤怒的狀態時,暫時離開是緩解情緒的有效方法。孩子產生不良行爲的情境也是引發家長情緒產生的來源之一,而離開這種刺激情緒的情境,會降低家長的憤怒,並可以脫離情緒,去思考更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家長在憤怒時,應暫時離開孩子一分鐘,去冷靜一下,放鬆自己的情緒,想一想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這樣,當家長再回到孩子身邊時,會採用更爲理智的方法解決問題。

方法二:學着去接納自己孩子的情緒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鬧情緒時,會不分青紅皁白地罵孩子一頓,這樣的做法不但解決不了孩子的情緒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糟。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接受孩子的情緒,瞭解孩子鬧情緒的原因,與孩子建立一種互信的關係,然後再進一步與孩子進行溝通。遇到將要發怒的時候,父母們可採用深呼吸的方式,讓自己冷靜下來,它能幫助我們壓住心中的怒火。等自己真的冷靜了,再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不要寄託希望在孩子自己的領悟上。因爲很多怒吼不過是你被自己的失望所打敗,惱羞成怒的結果。試着讓孩子先說出感受。當你覺得自己在某種情景下被冒犯的時候,讓孩子告訴你他這樣做的原因,而不是先吼。孩子說出感受不僅有助於家長的理解,也能讓寶寶們更容易瞭解自己的情緒,學習推己及人。

方法三:讓孩子自己“自食惡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不怒不吼,降服自己的拼的是智慧和耐力,不怒不吼不是讓你壓制自己的情緒,而是理智思維給情緒找一個合理的出口,當你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孩子自然會向你靠攏。做自己情緒的掌舵者,爲孩子的情緒成長導航。

方法四:做好獎懲制度

身爲父母,我們得明白自己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究竟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面對孩子,我們應該說出需求,並在某些“必須做”或者“鼓勵做”的環節設立獎懲機制。當孩子做對了一件事後,就按照之前的約定對孩子進行獎勵,而當他做了一件錯事,而且之前你們已經約定好會有懲罰的事情時,就對孩子實施相應的懲罰,這樣時間久了,他就慢慢知道什麼事情是不對的,也就不會去做了。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不怒不吼,降服自己的拼的是智慧和耐力,不怒不吼不是讓你壓制自己的情緒,而是理智思維給情緒找一個合理的出口,當你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孩子自然會向你靠攏。做自己情緒的掌舵者,爲孩子的情緒成長導航。

(本文由“養兒育女寶典”整理推薦,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4張

別再吼孩子罵孩子了,他們的腦子真的會受傷變形

原創作者|鮑邁斯特等

轉載自微信公衆號“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版權歸原創作者鮑邁斯特等所有

許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而我們的社會似乎也對這種言語暴力不加重視。許多人認爲,吼兩句嘛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

但是如果有人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再者,你以爲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傷害就消失了嗎?不要太天真了。

現在許多科學家開始意識到,好處和壞處,可能無法被相互抵消,而壞處對大腦的影響遠大於好處。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5張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裏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同名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強”(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我們的大腦要儲存那些對生存更重要的信息,而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因此鮑邁斯特認爲,現代人的大腦也保留着祖先的這個生存法則,這就是和表揚相比,我們對尖刻的批評記憶得更準確,反應更快、更深刻的原因,而這點對孩子和大人都一樣。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爲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例子,不管曾經在一棵樹上吃到過多少個好吃的果子,只要我們的祖先在這棵樹上曾經吃到一個讓他肚子痛的毒果子,那他就會開始對這棵樹心存戒心,甚至敬而遠之。畢竟,吃不到好果子可能會餓肚子,但是吃到壞果子可就要命了。

再比如網上購物,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因此商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花錢刪除差評。

對於人際關係來說也是這樣。

知名親密關係學者、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戈特曼研究所(the Gottman Institute)的創始人約翰·M·戈特曼(John Gottman)在1994年通過20年的研究指出,想要讓婚姻成功,夫婦之間積極和消極互動的比值要大於5:1,也就是說要說5句好話,做5件好事才能彌補1次壞話或壞事造成的傷害。低於5:1這個比值,婚姻就很容易破裂。

戈特曼的這一5:1比例的發現後來被奉爲婚姻關係的經典,並被廣爲傳播。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6張

