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是貶低子女。

我的父母尤其是媽媽,總是以打擊、嘲笑、批評這種很負面的語言來說我。比如她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刺激我。小時候常對我說,你看隔壁的那誰巴拉巴拉,你怎麼做不到巴拉巴拉。現在我都爲人父母了,她還經常有意無意在我面前嘮叨:“你王叔的兒子在哪裏當官,家裏送禮的人踏破了門檻”,“你李叔的娃有出息啊,一年賺幾十萬,你看你一個月纔多少?”我爸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你每天這麼貪玩,將來能幹什麼?如果將來有一個‘玩兒’的大學,那你一定是高材生。”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如果我還嘴,不管說得有沒道理,他們總是這樣迴應:“翅膀硬了是吧?要不是我,你今天飯都沒得吃!”“我怎麼就生了你這個蠢東西!”有時我實在委屈不過掉眼淚,他們還會補上一刀:“瞧你那點兒出息!”

我曾看到一個“愛子七不責”:對衆不責、愧悔不責、幕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而我的父母隨時隨地可能罵我一通。每次一到飯桌上,我就感受到一種沉重的壓力,說話夾菜都得小心翼翼,不知道他們又要嘮叨什麼,本來吃飯可以輕鬆愉快,卻變成了一種煎熬。

再是父母吵架。

印象中,我的父母一年到頭都在拌嘴吵架,家裏常年陰雲陣陣。就連每年過年,他們都要大吵一架,別人家團團圓圓,我們家慘慘慼戚。

小學每天放學回家,我就擔心他們吵架。中學住校後,每次月假我都不想回家,我的牀在哪,家就在哪兒。大學填報志願時,我迫不及待填報外省的高校,希望遠走高飛,離家越遠越好。直到現在,我也很少回家,不敢多呆,不舒服,怕吵架。寧可不孝順,也不要總呆在崩潰邊緣。

接着是嘮叨抱怨。

他們一吵架,我就成了遷怒和宣泄的對象。父母每次說一個簡單的問題,最後都能上升到“你媽的脾氣不好”“你爸的習慣不好”之類的相互抱怨。

我媽常年向我抱怨婆媳、妯娌、鄰里等各種矛盾。參加工作以後,每次接到家裏電話,幾乎全是我媽的訴苦,各種糾紛,一地雞毛。我簡直成了她的“情緒垃圾桶”。

他們可以全部向我傾瀉,可是我裝滿了,向誰去傾訴呢?沒有人。這些負面信息和負面情緒,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壓在我心底,像一個沉重的包袱。這導致我心裏像擰毛巾一樣擰巴着,一直生活在陰影中。

我曾以爲,只有我這樣不幸,攤上這麼一個雞飛狗跳的家庭。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知乎網友所寫的成長遭遇,和我的幾乎一模一樣並引起衆多網友共鳴時,我才意識到,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怕和痛,而是整整一代人的怕和痛。

這位知乎網友這樣形容她的家庭:

天天吵架死不離婚,

各自爲政不講感情。

生活辛苦怨天尤人,

拼命掙錢不顧孩子。

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目光短淺心思繁多。

有錢則忍無錢怨言,

父母子女互不待見。

生活侷限枯燥無味,

學識能力統統有限。

不會自我開解排遣,

把我當情緒垃圾桶,

全家都有心理疾病。

這些描述看似很誇張,但很多人看完後感嘆:“太形象了!”,“說的就是我家啊!”,“誰把我家的事泄露給你的?”……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不幸的家庭也很相似。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第2張

我沒有記恨和責備我父母的意思,他們那個時代有他們的侷限和難處。上一代的父母爲了生存勞碌奔波,能爲我們解決溫飽就不錯了,不可能像我們這一代父母那樣花心思琢磨兒童教育,不懂得親密和賞識對孩子的激勵遠遠多過批評和貶低。但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爲了讓孩子做得更好。

