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該怎麼辦?

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該怎麼辦?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怎樣做才能樹立信心,父母一定要做這幾件事一定會帶孩子走出困境。

最近好電影很多,所以雖然孩子放假在家,還是抽時間去看了幾部。

上次看《尋夢環遊記》電影院裏被暖哭好幾次,這幾天的《奇蹟男孩》又讓我哭成了狗——從影片開場,小主人公講述自己的出生故事時就開始落淚,直到終場臉上的淚就沒幹過。

當媽後,你們的淚點

是不是也低了好多?

小男孩奧吉罹患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徵,看完電影后Google了一下,知道這是一種先天性顱面複合畸形,患者面部會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畸形和骨結構異常。

在人生的頭十年,奧吉帶着特殊的面孔,一次次進出醫院,大大小小的手術做了27次,只爲能像個正常孩子一樣去聽、去看、去呼吸。即便如此,他的面容仍然會在出門時嚇哭小孩子。

10歲之前,奧吉一直在家由媽媽輔導功課。爲了他能順利升入中學,受更專業的教育,媽媽堅持送他進了小學,成爲一名五年級新生。

年僅10歲的孩子,帶着一張令人不敢直視的臉,要獨自走進完全陌生的環境,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異樣目光…不用想,也知道這需要多大勇氣。

但奧吉做到了,並且贏得了很多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東西。

當然,奇蹟不是奧吉一個人創造的——

患病很不幸,但他有幸出生在一箇中產之家,能夠負擔得起多次手術,最大限度幫他修復面容;

而比“有錢”更幸運的是,他還價值連城的“愛”,這讓他的心靈陽光、態度積極。

當孩子面對困境時,父母該怎麼辦?

這就是媽媽

給他無條件的愛與尊重

奧吉的媽媽伊莎貝爾一直想成爲兒童讀物插畫家,奧吉出生時,她只差一篇論文就能拿到碩士學位了。但因爲奧吉,她選擇了全職在家照料奧吉的生活和學習。

在做這一切時,媽媽從未對奧吉流露過一絲不甘或憤懣:孩子,我是你的媽媽,竭盡所能做好一個媽媽是我的選擇,與你是什麼樣子無關。

奧吉入學第一天,被來自陌生集體的複雜目光抽打得遍體鱗傷,晚餐時對關心他的家人大發脾氣,離開餐桌跑回自己的房間。伊莎貝爾來到奧吉的臥室,母子間的對話堪稱育兒範本——

她先是明確告訴兒子:“你這樣跑掉是不對的。”她的態度是“告訴”,而非“指責”。

然後,她溫柔地請奧吉說一說是什麼事讓他這麼難過。

當奧吉悲憤地問出“我爲什麼這麼醜”時,伊莎貝爾的回答是一位媽媽能給出的最好答案:“你並不醜,奧吉。”

奧吉不信:“你是我的媽媽,才這麼說。”

伊莎貝爾很肯定地說:“正因爲我是你媽媽,所以我的看法才重要,我纔是最瞭解你的人。”

然後,關於外貌,她說了一段閃閃發光的話:

“親愛的,聽好,每個人臉上都有不一樣的印記,你第一次手術時,我長了這條皺紋,你最後一次手術時,我長了這些皺紋…

心靈這張地圖,給我們指引前方的道路;而外貌這張地圖,則記錄我們走過的路,它絕對不是醜陋的。”

奧吉:“那你的白頭髮呢?”

伊莎貝爾幽默地甩鍋:“那可能是被你爸爸給氣的。”

終於,奧吉笑着和媽媽擁抱。

當家人受到傷害,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盡最大努力肯定他,讓他知道我們的愛會一直陪伴他,這一點伊莎貝爾做的很棒。

作爲媽媽,伊莎貝爾的這一天可能比奧吉過得還要艱難。沒人比她更盼望能給兒子多一點保護,看到奧吉在新環境中碰壁,她更恨不能擋在奧吉前面,幫他解決掉所有困難。

但她深知,無條件的愛不是一味保護和全方位照顧,而是把孩子當正常人一樣去尊,讓他學着用另一種眼光看待自己的與衆不同。

爸爸給了他

一個美滿家庭裏應有的親密關係

電影裏呈現的,在奧吉家裏是媽媽說了算,爸爸很樂於給自己貼上“怕老婆”的標籤。

對於即將開始的學校生活,伊莎貝爾告訴奧吉一定要寬容,內特卻趁伊莎貝爾轉身端盤子的功夫,小聲對奧吉說:“如果有人傷害你,就反擊,沒必要感到害怕。”

奧吉:“爲什麼你這麼小聲?”

內特:“因爲我害怕你媽媽。”

這個男人小聲說話的樣子實在太可愛,觀衆笑聲裏是滿滿的感動,大家都聽出了他對妻子深沉的愛。

畢竟,內特的妻子在馬上就要拿到碩士學位時,爲照料兒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一個家裏,誰付出更多就由誰說了算,妻子理應得到他打心眼兒裏的尊重和疼惜。

雖然心甘情願扮演“妻管嚴”的角色,但內特從未忘記爲人父的職責。他會送奧吉去上學,用男人特有的方式給兒子鼓勵;會在妻子忽略女兒時及時補位,幫女兒解開心結;會陪兒子和朋友玩遊戲,去看女兒的戲劇演出…

他從不缺席孩子的重要時刻,而且每當家庭氣氛緊張時,都會站出來充當調和劑。

有句話說,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父母的親密關係,對孩子好性格的養成意義深遠。從這個角度說,內特堪稱教科書級別的爸爸。

