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面對“分離焦慮”,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娃將來的婚姻關係!

面對“分離焦慮”,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娃將來的婚姻關係!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瓜瓜最近上託班去了,早上出門特別乾脆利索,我跟他親親,他跟我說拜拜,我忽然有點懷念他曾經每天抱着我大腿各種粘膩不肯出門的樣子。哈哈,每個孩子都會長大,但是曾經也都會出現“分離焦慮”,即便是安全感十足的孩子,也會出現“分離焦慮”,它考驗的其實是母子的依戀關係。我很慶幸的是,我和瓜瓜之間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

媽媽處理“分離焦慮”的方式真的很重要,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和孩子的依戀關係,而依戀關係建立得不好的孩子,處理分離情緒會出現困難,甚至還會影響他們將來的婚姻關係。

正在經歷分離焦慮的媽媽們,千萬不能溜走啊!寧可多花些時間來告別!

不肯讓媽媽離開,你是他的“最愛”呀

面對“分離焦慮”,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娃將來的婚姻關係!

寶寶不願意離開媽媽,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學上管這叫“尋求親近”。一般來說,第一次的分離焦慮出現在出生後6個月,因爲6個月前,寶寶以爲東西只要不見了,就是消失了,慢慢地他纔開始明白,原來東西即使看不見了,還是存在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認知發展里程碑。

所以,當寶寶知道媽媽不見了,卻還是存在的,他當然希望媽媽快點出現啦!適度的依戀和分離焦慮,是寶寶大腦安全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寶寶不肯讓你離開很正常,並不一定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

建立分離儀式,並告知回來時間,說話一定算話!

很多媽媽爲了避免寶寶大哭,會選擇偷偷開溜,這是千萬要不得的!因爲等寶寶反映過來,他會感到更害怕,怎麼媽媽忽然不要我了!下次就會變得更粘媽媽,更不讓媽媽走。所以,建立一個告別儀式特別重要,並且,明確告訴寶寶媽媽什麼時候回來,並說到做到。

瓜瓜在一歲半的時候特別粘我,每次我出門都要粘膩半天,我每次都會抱抱親親他,然後反覆告訴他媽媽什麼時候會回來,比如,媽媽等寶寶下午吃完點心就回來啦,或者等寶寶睡完午覺,媽媽就回來啦!

媽媽作出承諾以後,一定要準時出現哦,因爲讓寶寶知道媽媽說話算數真的很重要!這樣他就會相信下次媽媽一定會回來的!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寶寶會逐漸習慣媽媽離開,分離焦慮的症狀也就會慢慢消失。只要有一次破例失言,就可能會反覆!

面對“分離焦慮”,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娃將來的婚姻關係! 第2張

給寶寶佈置任務,讓他忘掉分離

還有一個小竅門,等寶寶稍大些,媽媽還可以給寶寶一個小任務做,給予孩子一些責任,他們就會表現地更成熟。比如,現在我出門,有時候會跟瓜瓜說,你能幫媽媽照顧好外婆嗎?瓜瓜都會特別乖地說,好啊!或者,再簡單些,就跟他說,媽媽走了,你能幫我關門嗎?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任務,他會覺得自己長大了,身負重任,忘掉分離這件事本身。

除了上面的方法之外,媽媽還可以通過一些遊戲來幫助寶寶渡過這個緊張時刻,儘早適應分離。

1、躲貓貓遊戲。我之前在【0-6個月寶寶玩什麼,我們怎麼陪玩他們更聰明】裏有說到,這是緩解嬰兒期分離焦慮最經典的遊戲,通過遊戲就能讓寶寶知道“媽媽不見了”和“媽媽又回來”的概念。