戈特曼的5:1婚姻存續預測比——婚姻關係中,積極互動和消極互動的比率要維持在5:1以上,否則婚姻容易破裂。

心智已經成熟的成年人之間的交往尚且如此,更何況身體和心理都還在發育的孩子呢?對孩子說的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

已經有證據發現,被他人排斥和拋棄的痛苦的心理感受等同於生理傷害。

2011年,密歇根大學的神經科學家 Ethan Kross 和同事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那些看了拋棄了他們的前男/女友照片,或是前臂受到高溫加熱的人的大腦,他們發現2種不同類型的傷害都激活了相同的腦回路。換句話說,被人拋棄的感覺等同於身體受傷。

言語暴力造成的暫時的傷害只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長期的言語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十幾年來,他的團隊對父母言語攻擊的長期傷害進行過大量研究。

父母的言語暴力包括對孩子長期的吼叫、斥責、詛咒、歸咎、侮辱、威脅、貶低、取笑。

他的團隊發現,父母如果經常用言語辱罵孩子,他們事後的安撫不會起到消除影響的作用。即使事後父母通過溫情脈脈彌補孩子,他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依然無法煙消雲散。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7張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歷——不管父母事前事後給過你多少好處,表揚了你多少次,但是他們說過的傷人的話留下的傷疤依然會時常作痛。

2009年,Teicher 的團隊使用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越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與此呼應的是,小時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的言語智商(verbal IQ)只有112分,比那些小時候沒有經常遭受言語暴力的人(124分)要低。Teicher 說,“我認爲這些人沒有發揮出他們的語言潛能。”

2011年,Teicher 帶領團隊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他的團隊掃描了21個18-25歲的曾經遭受過嚴重的父母言語暴力的成年人的大腦,發現父母的言語暴力會增加左側顳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的灰質體積,增值達到14%。顳上回區域也和言語智商有關。父母言語暴力越多,這個區域的增加體積越大。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8張

顳上回(紅色)

@Wikimedia Commons

實際上,在健康的青少年的大腦發育過程中,這個區域的體積和血流量會逐漸減少,這是由於青春期大腦會經歷突觸修飾(dendritic pruning),相當於一次大型的神經樹突修剪。和經常被父母言語暴力的人類似,受過虐待而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女性的顳上回體積也比正常人大。

不僅父母的言語暴力會傷害孩子,同伴的言語暴力也會影響青少年的腦結構。

2010年,他和同事發現,中學期間遭受的同學的言語暴力使得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和放射冠(corona radiata)兩個區域的發育異常。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9張

胼胝體(紅色)

@Queensland Brain Institute -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胼胝體是連接左右腦的神經纖維束,起着連接左右半球的作用。而放射冠則主要由軸突構成,是大腦皮層和更靠內部的其他腦區連接的通道。

受過虐待的兒童的胼胝體就會發生異常。Teicher 認爲,胼胝體的後部——壓部(splenium)的發育最敏感的時期發生在中學的時候,這或許就是中學時言語暴力傷害能夠改變腦區間連接的原因。

2018年,他的團隊再次發現,曾經經常遭受父母或同學言語暴力的高中生的海馬體和胼胝體的某些部位的體積減少了。海馬體是記憶形成的關鍵腦區。

通過這些研究,Teicher 指出言語暴力會改變兒童大腦對感覺信號的處理迴路,改變這些相關腦區的生理結構。在 Teicher 看來,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受到的影響和目睹家庭暴力造成的傷害不分伯仲。

美國國家預防兒童虐待和忽視中心(Prevent Child Abuse America)的執行總監 Barbara Rawn 表示,“言語暴力對兒童有長期的損害。有許多有暴力傾向的人曾經在小時候被人說一文不值。”

此外,在常常使用言語暴力的父母的養育下,兒童的情商也會受到影響。情商包括識別什麼樣的環境因素導致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皁白地使用言語暴力刺激孩子,孩子就無法產生分辨情緒誘發因素的能力。

最後,包括 Teicher 在內的許多學者的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衛生問題。

這或許就是許多人常說,“父母在等我們道謝,而我們在等父母道歉”的一大原因吧。

“吼”孩子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你清楚嗎? 第10張

湖南衛視《少年說》節目截圖

“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由世界科普聖經《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主辦,致力於爲孩子帶來最好的科學教育。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