姐姐給了他

像對正常孩子一樣的理解和支持

奧吉的姐姐維婭作爲一個“正常人”,也一樣有自己的苦惱,其中之一便是奧吉奪走了父母的全部關注。

但維婭還是竭盡所能去愛奧吉,儘管自己已快要成年,仍然努力用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一次次幫奧吉打開心扉。

萬聖節那天,奧吉帶着面具興致勃勃來到學校,卻聽到他唯一的朋友傑克在跟其他人講他的壞話。這種“背叛”帶給奧吉的打擊,簡直是致命的。

奧吉回到家,到處找頭盔,只想把自己封閉起來。維婭得知緣由後,告訴奧吉“難過的不止你一個人”,坦言她最好的朋友也是突然就不理睬她了。

奧吉問“爲什麼”,維亞回答,“人是會變的,如果你想當個普通小孩,就免不了遇上這種事。”

有種小孩子之間分享了祕密的感覺,維婭接着說:“所以,我們去討糖果吧,現在我們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了。”

維婭比誰都瞭解,奧吉是多麼需要別人對他平等相待。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如何向小孩子解釋身體有缺陷的人?”

一位叫“長敗娘”的網友回答大意是這樣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告訴我們要同情他們,但他們中有些人或許並不想被同情,他們想要的是平等、是尊重,我們善意的同情在他們眼中或許只是一種變相的歧視。

一直以來,奧吉知道自己的不同,但不知道該怎樣克服這種不同;上學後,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向大家證明自己只是個普通孩子。

當其他人都告訴他“你其實和他們一樣”時,只有維婭鼓勵他:“你不一樣,但你不需要爲此而感到害怕。”“別人要看,就讓他看,有的人生下來就與衆不同。”

接納和認可自己的不同,才能與周遭各種各樣的不同共處。

因爲媽媽、爸爸和姐姐給予奧吉的這些愛,有網友說“在這樣的家庭做條狗也好”。

這也是我安利大家去看這部電影的原因,影片中的觀念會給我們很大啓發。何況,除了恰到好處的愛,奧吉的父母還給了他一些生而爲人最可貴的品質。

他們教會他

做事堅持不放棄

“讓奧吉上學”的決定,是伊莎貝爾做出的。

內特起初反對,因爲擔心兒子在外面受到傷害,但伊莎貝爾堅持做了這件事,並且用自己100%的信任激勵起奧吉的自信,讓他願意接受這個挑戰。

堅持不放棄,是伊莎貝爾的性格特質之一,連奧吉都說:“她從不放棄任何事情,特別是我。”

奧吉上學後,伊莎貝爾堅持完成了自己放下十年之久的論文——影片中好幾次閃過她用筆記本電腦敲字的鏡頭,旁邊是已經睡熟的丈夫和孩子。

有堅定、勇敢的母親,有無條件支持母親所有決定的父親,所以奧吉每次受傷後都能儘快治癒自己,重新上路,一次次鼓起勇氣去適應外面的世界。

他們教會他

面對生活不幸仍保有幽默

如果說對抗不幸有什麼好武器,幽默感算其中之一,它傳遞出“沒什麼大不了”的樂觀和豁達,可以讓我們走出困境的腳步輕快許多。

電影裏的奧吉,不是苦大仇深、一心想要逆襲的小孩,而是個幽默感爆棚的段子手,最經典莫過於這兩句和朋友傑克的對話——

傑克問:“你考慮過整容嗎?”

奧吉回答:“這已經是術後成果了…你知道整成這麼帥,要花多大功夫嗎?”邊說邊做個自戀的撥劉海動作。

還有他和朋友一起模仿打嗝的聲音,模仿史前烏龜或者金槍魚吃飯的聲音,場面都超級搞笑,“有趣”是他贏得友情的關鍵詞。

這份“有趣”,當然來自他的家人,尤其是爸爸內特。

奧吉有個心愛的太空帽,總是戴着它。對奧吉而言,這個帽子給了他一個沒有異樣目光的安全世界,但內特知道,這帽子是奧吉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屏障。

有很多次,他鼓勵奧吉摘下那頂帽子:“奧吉,你該進去了,最好別跟爸媽走在一起,因爲那一點兒也不酷,戴這個頭盔更不酷。”

最後內特把那頂頭盔藏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直到奧吉畢業典禮前,才告訴他實情:“你整天帶着它,我都看不到你的臉了。我想看到你的臉,雖然你不是很喜歡它,但是我喜歡,這是我兒子的臉,我想看到他。”

這種真誠的、帶着愛的幽默感,幫了奧吉很多。

比如媽媽教給他的“如果你不喜歡周圍的環境,就想像一個自己想去的地方”,所以每當感到不自在時,他都會想象自己身邊是其他有趣的東西,並可以很快放鬆下來。

他們教會他

在保護自己的同時要善待他人

影片中的反面角色,一個叫朱利安的小男孩總是嘲諷和欺負奧吉。校長圖始曼先生在處分朱利安時,說了一句話:“我們沒辦法改變奧吉的容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看待他的眼光。”

有時,善待他人就是從改變自己的眼光開始。

奧吉的老師每週都會和大家分享一句箴言,其中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如果一定要在正確和善良中做一個選擇,請選擇善良。

畢竟,這世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境,我都要學會善待那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就像奧吉在獲得獎章後說的——

如果我們瞭解別人的想法,就會知道沒有人是普通的,每個人都至少值得大家起來爲他鼓掌一次。

請告訴孩子,善良一些,每個人都在與生活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