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強迫孩子“大方”,養出更“吝嗇小氣”的孩子

強迫孩子“大方”,養出更“吝嗇小氣”的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叮叮已經8歲了,在媽媽眼裏,她是一個貪婪又吝嗇的孩子。她常常毫無顧忌的拿別人的東西吃或者玩,但是她的東西她卻捨不得分享。

強迫孩子“大方”,養出更“吝嗇小氣”的孩子

幾個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大家一起拿零食出來吃,叮叮吃別人的東西無所顧忌,但是輪到她拿東西出來吃的時候,她就會表現得猶豫又小氣。

就拿吃薯片來說,叮叮吃別人薯片的時候一抓一大摞,但如果吃的是她的薯片,她就會精打細算,每次只分給小朋友一片,如果哪個小朋友多拿了幾片,叮叮就會大叫着把多的薯片搶回來,或者要挾多拿的小朋友:“如果你不還回來,再也不給你吃。”

叮叮與小朋友玩玩具也是一樣。她玩別人的玩具無所顧忌,但是別人去她家,玩她的玩具的時候,她常常是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許碰。

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叮叮媽媽都會覺得抱歉又愧疚。她會及時教育叮叮,讓她分享,叮叮在媽媽的教育下,也會做出適當的改變。但是下一次遇到類似的場景時,她還是會一樣的小氣。叮叮媽媽想不通,爲什麼女兒累教不改,都8歲了,還這麼摳門。

因爲跟叮叮比較熟,叮叮“小氣”的狀況我也見識過。之前每次我都是勸叮叮媽媽不要批評她。直到有一次我親自領教了叮叮的“小氣”。

那天,我帶着仔仔在花園裏遇到叮叮和叮叮媽媽。兩個小朋友先分享了仔仔的櫻桃,吃完,叮叮媽媽很開心的拿出一根黃瓜,說這是她種的,給仔仔吃。

這時,叮叮一把把黃瓜搶了回去,噘着嘴大叫:“這是我的。”

媽媽瞪了她一眼說:“你這麼小氣幹嘛?這個黃瓜你在家吃過了,你剛剛吃了仔仔那麼多櫻桃,一根黃瓜你還捨不得?”

叮叮緊緊抓住黃瓜,說:“這是我摘的。”

媽媽又氣又恨,也緊抓住黃瓜說:“家裏還有,回家再去摘,這個給仔仔。”

看場面有點尷尬,仔仔說:“不用了,我不吃黃瓜。”

叮叮媽媽說:“你都8歲了,還這麼小氣,總是這麼吝嗇,以後到社會上怎麼混啊。”

聽了媽媽的話,叮叮更加緊張地抓緊黃瓜,眼看就要哭出來了。

我趕緊蹲下來,對叮叮說:“這個黃瓜是叮叮摘下來的,叮叮很寶貝對嗎?”叮叮點點頭。

“叮叮想自己做主對不對?”叮叮再次點點頭。

“好,這個黃瓜你留着,你跟仔仔先去玩好嗎?黃瓜我們先放在媽媽那裏。”

叮叮這才放下,跟仔仔跑開玩去了。

叮叮媽媽長嘆了一口氣,說:“我女兒這樣可怎麼辦啊?她這麼吝嗇以後可怎麼辦?這一點真的不知道像誰,我跟她爸爸都不是這樣的!”

我仔細回想了叮叮的行爲,對叮叮媽媽說:“是不是一直以來,你都是強迫她分享,尤其在她2歲左右的時候,你是不是從來不允許她有任何自私的表現?”

叮叮媽媽想了想,說:“是的。”

叮叮媽媽告訴我,她姐姐的女兒比叮叮大一歲。小的時候,外婆經常一起看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常常因爲玩具或食物發生爭執,每到這時,外婆就會要求他們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互相分享。

她說,從那個時候開始,叮叮就常常表現得特別吝嗇。有些她從來不碰的玩具,每次姐姐拿出來玩時,叮叮就會一把搶過來,說“這是我的”,有時候姐姐帶過來的玩具,叮叮也會一把抱住,說“這是我的”。

爲了這個,叮叮爸媽教訓過叮叮很多次。每次,被教訓以後,叮叮會稍微好一點點,但是更多的時候,她就表現得特別小氣。這一點,家裏的老人,親戚、爸媽都教育過很多次,但叮叮就是不改。

曾經以爲隨着年齡的長大,這個壞毛病會被糾正過來。誰知道,現在都八歲了,她還是這麼小氣。

我告訴叮叮媽媽,下次碰到這樣的狀況,把決定權還給叮叮。不管她覺得需要分享,還是完全不想分享,都告訴她,她可以自行決斷。

叮叮媽媽說:“那可不行,如果這樣的話,她一定完全不捨得分享的。”

我告訴叮叮媽媽,即使叮叮完全不肯拿出來,也要尊重她的選擇。

叮叮會變成現在這樣,完全是2歲左右時邊界感缺失造成的。

孩子剛出生時,他認爲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他覺得“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尤其在會爬會跑之後,他的自我意識逐漸產生,開始意識到媽媽和自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在媽媽之外,有一個“我”,這個“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動和方向。

伴隨着這份自我的成長,孩子開始產生佔有慾。剛開始,他分不楚“我”和“你”,他覺得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我的”,所以他自己的玩具,他在外面看到的玩具甚至在商店裏看到的,他都覺得這是“我的”。

