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願孩子成爲暗黑小邪神,還是光明小天使?

你願孩子成爲暗黑小邪神,還是光明小天使?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什麼樣性格的人呢?你願孩子成爲暗黑小邪神,還是光明小天使?下面看看你更希望孩子成爲以下哪一種?

A:不太有主見,也沒有什麼愛好,甚至可以說是隨波逐流,但是淳樸、善良,樂於助人,爲人公平正直:

B:很有主見,也很有激情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標,但自私自利,爲了自己的慾望,不惜損害他人利益。

我雖然是自主教養的倡導者,但我寧願自己孩子成爲一個不自主的好人,也不願意他成爲一個自主的壞人。因爲好人不自主,頂多就是自己時常會感到困惑、迷茫、沮喪、無力,但遇到大是大非,他仍然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可壞人自主,那就要爆發出加倍的暗黑能量,不遺餘力地破壞社會。

當然,幸運的是,這只是一個理論假設。在現實世界,並不存在這樣的兩難選擇。因爲善良、助人、公平、正直是人的天性,社會又在這些人類天性的基礎之上,構建出提倡善良、公正的主流價值觀。一般情況下,當一個人幫助別人、伸張正義時,他會感到內在的快樂和滿足;只有那些受控動機過強,沉迷於金錢、權力、虛榮、執念等外在因素或者內攝心理的人,纔會違背自己善良、公正的天性,損人利己,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些人其實並不真的自主,他們的內心其實也經常發生衝突。

你願孩子成爲暗黑小邪神,還是光明小天使?

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善良、公正不僅僅是後天教養的結果,絕對有先天的成分。

比如,德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當實驗者需要幫助時,像東西掉了、打不開櫥門,才 1 歲半的小寶寶們看見後,都會上前主動幫忙。那麼小的孩子,幾乎還沒有受到社會教化的影響,但也會主動幫助別人,可見助人確實是存在於我們的基因當中,是我們天性的一部分。

科學家還唯恐自己的研究不夠紮實,又用大猩猩做了一遍實驗,結果發現它們與人類小寶寶一樣,在看到人類的求助信號之後,也會做出助人的舉動。大猩猩是人類的近親,這就暗示了我們互相幫助的本能,甚至在人類出現之前就進化出來。

這在進化論上很好理解:進化的單位是基因,而非生物體;生物體相互幫助,對於基因的繁衍更有利,因此,促使生物互助的基因就流傳開來。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通過大腦掃描,發現當人支持、安慰其他人時,大腦裏分泌多巴胺的獎賞中心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的血液流量增加,表示這些助人活動促使大腦分泌了多巴胺。多巴胺是大腦的快樂使者,吃巧克力、做愛、吸毒、賭博、電子遊戲,都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因此,也特別容易讓我們感覺開心、興奮。可是,讓人意料不到的是,助人也可以像這些活動一樣,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興奮、快樂。

可見,人類的大腦天生就被設計成喜歡助人。

類似的,道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進化的結果。在鼓勵相互幫助的同時,進化還爲我們發展出另一種武器:懲罰那些被幫助後卻不回報的壞蛋。憤怒、憎恨、厭惡等心理的進化,都是爲了幫助我們不被那些壞蛋佔便宜,以及威懾其他想白佔便宜的潛在壞蛋。

這種心理不需要後天教誨,哪怕是幾個月大的嬰兒,都會天然地親近好人、遠離壞人。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讓嬰兒看一段錄像,錄像裏有個圓形要上山,有個三角形會幫它,把它推上去:但也有個正方形會害它,把它踢下來。放完錄像後,實驗者讓嬰兒在三角形和正方形中選一個做玩具,結果幾乎所有的嬰兒都選了助人的三角形。

你願孩子成爲暗黑小邪神,還是光明小天使? 第2張

可見,人天生就有道德觀,會進行善惡判斷。這種道德觀超越了直接的互惠利他,哪怕是這個人幫助或者妨害的人不是自己,我們也會本能地判斷這個人的好壞,並且親近、幫助好人,逃避、懲罰壞人。這就是公正的本能,6 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所以,你的孩子並不是暗黑小邪神,只要你一鬆手,他就朝無邊的黑暗地獄飛速墮落。相反,你的孩子是自帶善良、公正屬性的小天使,在正常情況下,他都會成長爲一個善良、公正的好人。之所以有些孩子長大後損人利己、冷血自私,那大多是父母和環境使勁糟蹋、用力扭曲的結果。

那麼,怎麼才能保護孩子的仁善本性,使他發展出正向的價值觀呢?你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分清成長型價值觀和匱乏型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你認爲什麼東西最重要。那些可能會威脅孩子生存的,就屬於匱乏型價值觀,比如安全感。你讓孩子在情感上感到安全,他纔不會渴求別人的慰藉;你讓孩子在精神上感到安全,他纔不會特別渴求別人的認同;你讓孩子在物質上感到安全——並不是要滿足他的一切物質要求,而是不要讓他經常爲物質苦惱。

換句話說,有些東西,你越得不到,就越想要;越認爲它重要,它在你的價值觀裏分量就越重。幸運的是,這類東西很少,基本都是那些威脅孩子生存的東西——這也是大自然明智的設計,對於生存安全線以下的東西,你當然要全力爭取。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長大,他當然應該隨時處於備戰狀態。但是,如果你給了他基本的物質支持,那他就不會那麼在意物質,而可以去發展其他價值觀了。

善良、助人、公平、正直、感恩、真誠、寬恕、謙虛、合作精神等,都屬於成長型價值觀的範疇,你越鼓勵孩子去追求,孩子就越認爲它重要。因此,當孩子有這方面表現的時候,應多肯定、多表揚;而對於相反的表現,則要多否定、多批評。

第二,身教重於言傳。

和孩子說千遍萬遍,不如自己做一個好人、做一件好事管用。育兒本身就是育己的過程,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其實也是校正自己價值觀的好機會。

那麼,身教在什麼情況下最有效呢?在孩子和你有高質量關係時最有效。換句話說,孩子最可能模仿的,是那些他們認可和信任的人。所以,整個自主教養體系其實是相通的,發展和孩子的關係,與培養他的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最終都是爲了使孩子成爲一個自主的人。

有人認爲各種價值觀都有道理,沒有對錯、高下之分,不應對孩子進行價值觀教誨,而應由他長大之後自己去判斷、選擇。但是要知道,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的理智腦還遠遠沒有發育好,他有善良、公正的天性,但怎樣把天性發展爲理性、成熟、堅定的價值觀,絕對離不開家長的引導。

只是在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時,要注意和他多討論,讓他多思考。你不用擔心自己的價值觀是否過時,有這樣的意識,就已經走在很多人的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