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貝在幼兒園愛“攀比”?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

寶貝在幼兒園愛“攀比”?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佳佳去迪士尼玩了,我也想要去!”“我想要滑板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有!”“雪兒家有棵聖誕樹,給我買個比她家更大的吧!”……

文文上幼兒園後,我很高興她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有一羣相處融洽的小夥伴,但是最近也很苦惱她隔三差五回來向我提這樣的小要求。很多時候,看到她無比渴望的眼神,我都會盡量滿足她。可是,另一方面,我也擔心這樣會助長她的“虛榮心”,到底應該怎麼做?

寶貝在幼兒園愛“攀比”?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

這位媽媽的煩惱你是否遇到過?據一份調查顯示,在幼兒園中班和大班裏,絕大部分孩子存在攀比心理,他們比較的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項:

◆ 個人能力:學業、運動、行爲習慣等。

◆ 自身經歷:朋友數量、擁有物品、經歷等。

◆ 外在條件:外貌、身高、體型、穿着打扮等。

◆ 家庭背景:父母職業、家庭經濟狀況等。

調查還發現,面對孩子的“我也要”,很多家長常常把孩子的攀比演變成自身的攀比,他們會盡力爲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害怕孩子輸了,就意味着自己不行,從而產生沮喪感。其實,在幼兒園孩子的認知裏,攀比還沒有與金錢和社會地位掛鉤,孩子的視角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複雜,一起看看孩子攀比背後的真實動機吧!

寶貝在幼兒園愛“攀比”?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 第2張

● 自我意識的覺醒

心理學家認爲,4-7歲的兒童處於“自我膨脹”階段,他們傾向於在所有方面積極評價自己,比如在比較和競爭中誇大和炫耀自己,這是他們獲得自我肯定以及表達自己的快樂和自信的方式之一。

● 模仿成人行爲

如果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那麼從小生活在這種家庭氛圍中的孩子,難免會誤以爲“比較”是生活的常態,進而不自覺地產生攀比之心。

● 獲取同伴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集體生活的秩序感會促使他們想要積極主動地融入到羣體中。爲了不被大家排斥,很多孩子希望通過“求同”的方式,主動順應集體的規範和要求,以獲得大家的接受和認可。

● 內心缺乏自信

孩子總是渴望被關注的,但是那些缺乏自信和自我認同的孩子,常常希望藉助更強大的物品或力量,來獲得在同伴和老師面前的尊嚴感,“攀比”就成爲他們“壓倒”他人,獲取更多關注的重要方式。

寶貝在幼兒園愛“攀比”?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 第3張

各位爸爸媽媽,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攀比”之心並不可怕,科學地引導纔是關鍵。面對孩子的“跟風”行爲,家長不用過於恐慌,我們不妨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孩子理解實際需求

當孩子以“幼兒園的孩子都有”爲理由要某件物品時,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通過共情的方式,幫助孩子瞭解真實的內心需求。比如:

“媽媽知道你很想要這件玩具,你能告訴媽媽,你是真的覺得它很好玩,還是覺得有了它,就能在小夥伴裏更受歡迎呢?”

“媽媽小時候也和你一樣,總想讓大家都喜歡我,如果我們現在不買的話,有沒有其它方法讓大家更喜歡你呢?因爲媽媽記得你有一個類似的玩具了,再買一個會不會有點浪費?”

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從“買”或“不買”這個問題轉移到花錢這個舉動會產生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以及如何通過其它方式達到自己期望的結果。家長應該適時抓住教育契機,從小教會孩子學會正確認識內心的需要,坦然面對“同伴壓力”,成長爲一個有主見、有思想、內心強大的人。

2.轉變孩子比較的焦點

當孩子和幼兒園的小夥伴攀比某項才藝或本領時,這說明他們內心有了競爭的意識或傾向,想要達到別人同等的水平或超越別人。從兒童自尊的發展來看,這種對自身能力的評價是孩子自我認知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將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行爲表現。家長可以抓住孩子的這種心理,鼓勵他們學會縱向“攀比”,引導他們憑藉自身的努力贏得想要的結果。

比如,當孩子因爲唱歌不如別的小夥伴而難過時,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對於比本領,我有一個更好的建議,那就是我們和自己比,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比,只要每天進步一點,就是最棒的!”只要家長引導得當,孩子的攀比之心也會變爲成長的動力。

3.給孩子自尊自愛的底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之間攀比其實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個體,都有優點和缺點,尤其是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培養他的自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也有令人驕傲的地方。

在日常教養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愛他本來的樣子,讓孩子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幫他們集聚內心的力量。只有當孩子內心足夠積極、樂觀、強大時,他們纔不會輕易被外部的關注所左右,更不會執着於通過外在的“強大”來獲取尊嚴,自然就不會專注於“攀比”了。

小編說

孩子之間的“攀比”總是能輕易戳中家長的心,特別是當這些“比較”發生在家庭背景和物質水平方面時,更容易擊中父母的痛點。當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越來越強調競爭、個人成就和財富積累時,願我們守住內心的本真,正視孩子的心理髮展需求,幫助孩子獲取健康成長的力量!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