這份認識會讓他無所顧忌,不管自己的或是別人的,他都會抱在手裏。他只懂得是“我的”,卻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應該和大家分享,也不懂得別人東西不能拿的道理。

所以在1歲半兩歲多的孩子會有很多自私的表現:自己的不讓別人碰,即使是那些放在家裏從來不碰的玩具,如果有小朋友來了拿着玩,他也會一把搶過來。這是自我主權的宣示。同時他去外面會搶別人的玩具,這也是他沒有界限感的表現。

叮叮就是這樣,她因爲從小界限感就被人爲的破壞,她的自我沒被尊重過,所以才更“吝嗇”。因爲不確定,纔會患得患失。

所以,在孩子自我開始出現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我的”和“不是我的”這兩個界限,只要是孩子的東西,就徹底讓他做主。允許他不給別的小朋友玩,允許他小氣又吝嗇。

在這麼做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不是你的東西沒經允許不能碰。”“別人的東西未經允許不能隨便拿過來玩。”

當孩子對自己的東西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同時又清楚明白別人的東西他不能碰以後,他就會清晰地建立界限。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首先,一定要態度一致。只要是孩子的東西,不管想玩的人是誰,支配權都要給孩子,任由他做主,告訴別人:“這個玩具是寶寶的,你要問他同不同意哦!”給不給別人玩,讓別人玩多久,玩的方式都讓孩子自己決定,這樣孩子纔會懂得自己擁有絕對的支配權。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認識到,原來這個東西是我的,只要是我的東西,我給別人玩一會,也不會失去。這會幫助他構建自我的安全感。當這份安全感建立起來後,孩子就會大方地允許別人玩他的東西。

這裏的態度一致還包括對待外人的態度。有些家長在面對不同的客人態度會有差別。比如,普通朋友的孩子可能能夠堅持讓孩子自己做主,但是重要的客人帶孩子來,家長就會改變態度,把孩子的玩具全部拿出來任人挑選。有時候,親戚的孩子過來,家長也會害怕被指責覺得不能任由孩子這麼“自私”,孩子太自私就說明自己教育得不好,而強迫孩子分享。

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都會讓孩子患得患失,更加不確定、不自信,那麼孩子就可能表現得更加吝嗇,面對重要的客人或親戚時更捨不得與人分享。因爲他會把對方當成掠奪者。

其次,孩子玩別人的物品時,也要堅定地讓他知道,要經過別人允許。只要不是孩子的物品,孩子使用之前,都要讓他知道,這不是他的,如果想玩,就要遵守規矩。

如果是別的小朋友的玩具,要讓孩子先去徵詢別人的意見,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才能玩。別人拿回的時候,就要第一時間換回去。如果是公衆場合的玩具,就要讓孩子懂得排隊,遵守公衆場所的規則與秩序。

這樣,孩子逐漸就會明白如果遵守別人的界限,遵守公衆場合的規則。

有些家長的態度很有兩面性,孩子的玩具任由孩子做主,但是當孩子看中別人的玩具時,自己就無法秉持原則了,尤其孩子一哭,就不由分說,想方設法把玩具從被人那裏拿過來。這樣的做法當然會養出自私的孩子。孩子就會完全沒有界限,覺得只要自己想要,就能滿足。

還有的家長則會不遵守公衆秩序,生怕在公衆場合孩子吃虧,會自己去幫助孩子搶奪玩具,這些做法也會培養出“熊孩子”。

有些媽媽會擔心,當孩子對自我有了支配權,又瞭解尊重別人的界限時,那孩子會不會更自私。

答案是,不會!

每一個人都有社會交往的需要,在彼此的交往中,孩子自然而然會有玩別人玩具的想法。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告訴孩子,你用你的玩具去跟他交換!這樣在交換的過程中,孩子會逐漸發現,原來分享會讓自己獲得更多,讓自己玩到自己想玩的玩具,同時自己的物品又不會失去,還會回來。這樣孩子內在安全感就逐步建立起來。

慢慢地,當他一天天交往更多,他就會變得更大方。因爲他知道,自己的付出不會失去自己擁有的物品,反而會獲得更多。

當然,這樣從“自私”到“大方”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是根據孩子的成長逐步建立起來的。一般孩子4歲甚至5歲以後,纔會不需要大人引導的,學會自覺地分享。

如果孩子從來沒有體驗過自己做主支配,那麼很可能就像叮叮一樣,到8歲了也很“小氣”。因爲她不確定自己的支配權。

所以,想要孩子落落大方,父母不要盲目地讓3-4歲的孩子做到謙讓或分享。滿足孩子的佔有慾,讓孩子明白尊重別人的界限,再逐步教育孩子學會交換和分享,孩子纔會不自私。

如果孩子像叮叮這麼大了,還是很小氣、吝嗇的話,父母就需要給更多的時間,幫助她去建立對自己物品的安全感。因爲孩子已經累積了很多情緒在裏面,剛開始把決定權交還給她的時候,她可能會表現得更加“小氣”,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允許,接納她的行爲,鼓勵她勇敢地堅持自己的選擇。

當孩子在一次又一次試探中發現她真的擁有了主導權的時候,她就會逐步建立起界限感。這個過程需要比之前多兩到三倍的時間。而且孩子之前已經有了很強的患得患失心理,所以過程會更折騰。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經受得住孩子的折騰哦。

只有先得到纔會更樂意付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