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讓今天的孩子重複昨天的傷痛。

一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對他的性格和觀念會產生重要影響。等長大以後想改變,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經歷很多事情,還得足夠努力,有的人一生也走不出陰影。我們這一代的年輕父母,很多都經歷了不太幸福的童年,我們深知父母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但骨子裏依然會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他們的教育方式,因爲我們只知道這種方式,我們的父母就是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們的。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第3張

這意味着,不讓自己童年的遺憾在孩子身上重演,需要相當的自省意識,不斷反思、不斷掙脫、不斷修正,警惕父輩的錯誤教育方式成爲世代流傳的病。

這種自我救贖雖然艱難,但它必要,而且可能。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人是能控制不讓遺憾和悲劇重演的高級動物,在育兒時尤其如此。他認爲“一代更比一代強”這句話,用來形容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最貼切。

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變得更溫和、更耐心,更有正能量,給孩子一個陽光明媚的家。當爸爸以後,在和女兒的親密互動中,我體會到一種我自己、我的父輩所不曾體會的幸福,我內心的流浪宣告結束了。我感到爲人父母,是一個自我修復、自我治癒的機會和過程。

上一輩的血液一直流在我們的身體裏,我深知我身上依舊帶着父母遺留的壞脾氣、壞習慣和不科學的想法,儘管我一直努力驅逐着他們,掩飾或改正,但不管我怎麼擺脫,它們一定在我身上有反映,難免會在某些時刻不自覺冒出來。因此,我的自我修煉必須加量。

我對自己說,賞識是最好的教育,一定不要貶低孩子。

比爾.蓋茨的父親比爾.H.蓋茨寫了一本書叫《蓋茨是這樣培養的》,書中的一句話我牢記在心:作爲父母,不管你做什麼,永遠不要貶低你的孩子。

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塊璞玉,爲什麼有的雕琢到最後,連塊爛石頭都不如?那都是因爲扭曲的教育把孩子給害了。發現孩子美好的天性,加以保護和鼓勵,比一邊破壞孩子的天性,一邊尋求優質教育去重新塑造他要重要得多。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第4張

正因爲對自己童年有深刻體會,現在的我非常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時刻提醒自己,耐心要多一點,要多孩子溝通。情緒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要因爲自己的一時情緒,用狠話刺傷孩子,愛她就用心去感受她,呵護她,耐心陪她長大。

我對自己說,家和萬事興,夫妻一定不要吵架。

孩子最可怕的是沒自信,缺乏自信的孩子很難走遠。和諧的父母關係,是一個孩子內心安全感的最大來源。孩子的內心世界非常簡單,不需要特別豐富的物質、特別多的誇讚,只要爲他建立起安全感,使他確信父母是愛自己的,他就不會對世界懷有惡意。

而我們最常見的父母吵架,最容易摧殘孩子自信心,讓孩子懷疑父母是不是愛自己,會不會隨時拋棄自己,進而還會焦灼於父母之間不和諧的關係是不是因爲自己,沉甸甸的,非常痛苦。有的父母一吵完架,就把情緒發泄給孩子:“如果不是爲了你,我早就離婚了”。有調查說,父母吵架位列孩子最懼怕的事情之首。

我最不想做的,就是我爸媽那樣的爸媽 第5張

我的家庭對我的擇偶觀影響很大。我曾對朋友說,我找對象沒什麼要求,只要不跟我吵架就行。一個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愛他的媽媽。事實上,世上極少有不吵架的夫妻,夫妻之間有矛盾很正常,但我和老婆約定,一定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爭吵若是不可避免,就各自進屋,不要讓激烈的情緒傷到孩子的心。

有人說,好父母都一樣:閉上嘴,擡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我的理解是,父母的含義是榜樣,教育不是管理,教育是示範和引導。

每個人年少時,都希望父母能成爲自己的行爲示範者和精神引導者,這一點對我來說是缺失的,但我不會讓我的女兒也缺失。原生家庭傷害了我,但我要讓傷害到此爲止;我的童年是灰暗的,但我要讓孩子的童年充滿鮮活的色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