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後 > 產後保健 > 一直誤會了,原來美國人也有“月子”要坐

一直誤會了,原來美國人也有“月子”要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人產後有個產後恢復期(Postpartum Recovery)。美國產科醫生是很強調這個恢復期的,從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我們的月子,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直誤會了,原來美國人也有“月子”要坐

嚴格說來,美國人的”月子“不是一個月,而是6周。趁着這次剛生完二寶,印象比較新鮮,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國產後恢復期的一些注意事項:

1. 正常飲食,均衡營養

我的醫生關於產後飲食的建議是: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母乳媽媽每天應該比平時多攝入200-400卡路里。200卡路里其實並不多,比如兩勺花生醬,兩個煎雞蛋,小半杯冰淇淋的熱量,都是200卡。一個閨蜜說,月子裏婆婆要她每天吃五六個雞蛋,還要喝幾大碗豬蹄湯,說是增乳,其實這樣營養絕對供過於求了。

蘇寶和妹妹都是順產。爲了防止生產的過程中發生嘔吐,入院後通常醫生就不允許我再進食和喝水了。如果待產過程中口渴的話,美國醫院只會提供冰塊含在嘴裏。生完後,如果沒有特別要求送熱水,醫院送餐的標配是冰水(還有沙拉和冰鎮果汁)。這次生妹妹因爲是夏天,醫院還加送了冰淇淋,可見美國人產後是完全不忌諱生冷的。這種配餐方式和美國人平時的飲食習慣有關。我自己因爲平時就不太愛喝冰水,產後當然沒有特地去嘗試,只是保持了一貫的飲食習慣。

2. 充分休息,也鼓勵適當活動

美國媽媽6周的產後恢復期裏,是不能劇烈運動、不能提重物的,這和咱們的月子一樣。我出院前醫生特地囑咐我,產後42天內不要去拿比新生嬰兒更重的物品,比如寶寶六斤,就別去提7斤的購物袋。但美國醫生並不建議產婦一直臥牀休息,如果長期躺着不動,容易造成血栓。

一直誤會了,原來美國人也有“月子”要坐 第2張

我剛生完妹妹一小時,護士就來房間鼓勵我下牀走動和上廁所了。實際上只要氣溫適宜,適當在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對媽媽和寶寶都有好處。我們出院的當天傍晚就帶妹妹去家附近公園散步了。當然,循序漸進很重要,如果發現出血量增多,很可能是太勞累了,這時候就要減少活動量。

3. 不捂不裹,保持個人衛生

這兩次生完寶寶,我都是出院當天就在家洗頭洗澡了(其實身邊很多美國媽媽還在醫院就洗澡了)。月子裏不能洗澡不能刷牙,是種謎之禁忌,月子不洗澡這種講究可能是因爲古代條件差,產後身體虛弱,洗澡太冷很容易受涼,但現在很多醫院標配都是有淋浴的,冬天還有暖氣,產後容易出汗還有惡露,還是洗個澡更清爽衛生。

一直誤會了,原來美國人也有“月子”要坐 第3張

在美國,產後不會有捂月子的說法,和平時穿一樣厚的衣物就可以了。爲了緩解順產傷口的不適,醫院還提供了大量的冰袋鎮痛。我生妹妹時就是三十幾度高溫天,如果產後還要戴帽子、穿毛襪,肯定會中暑。

4. 母乳餵養很較真

如果說美國人產後禁忌少,顯得比較大條,有一件事我倒覺得他們很較真,就是對母乳餵養的支持。第一次懷孕的時候,醫生就提醒我記得免費領一臺吸奶器,而且還是200多美金的電動雙邊吸奶器。後來一問原來是爲了鼓勵母乳餵養,給準媽媽提供的福利。話說蘇寶出生後一開始我的母乳不太足,這臺吸奶器真的派上了大用場。

一直誤會了,原來美國人也有“月子”要坐 第4張

這兩次生完寶寶,醫生都會第一時間讓媽媽和寶寶皮膚接觸,並且開始引導寶寶吮吸母乳。從產房轉移到住院的房間後,醫院會給每個媽媽安排專門的哺乳指導師(lactation consultant),引導媽媽和寶寶用正確的姿勢哺乳,幫助新媽媽儘快上手。記得大寶蘇寶剛出生住院那幾天,哺乳指導師不厭其煩的來房間,每次都會手把手的指導我們半小時,給後來能實現純母乳餵養打下了基礎。

其實我們對於月子禁忌的恐懼,大多來自一句”月子裏不注意xxx,老了就會xxx"(比如月子裏看書,老了眼睛會瞎),但育兒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這樣的時刻,做媽媽的第一課,就是有自己成年人的判斷力,纔是真正對自己和寶寶負責。總之,無論怎樣坐月子,選擇符合自己認知和價值觀的方式,順從自己的身體和大腦的信號,注意休息和保持心情愉快,是最重要的康復(全文完)。

產後飲食
產後保健
產後恢復
產後疾病
產後避孕
產後哺乳
產後食譜
哺乳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