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家長面對2個孩子,都要公平對待嗎?

家長面對2個孩子,都要公平對待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跟大家說點“教孩子”的事兒。因爲,剛剛3歲的陽陽開始有思想,會和姐姐比了!

我最近經常聽到話是:爲什麼只有姐姐/妹妹有,而我沒有?這樣做不公平!每次,聽到某個孩子這些,我就立刻對這個孩子儘量彌補。我一直“恍然大悟”的認爲:這種“追求公平”的特性是多子女家庭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於是,我努力的實現兩個孩子的公平:買衣服買一樣,一大一小兩套,以至於到後來,給3歲生病的陽陽買個棒棒糖,都得給6歲的姐姐來一個。我覺這麼做很合理,因爲我對這對孩子,做到了公平,不會讓孩子產生心理落差。

可是,最近幾天,我徹底改變了自己的認識。

國慶節假期,我陪同父母,回了趟老家看親戚。

在記憶裏,雖然很多姨媽、叔伯們都生活在農村,但他們都是非常矍鑠、神采奕奕的。可是,這次連續走了幾家,看到的都是皺皺縮縮、滿面愁容的老人。細問之下才的得知,大家幾乎都存在同樣的問題:農村拆遷,兒女多,老人的財產分配不公,導致子女之互相爭奪,最後反倒搞得老人沒着沒落。

可是伯伯家的情況就恰恰相反。兩個哥哥雖然自己的收入很低,但是卻對父母盡職盡責。其實,我伯父家的經濟是不太好的,但老人也經常拿爲數不多的退休金接濟兒子們。這些接濟,也常常分配不公,但他的兒子們沒有因爲父母的“偏心”而怨恨父母,反倒的非常理解,因爲,父母偏心的都是過的相對艱辛的那個孩子。

家長面對2個孩子,都要公平對待嗎?

難道真的是越有錢的人,越摳門?在父母財產分佈不均的時候,越覺得委屈?

我直到這次返鄉過程中的深思,我才終於明白:事實並非如此。

回想我父親的一家人,兄弟兩個,生活艱辛。父親是因爲伯父犧牲了自己唸書機會,才順利唸完大學的。奶奶去世前癱瘓在牀的5年時間裏,我父親和伯父盡足了兒子的本分。我父親和伯父從來不掙什麼,反而總是在想着對方缺什麼。在我父親的家庭裏,原有的人類最天然的自私的界限已經被親情和責任感所沖淡,大家都把自己當成是家裏不可缺少的頂樑柱,哪根柱子短了,另一根柱子就立刻補上去。他們的家庭,是一個抱團的整體,兄弟父母之間,相親相愛,相互扶持。作爲伯父的兒子,他們肯定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

我是獨生女,沒有機會去體會這種兄弟姐妹間“追求公平”的心理,但我養了兩個孩子。我突然意識到,之前一味最大程度上迎合和滿足孩子這些“追求平等的小心思”,很可能導致孩子的訴求在不斷被人爲放大,助長孩子的慾望,導致兩個孩子直接互相攀比,而忽視了親情的存在。很可能有一天,我也面臨這樣的結局:年邁的我再也無法滿足孩子的訴求的時候,她們會很可能會姐妹反目,親情淪喪,會反過來怨恨我,只爲那一點偏心和微不足道的公平!

我應該改變自己教育孩子的策略,應該潛移默化地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我們全家是一個整體,爸爸、媽媽、姐姐和陽陽。我們全家都要互相愛護和珍惜。當家庭中某一個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家裏的其他成員,都要最大努力去幫助她/他。我需要用這種思想去引導孩子,去沖淡人性天然“自私”的一面。當一個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注和物質給予的時候,我要告訴另一個孩子,我和爸爸之所以“偏心”的原因,要誘導她的理解,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謂的“平衡”。要把孩子從一個內心“唯我”的自己,變成讓她感覺到她是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員,讓她從小,心理有責任感,有愛心,有擔當,學會手足相惜,讓她懂得,親情重於一切。

很可能,你可能只有一個孩子。她/他很可在家庭中無法體會到這種“公平”的心境。但是,當孩子步入幼兒園後,他肯定會逐漸體會到各種“不公平”的感覺。我的建議是:即使是獨生子女,媽媽也要經常像寶寶解釋這種“不公平”的原因,讓孩子從小都學會調整自己的心理,學會去理解別人,幫助弱者,愛他人,愛父母。因爲這有這有,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加平和的心態,才能讓他在人生道路上真正過的愉快。

父母對孩子們真正的公平,只會助長孩子自私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