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專家提醒:你所不知道的安全適量飲水法則

專家提醒:你所不知道的安全適量飲水法則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市場上出現了專門的兒童飲用水,價格頗不便宜,商家打出的口號是“最適合寶寶身體健康的飲用水”,帶着疑問,39健康網育兒頻道特意採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健康門診副主任醫師陳祖輝,歷時1個多小時的採訪中,陳主任對家長們十分關心的兒童飲用水各項安全問題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解答,希望專家的意見能爲廣大的家長提供儘可能有用的幫助。

專家提醒:你所不知道的安全適量飲水法則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專門的兒童飲用水,價格頗不便宜,商家打出的口號是“最適合寶寶身體健康的飲用水”,帶着疑問,39健康網育兒頻道特意採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健康門診副主任醫師陳祖輝,歷時1個多小時的採訪中,陳主任對家長們十分關心的兒童飲用水各項安全問題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解答,希望專家的意見能爲廣大的家長提供儘可能有用的幫助。

專家提醒:孩子出汗多 不需要特別補充"鹽"

怎樣判斷孩子是不是該補水啦?

和餵奶一樣,喝水不需要遵循嚴格的時間表,尤其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最好的原則就是孩子願意喝就給他喝,他不喝的話你也不要一定硬逼着他喝。當然,家長或者監護人應該結合天氣情況、結合孩子的運動情況,輔以細緻的觀察,看看孩子的嘴脣乾不幹,有沒有嘴巴砸吧砸吧的動作,另外就要記住今天的進水量有多少,根據一系列的情況讓孩子補水。

長期處於缺水狀態,對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害處?

陳主任認爲,長期飲水不足會讓孩子的身體慢慢形成習慣,這對孩子身體很不好,可是因爲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可能出現的症狀也不一樣。比如說,孩子們一同出去遊玩,大家都是半天都沒有喝水,可是有的人卻得了尿毒症?很有可能就是長期形成了不好的飲水習慣,一下子通過腎的血流量不夠,造成少尿或無尿狀態,使腎功能的受損。

水喝多了會給孩子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水喝多了肯定是不好的。一般來說,嬰兒飲水量可以按照體重來定,大概一天的進水量可以按照每公斤100毫升來算吧,一個8斤的嬰兒,也就是4公斤的孩子,一天大概就要喝近800毫升左右的水。當然,這個進水量是包含了母乳或沖泡奶粉所含的水量的。

出汗多的孩子是否要喝淡鹽水補充鹽分呢?

我們日常的膳食結構已經含有足夠的鹽分,沒有必要專門去補,雖然孩子的身體結構令他們比成人更容易出汗,但只要補充白開水就可以了,因爲哪怕只是很淡的淡鹽水,也有可能令孩子胃腸不適,適得其反。

用飲料代替白開水補水不可取吧?

陳主任認爲飲料並沒有很多人認爲的害處多多,他說,很多的飲料都是通過口感來吸引顧客的,其中還是含有98%的水,只是通過加入輔助元素改變口感,尤其兒童飲料,很能迎合孩子的口味,如果排除無良商家加了有害元素的影響,適當喝點,對孩子影響不大。但是陳主任強調,如果有的孩子長期喝某種飲料,特別上癮,因此不喝其他水,這對身體就是一個不小的損害。39健康網()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溫馨提示 孩子夏天補水應注意的4個問題

安全飲水問題

夏天啊,其實應該說任何時候,孩子的飲水安全都要家長起到監管作用,最基本的要求是,家裏提供的水一定要燒開,出門在外盯緊孩子不要亂飲生水。夏天流汗多,這種失水的可能性還比較大,所以讓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把水準備好,以防找不到水時亂喝水,或者根本不喝水。

喝冰水解渴問題

飲水安全還涉及到溫度問題,夏天不要喝太冰的水,冬天不要喝太熱的水。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溫水比較好,因爲不管外面溫度有什麼變化,你胃腸只適合一個最好的溫度,尤其是孩子,本身胃腸的機能不像成年人那樣發育完善,所以對過冷或過熱的水沒有那麼好的適應能力,過冷的水會引起胃痙攣,會讓孩子肚子痛。

空調房裏補水問題

空調房裏非常乾燥,雖然不出汗,但缺水嚴重,對孩子來說尤其明顯。相對成人來說,孩子體本面積更大,水分更容易揮發,這種流失比通過流汗揮發的水量會更多,所以要觀察得更細緻一些。通常開空調一個晚上下來,孩子就消耗超過一百毫升的水,嘴脣都是乾的,特別需要及時補水。最好能在空調房裏放置一個表面積比較大的水盆子,儘量保持房間裏水的飽和度。

涼茶降火問題

就我所知,廣州孩子常喝的小兒七星茶,跟白開水差不多,其實就是添加了一些中藥的成分,不存在什麼有害的元素在裏面。從中醫的調理出發,會使孩子更容易通便,調整體內熱、虛等方面,對胃腸的影響是很小的。

對於吃奶粉上火導致便祕的孩子來說,七星茶有一定效用,但是注意要衝淡一點,一小包就可以衝三、四次,稍微增加一點口感,補水的同時起到一個通便的作用,如果大便已經很規律的話,就不要補了。我建議直接買金銀花或菊花回來煲水,隔三差五給孩子喝一點也是不錯的。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