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關注留守兒童的三缺失現象

關注留守兒童的三缺失現象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5億農民離開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去城市務工,由於條件限制,他們不得不將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鄉。

這些孩子中,有87.4% 與祖輩生活,10.1%被寄養在親友家中,2.5%自己照顧自己,媒體稱這類兒童爲“留守兒童。”龐大的羣體和頻發的事故,都在暴露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三大“缺失”——安全缺失、親情缺失、教養缺失。

關注留守兒童的三缺失現象

案例一:

幼兒被綁架折射留守兒童安全缺失

據報道,湖南省雙峯縣花門鎮5歲的男孩小杰在放學途中被一賭徒綁架,經過當地警方的全力偵查,8天后,小杰最終逃過“生死劫”。

據瞭解,小杰父母常年在廣東打工,收入頗豐,小杰平時由年邁的奶奶照看,沒想到卻成爲同村賭徒綁架訛錢的目標。

解決留守兒童安全缺失的教育方案:

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問題應該由其父母和託管人(祖輩或親友)共同承擔。在外務工的父母應該利用每次回家的機會,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主要內容包括:

不要隨意和陌生人接觸,更不要輕易對外講述自己家的經濟情況。

教育孩子牢記自家電話和當地的報警電話,一旦遭遇危險,機智求救。

不接受陌生人的小恩小惠,孩子獨自在家時,切勿對陌生人開門。

儘量結伴而行,切忌單獨在偏僻、行人稀少的地方逗留。

由跟孩子朝夕相處的託管人承擔的安全教育義務主要包括:

做好孩子防雷擊、防觸電、防溺水的教育,避免危險。

定期與孩子交談,以便發現孩子遭遇不法侵害的苗頭,當孩子在外面遭受敲詐勒索等的不法侵害時,要通過正當有效的途徑來取得協助,使孩子免受傷害。

注意年幼女童的性安全教育,及早告訴5~9歲的女孩哪些舉動是年長異性對她的傷害,要設法躲開並及時告訴家人,一旦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託管人一定要及早報警。

案例二:

“不適慈母”反映留守兒童親情缺失

何燦是湖南省江鎮的留守兒童,8年前,何燦的父母去了深圳做生意,何燦一直寄養在外婆家。媽媽回外婆家過年時,何燦躲在門後死活不肯開門,大嚷着:“外婆快來,有壞人來了。”何燦現在學習成績優秀、勤快乖巧,但對父母非常陌生,時常流露出對父母只顧在外賺錢而不能陪伴自己的埋怨。

解決留守兒童親情缺失的教育方案:

很多留守兒童很小就和父母分離,成爲某種意義上的“親情孤兒”,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將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走向冷漠、叛逆、散漫。

父母利用打電話、寫信等方式定期和孩子溝通。不僅談論健康、花銷、成績等幾個方面,也可對孩子傾訴自己對家中親人的牽掛、對團聚的期盼。

假期共處。父母應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孩子在假期與自己在打工地相聚,這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雙方的融洽和了解,更有利於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勞,懂得關愛父母。

父母要改變單純以物質補償來取代親情互動的做法。過多的物質給予不僅讓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給他們沉迷於網絡遊戲等不良行爲提供條件,也會令他們精神上越發空虛無助。

案例三:

“孤僻兒童”更顯留守兒童教養缺失

重慶市所轄部分區縣教育科學研究所做了一個調查,發現截至2006年底, 5~14歲的留守兒童中出現性情扭曲與品德缺失的比例,遠高於正常兒童。據瞭解,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品德培養與心理疏導方面的差異甚大,由於父母不在身邊,託管人只管孩子的養育不管教育,使得留守兒童出現自閉、焦慮、抑鬱、憤怒等情緒時,很難被託管人發現,從而釀成沾染不良風氣、結伴出走乃至自殺的後果。

解決留守兒童教養缺失的教育方案:

教養缺失與親情缺失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可採取以下措施解決留守兒童的教養問題。

爲孩子聯繫“家庭教師”,可聘請退休教師擔任,讓留守兒童有困難和心理疑惑時,可以及時得到解決,嚴格管教孩子亂花錢、沉迷網絡等不良行爲。

家長積極和孩子的託管人、老師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樑。父母定期和孩子的託管人、老師溝通,詳細詢問並關注孩子的學業和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對孩子採取教育措施。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