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培養獨立性從放手開始

培養獨立性從放手開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都希望孩子獨立,並且一致認爲這種品質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而對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應該從自我照顧能力開始。

父母都希望孩子獨立,並且一致認爲這種品質應該從小開始培養。而對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應該從自我照顧能力開始。然而,父母頭腦中一定要有一根弦,那就是“獨立”的更深層含義,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培養。一個真正具備獨立人格的人,不僅會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還會更自信,對環境、對未來都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培養獨立性從放手開始

獨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觀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內在需求。這種需求在孩子1~2歲、有了自我意識時便開始涌現。當孩子邁出獨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後,作爲父母,我們應該怎樣配合孩子的成長呢?


  該出手時纔出手

熊壯壯第一次不讓我陪他玩,是他2歲多的時候。我們倆在小區裏玩,他自己要到草地裏去找蒲公英,但明確地告訴我:“你別跟着我,你就在這裏坐着啊!”然後,他就獨自一人去尋找蒲公英了。開始我還不當一回事,但當我再擡頭時,卻發現他已經消失在我的視野裏,結果我的心馬上抽了一下,趕緊找。

原來,是一排灌木叢擋住了我的視線。當我走近時,熊壯壯顯得很不高興:“你就在那裏坐着,別過來,我自己會玩。”

我有點失落,也有點欣慰,我的孩子有了獨立的要求,他長大了。

當孩子嘗試獨立時,需要父母做後盾,父母只要傳遞給孩子一個訊息——我們對你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如果你需要我,我會立刻出現。也就是說,父母只需“存在”,切勿干擾,與孩子保持距離,當且僅當孩子有需要、有危險時纔出現。

孩子雖然很想獨立完成某件事,但畢竟能力有限,當他遇到某些困難時,自然會向父母求助。所以,父母的存在很重要,要培養孩子獨立,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在恰當的時間出現。


  給予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孩子纔會放心地去探索,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安全感也分內在和外在的內容。

1 心理的安全感

熊壯壯4歲了,帶他在外面玩已經可以很輕鬆了,因爲他不會再纏着我跟他玩,也不需要我時時關照他的安全,他會主動去找小夥伴,或者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世界裏。但是,他會把我“安置”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當他有需要的時候就會回來,或者玩一圈再跑回來。總之,他知道我在那裏,把自己撒出去的時候就很安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安全,當他盡情去探索的時候,纔不會有什麼顧慮。同時,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也會幫助他建立自信,他會認爲自己已經能對自己的事做出決定。孩子很受不了那種時時刻刻盯着自己的父母,雖然父母完全是出於好心,但孩子只會把這些當成一種不信任而排斥。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要求父母做自己的隨身保鏢,適度的距離能讓孩子更加透徹地明白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他會感受到,我被爸爸媽媽愛着、關心着,並不只限於我在他們的周圍的時候,我不在他們身邊時,他們也同樣關心我。


  2 環境的安全感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一定非要等到孩子自己有獨立意識才開始。在孩子還是個小嬰兒時,儘量將家中的東西收拾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就可以讓他自由在家中活動,讓他意識到家庭就是個安全的場所,他可以自由行動。這樣不僅可幫助孩子形成獨立的性格,還可以建立起自信。

孩子還會因環境複雜而更加依賴父母,什麼事情都要求父母幫助。家裏雜亂無章的時候,孩子叫媽媽的頻率一定會很高:媽媽,幫我拿那個黃衣服的洋娃娃;媽媽,我的小毛巾夠不着。但是,如果家裏的環境比較簡單,孩子有固定的箱子來存放物品,拿取日用品或玩具比較容易,也就可以自己做主去幹什麼、玩什麼,這在無形中就給孩子提供了獨立自主的機會。

去除依賴心理

有些孩子過分依賴,父母也很擔心。其實,孩子依賴性的強弱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有3類父母的養育方式會導致孩子過分依賴。


  保姆型

這種現象很普遍。有位媽媽說:“我知道女兒在幼兒園裏正學習自己穿脫衣服,可是早上時間太緊張,女兒的動作又太慢,看着就着急,還不如自己來呢。”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擔心孩子的能力有限,或者對孩子缺乏耐心,凡事都爲孩子代勞,結果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被扼殺。

改變策略——提供機會

父母應提供機會給孩子嘗試處理自己的事務,這樣不僅讓孩子增加自信,更能讓孩子學習自立。同時,父母也應有適量的耐性,切忌操之過急,動輒就指點孩子或乾脆直接上手。

早上的時間緊張,幫孩子穿衣服可以從完全由媽媽做過渡到孩子自己做,比如媽媽幫孩子穿比較難穿的上衣,讓孩子自己穿褲子、襪子。也可以利用其他機會鍛鍊孩子,在洗澡前讓孩子自己脫衣服,洗完了自己換上睡衣。

控制型

有位朋友是公司老總,當領導習慣了,回家也要做領導,家人都得聽他的,寶貝女兒也一樣。他的理論是“就這一個千金,更不能慣”。他女兒已經上小學了,老師說這孩子太沒主見,什麼事都不敢自己去做,他又反過來批評女兒沒出息。好可憐的孩子,真是沒處講理去。

一些很強勢的父母,總是有掌管他人、控制他人的慾望,面對孩子更是如此,“你的生命都是我給的,當然要聽我的話!”在這種教養下成長的孩子,不敢有自己的意見,只得事事尋求父母的提示和幫助。

改變策略——提供指導

不要總是看不上孩子的行爲,孩子從小到大就是在學習。如果擔心孩子的能力有限,可在事前指導孩子,與孩子一起練習,待孩子熟練後,再讓他自己處理。比如上面說的那位老總爸爸,女兒要向老師請假,他只下了一個命令:“你自己給老師打電話。”這倒是在培養獨立能力,可是小小的女兒第一次做這樣的事,不知道該怎麼說。媽媽回來後,教導女兒用什麼的語氣、應該說些什麼,然後讓她親自給老師打電話,孩子也能把這件事做得很好。


  嚴厲型

還有的父母認爲對孩子就應該嚴厲,經常敲打着,孩子纔不會犯錯。即使做了好事,也不能輕易表揚,否則會使孩子飄飄然。有個小傢伙就對我說:“我什麼事都做不好,我做什麼媽媽都批我,還不如不做呢。”

孩子經常受到責備、恐嚇及批評,就會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無論遇到多麼小的問題,都沒有信心和勇氣去應對,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別人代爲解決。這樣的孩子,怎麼會獨立自主呢?

改變策略——提供信心

鼓勵孩子遠勝於不斷的教訓和提醒。父母應該明白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什麼樣的能力,當孩子有機會發揮獨立能力時,應當給予讚賞和肯定,一句“做得好”可以給孩子充分的信心,也能成爲孩子努力學習獨立的原動力。

如果孩子已盡力而爲,但成績不夠理想,也應該加以鼓勵,欣賞孩子所作出的努力。父母的一句“不要緊,下次再試吧”足夠挽回孩子的信心,使他們重拾勇氣和力量。


  TIPS: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8點啓示

1 耐心聆聽孩子的問題,切勿急於加上自己的意見。

2 表明對孩子的要求,共同尋求親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

3 儘量鼓勵孩子先提出建議,但不要妄加批評。

4 針對孩子的需要,適當表明大人的感受和看法。

5 與孩子商討彼此的分歧,然後達成一個都能接受又可行的方法。

6 讓孩子有自己的計劃,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情。

7 讓孩子有發言權,容納他們的選擇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