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個父母對孩子剛剛出生頭三個月一定歷歷在目,幾乎每個兒醫也會叮囑,練擡頭,練追視。可惜的是,大部分兒醫並沒有告訴父母,追視能力在學齡前孩子的認知發展中是有無窮延伸,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和學習能力。

於是很多父母看到寶寶會了追視就覺得任務完成,直到孩子1歲、2歲、甚至上小學了,開始各種抱怨,“看繪本就匆匆瞥一眼,根本沒興趣啊”、“拼圖就是找不準,教了好多遍還是不會”、“考試永遠粗心,不認真審題”。很多時候,很有可能就是從小沒有把生命最初的“追視”能力運用好。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透過“追視”看本質

我當年就自己琢磨過,爲什麼追視那麼重要呢?後來我仔細觀察小D,發現小寶寶一開始是不懂得眼隨聲動的,這讓我想起自己小學讀書時喊的口號,“眼到、嘴到、心到”。可見,追視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這是學習能力的入門,它讓小寶寶開始意識到,聽到、看到、才記住,一切學習的途徑都是眼耳並用。

這樣重要的一個能力,絕對不該只是停留在小嬰兒層面,而是應該不斷強化、鞏固、提高難度,自始自終貫徹在學齡前孩子的認知啓蒙中的。接下來我就分階段分享一下。

樓的高度取決於地基堅固的程度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第2張

0~1歲:基礎鞏固,手指用起來

我們訓練小嬰兒追視,最關鍵就是要確保他們的眼睛可以跟隨物體。這個能力在1歲前要不斷運用強化,這樣才能保證今後自然而然養成習慣。要做到這點,父母自己心態要擺正,要不斷告訴自己互動陪玩,過程比結果重要。

比如,1歲前給孩子讀繪本,對我來說從來不追求小D可以安安靜靜地聽完,相反,我就會引導小D如何在讀繪本時進行追視和觀察。很多孩子讀繪本是不會觀察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爲什麼他們不願意讀完繪本,看不到什麼東西,沒有意思啊。這時,父母的手指就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用手指指着繪本的畫面引導孩子追視。

故事類繪本:“一天早上一陣大風把蜘蛛吹到了木樁上,它的身上帶着一條又細又長的線”,邊讀邊用手指引導孩子“追視”,這樣他們也會聽着更感興趣。

(嗯,下面這個是我的手,爲幫助大家理解我竟然還去學習了怎麼做動圖,誇我~)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第3張

認知類繪本:“這是三角形,它有三條邊,我們一起來數數。一條邊,轉彎,第二條邊,轉彎,第三條邊。一共三條邊,這就是三角形”,這樣孩子就更容易記住“三角形”是什麼概念。

(嗯,我的手又出鏡了,誇我誇我~~~)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第4張

1~3歲:延伸運用,觀察比較

1歲前的基礎打紮實了,1歲後的好處就會顯現,比如有的孩子玩拼圖就更容易上手、有的孩子看了一遍大人演示的東西自己就能模仿出來了、不少孩子開始對於繪本越來越感興趣了。

這其中之前的追視鍛鍊是功不可沒的,因爲孩子的眼睛真正“開竅”了,他真的“看到”了,所以他才感興趣,有了興趣,他就會想看更多,學更多,自此就走上了一個正向循環。

也就是從這個階段開始,非常現實地說,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開始顯現了。特別是如果這個階段孩子有所落後,父母心情還焦慮急躁,那孩子就更加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第5張

從這個階段開始,不必再特意強調用手追視(除非你們一歲前這個基礎沒打好),而是需要有意識地在和孩子玩耍中引導觀察比較。比如,我和小D玩小汽車時,我會拿出兩三輛顏色大小不同的小汽車,然後說,“能把更大的那輛車給媽媽嗎?”(或者“我要藍色的那輛車”)。一開始小D會拿錯,我就會發現她其實就是着急想玩而沒有去觀察比較。

這時,我們就不着急開始玩,我會帶着小D一起觀察,“你看,這輛是紅色的,這輛是藍色的。我們比一下,紅色的汽車比藍色的汽車大”。這個過程,我也會主動用手指比劃,然後提醒小D要用眼睛看(你看,又回到了之前說的追視的基礎了)。

因爲小D1歲前的基礎打的很紮實,這方面我稍微引導一下,她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自然而然,她把這個能力就運用在了很多其他玩具上。比如玩拼圖,她就知道自己先看拼的那塊,然後去找拼板上相同的。

3歲~學齡前:進階鍛鍊,觀察表達

之前兩個階段的觀察還是停留在“被動”階段,到了3歲以後(小D在32個月就開始了這個階段了)我們可以鼓勵孩子主動觀察。我和小D實踐下來,鼓勵孩子表達,讓“輸出帶輸入”,可以更好地強化孩子主動觀察的能力。

比如,有段時間我想幫助她啓蒙認識天氣。我們每天早上起牀後,我會帶着她去窗戶旁邊,看窗外的天空,“你看,今天的天空是藍色的,今天是晴天”。慢慢地,她自己就學會了如何觀察天氣,像今天早晨我們在樓下等校車時,她就告訴我,“天空是灰色的,地上是溼的,今天下雨了”。這樣的“輸出”遠比孩子可以指着那些認知卡片知道雨天晴天要好得多,因爲孩子是自己通過觀察得出了結論。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第6張

再比如,現在天氣暖和了,我們每天都會手拉手在路上散步一段時間,我們就會玩一個遊戲叫“我看到了什麼”的接龍。我先開頭,“我看到前面有個人”;小D說“我看到前面有個人,他穿着衣服”;我說,“我看到前面有個人,他穿着衣服,衣服是藍色的”,一直這樣繼續下去。

一開始,她肯定玩不好,但我也沒壓力每天散步就這樣進行這個遊戲,慢慢地,她就能接上了,會接上了自然就感興趣了。這不僅鍛鍊的是觀察力,也鍛鍊了孩子的短期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關鍵的是也鍛鍊了身體素質和耐力,因爲這個遊戲,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就可以走一個小時。

兒科醫生沒說的關鍵,拉開孩子差距的是這個新生兒的能力 第7張

很多朋友問,“那我家孩子不會XX,怎麼辦?”其實,這樣的問題本身也透露了我們育兒的一個誤區,我們常常把養育孩子當成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卻從未真正去想過,每個知識點後面到底需要的是什麼能力。

想想我們當年爲了應付高考背過多少的考點,但又有多少是真正記住並且有益於我們現在的工作生活的呢?並不是孩子會了這個,達到這個里程碑就好了,那和應付考試一點都沒區別,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掌握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這樣他們才能學會如何過好一生。

“不要儘想有用,而要多想無用;不要過於追求效率,而要考慮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