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育兒路上,家長要耐心等待

育兒路上,家長要耐心等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起步晚一些,發展慢一些,不見得是什麼壞事。它可能是在積蓄髮展的力量,一旦遇到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很可能一發不可收,超過起初比他起步早、發展快的孩子。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常常有這種現象

經常有家長到我這裏諮詢孩子的身心發育問題。比如有的問,人家的孩子都長牙了,我家的孩子怎麼還沒長?是不是營養不良、缺鈣?有的問,跟我們孩子一般大的孩子都會說話了,我們孩子怎麼還不會呢?是不是發音系統出了問題?也有的問自己的孩子數數、看書、寫字等爲什麼比別的孩子遲,是不是智力發展有問題?等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現在家裏孩子越來越少,家長對孩子體貼入微、關心備至,特別關心孩子生理和心理髮育的狀況,可以理解。但從提出的這些疑惑和問題看,反映家長對孩子“過度”地關注和擔心。這一方面,說明家長缺乏兒童生理和心理髮展方面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說明家長面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有一些急躁的情緒

做父母的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得快一些,快快長大。但實際上孩子身心發育速率是不同的。在生理和心理髮展上,有的孩子發展起步早一些,發展快一些,有的則起步晚一些,發展慢一些。不論是早晚、快慢,只要是在一定的範圍內,與一般孩子差不多,都屬於 正常範圍。因爲不同家庭出生的孩子,父母的遺傳、生活環境、所受的教育和訓練畢竟不盡相同,孩子身心發展起步和速度肯定也會有差別。只要不是近親通婚,沒有遺傳性的疾病,孩子身心健康,通過科學地撫養,隨着時間的推移,發展遲緩的一定會趕上一般的孩子。

因此,家長既不要爲起步比別的孩子早一些、發展快一些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要因爲孩子起步晚一些、發展慢一些而着急發愁、擔心害怕。面對孩子的成長髮育,家長要學會等待。

育兒路上,家長要耐心等待

當然,等待並是消極等待,要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孩子發展。但不能操之過急,要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因爲每個孩子都是特殊的,身心發展的速率各不相同,這是個性使然,應當正視、尊重孩子的個性。可不能“揠苗助長”,企圖人爲地拔高、加速是徒勞的。培養教育孩子,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若操之過急,採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拔高、加速,會打亂孩子身心發展的秩序,反而事與願違。

客觀事物的發展是有它特定的規律的。起步晚的或發展速度慢的,不見得最終的發展水平也低下。事情往往與常人所想象的恰恰相反。比如動物的發展,起步早、發展快的,往往最後發展的水平要低下;而起步晚、發展慢的,往往最後發展得水平要高。

就比如動物,低等動物出生不久就會站立、行走。你看那小雞、小鴨、小鵝破殼而出後,時間不長便會站立;小馬、小牛、小羊、小豬、小狗,脫離母體不久,不用人幫忙就會自己站立起來,獨立行走;那些水生動物,甚至從母體脫離出來就能神奇般地在水中暢遊,等等。但它們的智力發展水平卻是很低下的。

而我們人是高等動物,要像低等動物那樣學會站立、行走,得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孩子從母體中脫離出來,只是具備吃、喝、拉、撒、哭、睡的本能,其他的一概不會,三個月纔會翻身,六個月纔會坐,八九個月纔會爬,從出生到會站立和獨立行走,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可我們人的頭腦卻是最複雜的,智力發展的水平也是最高的。

育兒路上,家長要耐心等待 第2張

許多事實表明,一般情況下,起步越晚、發展速度越慢,往往發展的水平就越高;相反,發展水平就越低。這是一個規律。

就以我們人來說,也是這樣。比如,我國清代的戴震,據記載說他九歲纔會說話,十歲纔讀私塾,起步比常人晚很多。可他後來卻成爲著名的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地理學家、訓詁學家,在許多領域都有突出的建樹,可以說是鶴立雞羣,出類拔萃。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四五歲時還不大會說話,父母非常着急,懷疑他是個低能兒,並請來醫生給他看病。九歲時還不能自如地跟別人交談,小學老師反映他“頭腦遲鈍不合羣”。但這一切並沒有影響他成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而起步早、發展快的那些“神童”,絕大多數沒能逃脫“十歲神童,十五歲才子,過二十歲成庸人”的厄運。

育兒路上,家長要耐心等待 第3張

孩子起步晚一些,發展慢一些,不見得是什麼壞事。它可能是在積蓄髮展的力量,一旦遇到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很可能一發不可收,超過起初比他起步早、發展快的孩子。在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常常有這種現象。

據說,生長在冰城哈爾濱的丁香花有個特點:它往往是在人們不經意的瞬間,忽然全部綻放,讓人們感覺春天是在“一夜之間”降臨到了這個城市。在北方,有許多花兒都是這樣,花蕾往往會在枝頭上掛很長時間,然後在某一天,或某一瞬間,便“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花兒爲什麼要選擇在某一個瞬間不約而同地綻放呢?一位生物學家解開了這個迷。

他說,北方地處高緯度地區,冬季漫長,春季暫短。有時,春天即使來了,天氣也往往會有很多反覆,白天可能豔陽高照,而晚上則有寒流侵入,即使在一天之間,溫差也極大。在這種氣候中,花兒如果貿然開放,必定會被無情的寒風“零落成泥碾作塵”。所以,聰明的花兒一直處於“含苞待放”的狀態,尋找最佳的開放時機。它們可能會等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的時間,直到四月中旬或者更晚的某一個早晨,人們上街時會突然嗅到四溢的花香,看到花開滿城。北方的花兒,因爲善於等待而避開被凍僵夭折的災難,帶來了生機勃勃的春天,完成了繁衍生息的任務。

我們人何嘗不是這樣呢!這種等待不是消極懈怠,而是積蓄力量;不是徘徊猶豫,而是“韜光養晦”。一旦時機成熟,便把積蓄的力量全部釋放出來。此時的人生,定會如花兒般峋爛奪目,芳香四溢。

我想,兒童的發展也與此理相同,家長要有點耐心。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