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面對孩子,家長要“小心說話”

面對孩子,家長要“小心說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場景一

面對孩子,家長要“小心說話”

“把報紙拿來”、“趕快去彈琴”、“你現在應該看書了”…這樣的話做家長的經常脫口而出。

雖然有時候小孩兒很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可是每每聽到這種語氣的話,反倒沒有動力或者興趣立刻減少了。

【建議】

“把報紙拿來”和“幫媽媽把報紙拿來”這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會有很大的不同。

孩子雖小,同樣不喜歡命令式口吻,而喜歡受人委託。

所以,每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因爲自己是長輩,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會常常掛在嘴邊,這些話不僅在當時令孩子情緒低落,還會在他們潛意識裏留下很深的痕跡。

場景二

面對孩子,家長要“小心說話” 第2張

前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羅伯特·赫斯博士認爲,家庭語言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

當媽媽正打電話時,孩子在旁邊吵鬧,不同的母親會怎樣反應呢?

第一個母親可能會粗暴地對寶寶大喊:“別吵啦!”

而第二個母親則可能會這樣對寶寶說:“我現在正在打電話,請安靜幾分鐘。”

如此一來結果大不相同,第一個母親的寶寶學到了對粗魯命令的服從和對母親的恐懼;

而第二個母親的寶寶則理解和遵守了兩個原則:在他人打電話時保持安靜,必須與他人合作。

【建議】

赫斯博士認爲,僅僅要求孩子“別吵啦”的單一命令,不太可能使孩子把他的行爲與正在發生的事情聯繫起來。

相反,一個比較複雜的口頭請求則能鼓勵寶寶去思考自己的行爲,並將其行爲與周圍的人和事進行聯繫。

因此,第二個母親的寶寶在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就會以更成熟的方式進行反應。

場景三

面對孩子,家長要“小心說話” 第3張

馬上要吃飯了,這時孩子提出想要玩遊戲,你會怎麼說?

孩子年齡雖小,但也同樣有希望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比如,他想玩遊戲,家長用強迫的方式來制止是不可取的。

可以先向孩子表達對他想玩遊戲的理解,至少孩子就不會有逆反心理了。

【建議】

共鳴的方式

“媽媽知道你想玩,吃了飯再玩好不好?遊戲機是你的,又沒人跟你爭”。

還可以這樣說:“媽媽知道你想玩,先吃飯吧,等會吃了飯媽媽和你一起玩,看誰厲害,好不好?”

其實,孩子不一定非玩遊戲不可,他更在意父母的說話方式。

允許玩,這是前提,什麼時候玩,吃過飯玩。

父母說話不能太生硬,否則,小孩逆反心理被激起,恐怕又有戰爭要掀起。

面對孩子,家長要“小心說話” 第4張

由此可見,家長“小心說話”還是很有必要的。事實證明,長大以後有涵養、性格隨和的孩子,他的父母多半也是說話溫和、不聒噪的人。所以,愛孩子從“說話”開始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