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當了父親,怎麼才能不那麼焦慮?!

當了父親,怎麼才能不那麼焦慮?!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慶黃金週,全國各地的旅遊景點已經被攢動的人頭成功佔屏,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在家度過8日假期。

但是自從有了小孩後就沒有出遊過的A還是決定跟老公抓住假期的尾巴,過一次兩人世界。

A雖然滿懷憂慮,但還是咬咬牙,將孩子送到奶奶家生活兩天。

這是孩子出生3年來,A第一次與孩子分離。

在旅遊的過程中,A總是忍不住擔心孩子是否吃好睡好,晚上睡覺是否會哭鬧着要找自己。

A的擔心相信很多全職媽媽都可以理解:生孩子前,無論多大大咧咧,生孩子後,都會有一個“愛心+細心+擔心”的玻璃心。

從孩子一出生,媽媽們就開始擔心了:擔心吃飯少影響發育、擔心孩子和小朋友相處得不好,擔心孩子出門不安全,擔心孩子學習成績落後,擔心自己照顧不周……

可想而知,這些“玻璃心”媽媽要離開孩子幾天呢,怎麼可能不擔心!

A將這些擔心向老公傾訴,老公卻不以爲然地說了一句:擔心是最沒有用的情緒了,還不如現在好好玩,享受當下呢!

爸爸倒無所謂:反正都有媽媽擔心了,自己還擔心來幹嘛!

當了父親,怎麼才能不那麼焦慮?!

我們現在總是在找機會討伐“缺席父親”,因爲太多爸爸看起來總是一副甩手掌櫃的樣子,這讓人感覺就很不爽!

但是,大家以爲爸爸就不焦慮了嗎?

大錯特錯!

從心理學角度講,大多數男人其實是害怕擔當父親這個角色的。

因爲在男人長大的過程中必須要面臨一個重要時機,就是要擺脫對母親的依戀,而這種擺脫對於他是痛苦、焦慮的。所以男人在潛意識裏對於孩子的誕生和到來總是“悲喜交加”。

“悲”是因爲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與母親分離的焦慮和痛苦會呈現出來,擔心妻子有了孩子後,他又要面臨分離。“喜”是因爲男人成立獨立的家,並且後繼有人。

換言之,其實爸爸對家庭、對孩子也有很多擔心,只不過大多數男人採取了逃避的方式,或是忙與工作,或是沉溺手機。

簡單的說,媽媽的焦慮來源於孩子,爸爸的焦慮來源於老婆和孩子。這就是爸爸與媽媽之間的區別。

其實我們都覺得爸爸很輕鬆,那是爸爸的苦只有做男人的心裏清楚啊!

那爸爸應該怎麼做才能不那麼焦慮呢?

1正視自己的內心需求

當了父親,怎麼才能不那麼焦慮?! 第2張

如果爸爸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那你無法去面對一個核心的主題:如何面對自己的焦慮?

俗話也說的很好: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正視自己的脆弱,才能體會家庭的甜蜜和苦惱。

所以請爸爸,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自己爲什麼會如此忙於工作而疏忽老婆和孩子呢?難道真的一點時間都擠不出來嗎?

爸爸是因爲害怕分離嗎?

逃避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麼正視問題,起碼可以降低焦慮水平!

2與愛人保持良好的溝通

當了父親,怎麼才能不那麼焦慮?! 第3張

西方國家夫妻關係是第一關係,所以丈夫和妻子對於孩子之間的距離是等同的。但中國不同,中國家庭的第一關係是親子關係,第二關係纔是夫妻關係。

在一箇中國家庭的親子關係中,媽媽與孩子更親,爸爸被擠到了二線。這時爸爸的焦慮就油然而生了——要面對與妻子的分離,正如小時候要面對與母親的分離一樣。

這時,爸爸更加需要與愛人保持良好親密的溝通。

良好的溝通可以有助於你理解妻子養育孩子、操持家庭的辛苦,其中所帶來親密體驗,可以大大地降低焦慮水平。

每個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別人忽視、蔑視,那爸爸就主動點吧,自己爭取回孩子從妻子那裏“搶走”的重視把!

家庭需要兩個人一起經營,孩子也是需要兩個人一起教育。

爸爸要適時覺察自己的情緒,不要做一個被討伐“缺席爸爸”!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