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無論家境貧富,你都可以培養出既不拜金也不吝嗇的孩子

無論家境貧富,你都可以培養出既不拜金也不吝嗇的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奮鬥終身卻不能致富,因爲他們在學校中從未真正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所以他們只知道爲錢而拼命工作,卻從不學習如何讓錢爲自己工作……

也許,你已經知道給孩子從小進行理財教育很重要了,但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去做,給了孩子錢又怕孩子亂花掉,不給孩子錢又怕錯過了最佳的財商培養時機,患得患失,自己毫無頭緒,更讓孩子無所適從……

沒有一位家長會故意教自己的孩子拜金,但在生活中,卻可能在言行上誤導孩子。

我聽到一位有錢的家長這樣教訓他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能跟你比嗎,他們有錢出國旅遊,有錢買這麼多書嗎?你爸你媽有能力讓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卻不珍惜!”他表面上在教育孩子,語氣中卻充滿了對財富的崇拜和沾沾自喜。這樣的思想工作,不可能讓孩子學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能讓孩子感覺父母在用錢去擺平一切,而自己是如此不堪。

無論家境貧富,你都可以培養出既不拜金也不吝嗇的孩子

許多教育上的失誤,常常來源於家長的無心之過。拜金教育並非全發生在“富家長”身上,也同樣會發生在“窮家長”身上。在後一種家長身上,最容易發生的情況,就是過分強調節儉。

浪費從古至今都不是個好習慣,任何時候都應該教育孩子懂得節儉。但凡事過猶不及,家長如果用節儉消解一切開銷的價值和意義,無意中也是把錢捧爲聖物,這也會導致孩子形成另一種拜金心理——吝嗇鬼心理。

有一位媽媽,出生在農村,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自己平時很節儉,從不買華而不實的東西。她有一個9歲的兒子,在媽媽過生日這天,孩子想到媽媽從來沒有收到過別人送的花,想給媽媽一個驚喜,就花幾元自己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了三朵康乃馨。當孩子把花送到媽媽面前時,沒想到媽媽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她對孩子說:你給媽媽買禮物我很高興,可是我們以前說過的,你花錢需要提前跟爸爸媽媽說,而今天你卻沒有告訴我們。再說媽媽覺得買花不太實惠,它很快就會枯萎,你要是送些其它的給我,我也一樣會喜歡的。

孩子一下子哭了,他說:“媽媽,我是想給你一個驚喜,所以不能提前跟你商量。雖然花會枯萎,可是心裏就會記下這個快樂的。”這位家長事後感到很不安,她隱約覺得自己做得不對,不該有那樣一種反應。但她還是擔心如果自己縱容孩子買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孩子會不會慢慢學會亂花錢,以後是不是會形成一種攀比心理?

我的答案是:不會的,只要家長不亂花錢,沒有攀比心,孩子就不會形成這樣的心理。我更想對這位家長說的是,這世上有比錢更值錢的東西。孩子說得多好,“雖然花會枯萎,可是心裏會記下這個快樂的。”一味地節儉,培養一個毫無情趣的守財奴,這是你希望的結果嗎。

獲得經濟上的安全感後,貧窮與富有就是一種心態了。那些因貪污送命的官員、搶劫者、炒股跳樓的等,凡栽倒在金錢上的人,他們是極端的拜金者,所以在金錢面前其實最糊塗,不知錢是什麼,可以用來幹什麼。他們把錢當成終極目的,錢也就終結了他們。而這樣的結果,和他們從小受到的有關財富的教育一定是有關係的。

媒體上看到千萬富豪搞大型徵婚活動,有五萬女子應徵。想象那場面也許熱鬧,但徵婚者和應徵者的財富高度及精神高度都已經大約標出來了。什麼是愛情,什麼是品味,什麼是自尊。這些值得家長想一下,也值得家長和孩子探討。一個人的內心給了金錢太多的位置,就沒有容納幸福和高貴的餘地了。拜金可能讓一個人擁有更多的錢,但不會讓他幸福感更多,也不會讓他走得更遠。

家長想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財富觀,就要先整理好自己的財富邏輯。從古到今,愛情和金錢是最令人糾結的兩樣東西,是天使也是魔鬼,是至愛也是最恨。

無論家境貧富,你都可以培養出既不拜金也不吝嗇的孩子 第2張

比如有的人,在外面聊天時大罵有錢人,回家進門第一件事,是給案上供奉的財神燒一炷香,求神讓自己發財。

有一次我在商場一個賣運動鞋的地方坐下來歇腳,遇到一位媽媽和孩子也來這裏買鞋。孩子大約十三四歲,他看好一雙名牌運動鞋,很想買的樣子。媽媽口氣有些不悅地問孩子:“這麼貴,你想買嗎?”肯定是媽媽的口氣把孩子嚇住了,孩子猶疑一下,說太貴了,不買了,把鞋放回去。媽媽立即表現出滿意的神情,對孩子說:“你知道貴,我就給你買!”

還有位媽媽經常帶孩子去買東西,孩子想要什麼,媽媽一般都會同意。只是,有時孩子想學媽媽的樣子,親自拿錢去結賬,這個事媽媽卻絕不同意。她不讓孩子的手碰到錢,她解釋說這是要防止小孩子學會花錢,擔心他以後養成愛錢、愛花錢的習慣。

類似種種,都是人們在潛意識中既過分高估錢的地位和影響,又視其爲卑劣之物。矛盾心理產生矛盾言行,孩子的意識就被搞亂了。如果家長自己在錢的問題上想明白了,言行自然就會到位,也自然會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