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皮膚五官 > 3歲前83%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得過中耳炎!

3歲前83%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得過中耳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歲前83%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得過中耳炎!

特約專家:馮暉

新世紀兒童醫院榮和門診兒科全科專家

中耳炎,不是孩子沒得過,而是你不知道!

中耳炎的發病率那麼高,然而普通媽媽甚至我身邊的健康編輯媽媽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都面面相覷——真的有那麼高嗎?我們家孩子根本沒得過中耳炎啊!親,有沒有想過,不是孩子沒得過,而是孩子得了你不知道!

爲什麼孩子出了問題做媽媽的卻沒發現?

其實在聽說什麼什麼炎的時候,媽媽們肯定首先想到會發燒,如果沒有發燒,媽媽們通常察覺不到寶寶病了,即便感覺寶寶哪兒有點“不對勁兒”,依然會自我安慰說,孩子就是這樣,貓一天狗一天的。

回想一下,你家寶寶有沒有出現過下面的症狀?

撓耳朵:孩子在2歲以前是說不清自己什麼地方疼的,不過,他會用行動告訴你。如果他不斷地摸耳朵、撓耳朵、揪耳朵,就要考慮他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發燒:中耳炎往往伴隨着突然出現的發燒,體溫可升至37.8℃至40℃,吃了藥燒還持續不退時,就要考慮寶寶有患中耳炎的可能,儘早去耳鼻喉科檢查。

左右搖頭:左右搖頭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徵。因爲耳朵裏不舒服,寶寶會試圖通過搖頭來減輕症狀。所以,發現寶寶躁動不安、搖頭,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鬧:孩子突然變得煩躁,不停地哭,而且夜裏也因爲疼痛睡不好覺,這時要立即帶他去看醫生。

耳朵積水:中耳炎發作時,中耳內會積水,鼓膜腫脹。鼓膜穿孔時,就會有黃色的分泌物流出。孩子耳朵周圍如果出現幹了的分泌物,就要注意了。

聽力障礙:中耳炎可能給寶寶造成暫時性的聽力障礙。如果你發現寶寶對你的召喚反應遲鈍,叫他幾遍也不理睬,要趕快帶他去耳鼻喉科檢查。

3歲前83%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得過中耳炎! 第2張

當然了,以上症狀不一定會同時發生,因爲中耳炎也是分類別的,比如說……

又燒又疼的急性中耳炎

典型症狀:發高燒、耳朵疼

如果寶寶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高燒和劇烈哭鬧,就要考慮是否患上了急性中耳炎。

小寶寶沒有辦法說清楚自己哪裏不舒服,加之很多時候寶寶是先感冒之後才誘發中耳炎的,可能會被當做感冒,而延誤中耳炎的治療。

因此,一些可能反映寶寶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小症狀,媽媽一定要留意。

不明原因發燒38℃以上,採取治療感冒的措施3天,症狀仍不緩解。

寶寶總是左右搖頭,或是不停用手摸耳朵。

寶寶晚上持續哭鬧,無法入睡。

? 耳朵裏流出黃色黏稠液體,或是早上起牀時發現寶寶耳朵周圍有乾燥的黃色固體物。

導致聽力下降的滲出性中耳炎

典型症狀:寶寶出現聽覺障礙,跟他說話時,反應明顯遲鈍。

滲出性中耳炎容易出現在中耳炎治療後期。

因爲耳朵內出現積液所以寶寶的耳朵會像被堵住了一樣,聽不清楚。滲出性中耳炎一般不會出現耳朵疼的症狀,也不會發燒,因此比較容易被忽視。

3歲前83%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得過中耳炎! 第3張

爲什麼孩子會得中耳炎?

這主要與寶寶的耳部解剖特點有關。與成人相比,寶寶的咽鼓管呈水平狀,且較寬、直、短,所以當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簡單地說吧,就是孩子感冒之後就特別容易得中耳炎!

中耳炎的危害還在於會引發“典型後遺症”——可能導致喪失部分聽力。因此,不論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長都應帶寶寶積極治療,不可拖延。

3歲前83%的父母不知道孩子得過中耳炎! 第4張

預防中耳炎一定幫寶寶注意以下5點

注意口鼻衛生:一旦口鼻有大量細菌侵入,就有可能引起中耳炎。因此,一定要讓寶寶養成不用髒手拿東西吃、不用髒手挖鼻孔的習慣。傳染病盛行的季節,到公共場所時要給寶寶戴上口罩。

避免交叉和反覆感染:得過中耳炎的寶寶很容易復發,反覆感冒或長期不愈也會增加感染中耳炎的機率。尤其是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容易因爲班級裏有感冒或中耳炎沒有完全痊癒就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而相互交叉感染。因此,爲了自己和其他寶寶的健康,媽媽一定要做到等寶寶疾病好徹底後,再送寶寶去幼兒園。

避免讓寶寶吸二手菸:歐洲研究表明,長期吸二手菸的寶寶更容易患中耳炎。即使吸菸的人在陽臺上吸菸,沾在吸菸人的衣服和頭髮上的有害物質也會導致寶寶口腔和鼻腔粘膜出現炎症。

不要讓小寶寶躺着吃奶:寶寶在躺着吃奶時,更容易嗆奶,一旦嗆奶,奶水嗆至鼻咽部,就會順着咽鼓管進入中耳,從而增加寶寶患中耳炎的風險。因此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時,一定要將寶寶的上身稍微擡高一些,至少擡起15度左右。

耳朵進水要及時清除:多次反覆耳朵進水容易導致耳道內細菌滋生,甚至引發中耳炎。因此,建議媽媽在每次游泳或洗澡後,用乾淨的棉棒幫助寶寶清潔耳道。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