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別讓你的怨氣,坑了孩子的一生

別讓你的怨氣,坑了孩子的一生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很多家庭裏都有怨氣,比如“你爸肯定又在打牌,打電話從來不接!”“爸爸媽媽沒什麼出息,你要好好學習,將來都指望你了!”......

大概這樣的話大家應該都有聽見自己的父母說過,我也不例外。

小時候,我經常聽到媽媽對爸爸的抱怨。

有時是在他們吵完架後,我媽就會悲傷的在我面前數落老爸自私,霸道;有時是因爲我犯了一些錯,我媽在說我的時候不自覺又說回我爸了。

小的時候我並不理解,因爲老爸對我一如既往的好,但老媽經常在我面前說他的不是,我恍惚的覺得爸爸就是這樣的“壞人”。

然後開始同情我媽,慢慢地疏遠了我爸。後來我長大了,同樣受到了和老爸一樣的“待遇”。

有那麼一件事經常發生,就是每天早餐老媽都只會煮粥,我就說了一句“以後能不能偶爾吃吃包子或者麪包什麼的”還未說完。

老媽就開啓她的抱怨模式:

每天問你想吃什麼,你說隨便,煮了你又不愛吃,跟你爸一樣,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

然後巴拉巴拉一大堆。

以前就會跟老媽掰扯兩句,結果老媽就把以前的一些事話趕話的說出來,我都能背了,於是我默默的吃完,想着趕緊出門上學。

老媽不樂意了,看我不耐煩的敷衍她,非得拉着我還要說道說道。

我心裏一急,就大聲的回她:“每次都說老爸不好,你們爲什麼不離婚呀?”

老媽怔住了,回過神來對我吼道:“要不是因爲你,我們早離了,一個個都不讓我省心。”

你瞧,又變成我的錯了。

再後來,我談戀愛結婚,對於選擇伴侶的時候信任感安全感屢屢受挫。

有了孩子後,有時對孩子說“你老是……”的時候,孩子或者伴侶對我說“又在抱怨”,我嚇了一跳,發現自己“遺傳”了父母身上那些我們不喜歡的特點。

父母的抱怨在潛意識裏影響着孩子的思想。

一些不好的特點會在未來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就會表露出來。

由於小時候的認知水平過低,無法分辨父母的話是否正確,導致自己在後來的生活中對伴侶要求過於苛責,對孩子也變成複製化教育了。

別讓你的怨氣,坑了孩子的一生

說到孩子最不喜歡父母的特點中,抱怨佔第一條。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兒子阿成在做作業,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又看會電視。

他媽媽一邊和我聊天,一邊嘮叨她兒子成績太差,某某同學和他是一個班,人家家長都沒操心,成績特別好,一直都在抱怨爲阿成操碎了心。

過一會朋友出去買水果,我過去看了一眼阿成的作業,一個小時都沒寫完三道題。

我問阿成:“你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我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的嗎?”

他很驚訝我這樣問,沉默了一下回答:“我都會的,就是不想寫,反正媽媽覺得別人都比我優秀,做再好有什麼用?”

接着又說:“其實我也很努力的,我不是差生,但只要媽媽和同學的媽媽一通氣,知道我考的沒有別人的好,就會一直嘮叨花那麼多錢讓我讀書,有什麼用還不如人家。”

相同的話說多了,阿成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如別人了,索性就這樣吧。

因爲他媽媽愛抱怨,夫妻關係也很不好。

阿成的爸爸經常在外面應酬,要麼不回家,要麼喝得爛醉的回來,於是就變成上半夜聽媽媽嘮叨爸爸不顧家,不體諒她的辛苦;下半夜就是又哭又吵的。

阿成的成績越來越差,他說如果可以真想和爸爸一樣可以不回家就好了。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樣樣都行,若未達到要求便會不停的說教,抱怨。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關於它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的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說白點就是:

你越是對孩子抱怨,嘮叨,你說的話就越沒有意義。

別讓你的怨氣,坑了孩子的一生 第2張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有個案例我記憶猶新。

女孩因喝下百草枯被送往急診科,追溯到女孩喝農藥的原因,女孩的媽媽說因爲孩子期中考試沒考好,自己多說了她幾句,她便想不開尋了短見。

其中有一段是這女孩的父母去找醫生了解病情的時候,女孩的媽媽哭道:

我幹嘛要說她呀,沒考好就沒考好,我說她兩句就喝藥呀,哪有爹媽不說孩子的呀,你說你怎麼不服管。

然後帶着悔恨狠狠地給自己幾個大嘴巴子。

這時女孩爸爸抱怨:“你明知她性子烈,你還非得拿話刺激她?”

女孩媽媽憤恨的衝着他吼道:“你還說我,你給我閉嘴,你說你一天到晚,你在家一手不伸,啥活不幹,你管過姑娘嗎?你管過嗎?你說你管過嗎?”

之後女孩媽媽還在抱怨對方在這次孩子喝藥事件中把藥瓶放門口了,不管他們再怎樣責怪彼此,說來都是痛心的。

看着女孩對醫生說“我還要回去寫作業呢”那天真的眼神,父母悔不當初。

別讓你的怨氣,坑了孩子的一生 第3張

大人對孩子沒有耐心,平時只會抱怨,考試沒考好就又打又罵,出了事還互相抱怨對方。

孩子呢,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極強,就算這次不喝農藥,也會走其他極端。

心理專家林昆輝說:

“家長最該做的,是要讓孩子愛你,讓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能想起父母。”

自殺者心中有父母時,他就不會選擇死亡,只有心中已經沒有人值得他留戀的時,他纔會失去生存的動力。

那個主治醫生看着她們一家出院時說的一段話我深表贊同,大意是對孩子的教育關鍵在於我們整個大的環境,我們整個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要重視起對孩子各方面的培養。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就像黃淑文老師說的: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每個人都需要學習,需要把自己還原成一顆種子,重新長成自己。”

放下權威,和孩子平等相待;放下完美,和自己真實相處;放下指責,和自己的父母真心的和解。

只有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斷的修剪自己生命的枝葉,才能最終圓滿自己的人生,實現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