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如何看待校園歧視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如何看待校園歧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某媒體援引浙江杭州一名網友的爆料稱,其女兒在餘杭一所小學讀二年級,最近老師把學生分三種——“精英組、平民組、麻將組”。其中,“平民組”又分好幾個等級,而“麻將組”則聚集了被認爲學習不好的學生。

學生被分三六九等 如何看待校園歧視

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類似的事情在教育界被詬病過多次。教育需要愛和責任,不能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歧視,同樣的道理說過多遍,但這樣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還是屢禁不止。不是道理沒講清楚,而是舊的觀念仍根深蒂固——眼裏只有分數,把學生當成應試的機器,不顧及其感受。一味要求學生聽話,罔顧學生的個性和尊嚴,骨子裏怎能不作出冰冷的等級劃分?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因爲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早有遲、天賦各有不同,單憑主觀臆斷或是一紙試卷就將學生分成好生和差生並不科學。對學習好的學生給予特殊照顧,對“差生”則冷眼看待,教育豈能如此市儈?至於少數老師當衆體罰、羞辱不喜歡的學生,更是一種殘酷的傷害。

以往,人們對校園歧視每每義憤填膺,但也止於口頭上的敲打、輿論上的譴責,這雖有一定作用,但力度不夠,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實際上,不歧視、不嘲諷、不羞辱學生既是起碼的師德,也是法律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充分發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爲。”嚴格意義上講,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之類的歧視行爲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對類似行爲教育主管部門應靈敏反應、及時介入。對造成一定法律後果的歧視行爲,更應依法追責,不能總是“民不舉,官不究”或“下不爲例”。每個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面對歧視,學生和家長不妨理直氣壯地說“不”,有關部門也應依法介入調查處理,這本身也是一個普法的過程。這將促進教育機構和教師增強法律意識,認識到校園歧視的危害性,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只有不用心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主張依法追究校園歧視,並不是不尊師重教,相反,它恰恰是一種對好老師的熱切期許,一種對教育規律的應有尊重。世界上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差生”,小時候反應奇慢的愛迪生、四歲纔會說話的愛因斯坦、“資質平庸”的達爾文、因成績太差被退學的托爾斯泰……衆多的案例反覆告誡我們,老師的字典裏不應該有“差生”,每個學生都應得到平等的尊重和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