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爸媽不相愛?那讓我黏着媽媽好了

爸媽不相愛?那讓我黏着媽媽好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一段時間,朋友敏娜跟我說,兒子太黏自己了,感覺有些吃不消了。

敏娜的兒子,剛剛四歲,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粘着媽媽。

吃飯的時候要媽媽哄着才肯吃,爸爸哄不行;

晚上睡覺前要聽媽媽讀繪本,爸爸讀就不行

爸媽不相愛?那讓我黏着媽媽好了

這個粘着媽媽的男孩子,好像有一些排斥爸爸。爸爸平時工作特別忙,偶爾很難得的陪孩子玩,可他卻一副不稀罕的樣子。而媽媽只要離開半步,就急着要找媽媽了。

敏娜對此很苦惱,她跟我說,她很擔心孩子有戀母情節,那麼長大後該怎麼辦啊。

12歲前的兒童心理髮展分爲四個著名的不同階段(Sigmund Freud,1933):

1. 口欲期

從出生到1.5歲左右,被稱爲口欲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用嘴巴,所以被稱之爲“口欲”。如果這一時期剝奪了兒童口的滿足,不給孩子吃奶,不讓孩子藉助嘴巴來探索世界,弗洛伊德認爲嬰兒會長時間停留在口欲期裏,並發展出不信任、拒絕他人,對愛和親密關係感到恐懼等問題。

2. 肛欲期

1.5-3歲的小朋友,處於肛欲期。別被“肛欲”這個詞嚇到了,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不是從肛門裏拉出的便便,而是控制便便帶來的快感。

這個時候,父母往往特別關注孩子的大小便情況。想拉就拉,是除了嘬奶頭之外,嬰兒的第二大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必須被納入到父母的控制之下。控制,就是這個時期的主題。孩子何時大小便,涉及到的是父母與孩子的第一次權力鬥爭。

這一階段兒童的主要發展任務是學會獨立和表達,並接受個人的力量。

這一時期父母對孩子自主大小便的態度,很可能會對孩子未來個性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加強控制,會產生過度有條理、吝嗇的孩子。完全不控制的話,孩子也會過於懶散。

3. 前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情結期

3—6歲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性器官感興趣。很多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很好奇異性的孩子如何上廁所,大小便。同時,孩子也表現出對異性父母的好奇。

弗洛伊德甚至認爲,這個時期的小男孩可能會和爸爸競爭媽媽的愛(戀母情結),小女孩可能會和媽媽競爭爸爸的愛(戀父情結)。

在這個階段,兒童會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不同於其他朋友以及父母的身體,這時候他們學會了性別的差別,有了男生與女生的概念。

如果父母之間的感情和諧,那麼孩子也會常常在遊戲中扮演同性角色。比如過家家的時候,女孩兒會說,我要扮演媽媽;男孩兒就要扮演爸爸。

那他們怎麼演呢?其實就是在模仿自己同性的父母。因爲在此之前,他們除了跟自己的父母有深入的接觸以外,並不知道別人的父母是怎麼樣的。所以他們只能模仿自己的同性父母。

在這個階段他們會模仿自己父母另一個原因是,既然我的父親能夠吸引我的母親,並讓我的母親嫁給他,那麼,如果我變得跟我父親一樣,我的媽媽就會喜歡我。

兒童如果在這個階段,自然、充分的理解到性別的差異,並解決了自己的好奇,對成年之後性別的自我認同至關重要,並且會決定着將來對異性及性的態度。

4. 潛伏期

6—12歲孩子進入了潛伏期,這是一個社會化的時期。弗洛伊德認爲,在性器期過後,有一個漫長而又平靜的心理髮展階段,在這一階段,沒有重要的潛意識驅力迫使自我滿足。在此期間,孩子很少有來自本我的壓力,也較少有內心衝突的困擾,這是一個增長才幹、學習和積累知識的大好時機。

孩子開始和家庭以外的人發展人際關係。他們開始從原先比較封閉的家庭走出去,跟社會和世界去接觸,兒童的個性、人格在這個階段逐漸豐滿,日益成型。

可以說,這個階段是成人的序曲,一生行爲模式的正式開端。

爸媽不相愛?那讓我黏着媽媽好了 第2張

我們很容易的看到,在弗洛伊德的理論裏,孩子會在3—6歲被父母中異性的一方吸引,想要和同性父母競爭來贏得異性父母的愛。

戀父或者戀母本身並不是一種病態或致病因素,因爲,孩子通常都會以失望和放棄而結束這一時期對父母特別的愛意。由這種愛意引發的衝突也會得到解決。

當孩子的競爭意識消失,ta的人格會再一次以積極的方式得到整合。與同性父母的競爭最終總是被對同性父母的愛所征服。

爸爸媽媽之間相愛的方式,會慢慢的讓孩子感受到與自己的不一樣,會轉去注意自己的同性父母,然後慢慢認同。通過認同,男孩會向爸爸學習男性特徵,女孩會像媽媽學習女性特徵。

不過,如果爸爸媽媽關係不和諧,婚姻不幸福,比如媽媽常說孩子的壞話,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和老公的相處不融洽,又或者爸爸寵女兒忽視妻子,孩子就很難在很難在同性家長身上找到崇拜和學習的地方,有一部分人就走不出戀母/戀父情節,也有一部分人轉而認同異性家長的性別特徵。

這帶來的後果就是兒童對自身性別認同產生障礙,難以確立與生理性別相適應的性身份,也難以發展處正確的異性相處觀念,出現男性女性化或女性男性化現象

傳說中的媽寶男、戀父女,就是停滯在這一時期的成人。

所以說,爸爸媽媽相愛,對孩子來說特別的重要。只有爸爸媽媽相親相愛,孩子纔會順利的渡過俄狄浦斯期。

當他們發現爸爸媽媽很相愛,自己競爭不過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也很愛自己,只是有點不一樣,自己也要好好尊重爸爸媽媽之間的愛,他們就會很快放棄獨佔異性父母的這種戀母/戀父幻想,開始對同性家長有強烈的認同感,模仿,學習同性家長。正是爸爸媽媽的作用,讓孩子的人格得到了積極的調整,開始對校園生活充滿興趣,逐漸成熟懂事。

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媽媽相親相愛,孩子健康成長從來就離不開爸爸媽媽的共同努力,你說是不是呢。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