2、捉迷藏遊戲。寶寶能走會跑之後,就可以把躲貓貓升級爲捉迷藏了。在躲藏和尋找之間,寶寶就懂了“自己找不到別人”和“別人找不到自己”這個很重要的生活主題了。

3、“晚安再見”遊戲。這項遊戲,隨時都可以玩,但我特別建議在睡前。晚上收拾玩具時,和寶寶一起對每一個玩具說“晚安,再見”,說完就把玩具一件件放進收納箱內。

這樣寶寶就會懂“再見”不等於“消失不見”,等他明早睡醒了,依然還可以和玩具一起玩。那麼,當你再和他說“再見”的時候,他心裏就會明白“媽媽只是消失一會兒,還是會回來的”,就不會那麼抗拒分離。

4、“纏着你”遊戲。這個是我個人覺得見效最快的一個遊戲,不過,它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建議媽媽們找一個足夠空閒的早上或者下午進行。

具體這樣做:你和寶寶互換角色,不管他去哪兒,你都跟着;他玩遊戲,你也要纏着他陪你玩;反正就是,他平時是怎麼纏着你的,你就怎麼纏他。這種角色互換,能讓寶寶一下子就能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

另外,緩解分離焦慮,很重要的一點是,媽媽們自己的心理建設要做好。陪伴孩子很重要,但並不是24小時都寸步不離地守着孩子,我們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不要爲了偶爾的分離感到內疚焦慮。母子之間是有感應的,你的情緒,寶寶會很敏感的捕捉到,和寶寶告別的時候,請記得自己不要面露難色,而要保持微笑,讓寶寶知道分離是很普通的一件事。

特殊情況

關於分離焦慮,還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有的寶寶其實是很有安全感的,但他表現的就很像是沒有安全感。

——特別依賴某個物件。比如,有的寶寶睡覺是一定要蓋某條毛毯才睡得着的,不分季節,也不管毛毯是不是還那麼光鮮。因爲在他的心裏,這條毛毯可不止是有保暖的作用,它還是寶寶將來自媽媽的真實的溫暖和安全感內化在自己的心中,然後寄託在這麼一條小小的毛毯上,他只要抱着這條毛毯就能睡好覺了。這是好事。

——媽媽不在玩得好好,媽媽回來就哭。媽媽們哪天突然有事,把寶寶交給奶奶照料。當你回來的時候,寶寶一見你就立刻朝你撲了過來,然後倒在你懷裏委屈地大哭啊,當媽的這時候肯定是心疼的不得了,奶奶就有些尷尬,忙和你解釋說“呀,這一下午都玩的好好的,怎麼一看媽媽回來倒哭了”。

媽媽不在反倒能玩地開心,見了媽媽卻大哭,這聽起來多麼不可思議啊。但事實就是這樣的。有安全感的寶寶在媽媽離開後,可以自己安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情緒的,可以和別人快樂相處,可以把所有因爲“媽媽離開”而產生的不好的感受都暫時收起來,等再見媽媽時再釋放出來,他哭其實是在說“我的媽呀,你可算是回來了”!

不肯跟別人玩,他需要花點時間觀察和了解他人啊

面對“分離焦慮”,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娃將來的婚姻關係! 第3張

寶寶不樂意和別人玩,這是因爲他“認生”了,他能區分出來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而哪些是不認識的人,這也是智力發育的一個外在表現,也是他開始認識外界,從自然人成長爲“社會人”的一個必經階段。每個孩子都會認生,只是程度有區別。如果是在社交廣闊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認生程度會比較輕微一些。

而且,寶寶在2歲以前是基本沒有社交意識的,他只會關注自己,看到別的孩子,只會當對方是個“大玩具”。一直要到4歲,孩子之間纔會有有意識的互動。所以,爸媽在此之前無需強迫孩子一定要跟別的寶寶一起玩。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訓練,讓寶寶儘快適應社交。

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寶寶更好地融入社會呢?

很簡單,幫助孩子建立社交自信、教他怎麼和別人玩就行。

1、“我是大笨蛋”遊戲。假裝自己是什麼都不懂的大笨蛋,通過問問題的方式,讓寶寶去思考,要怎麼和別人相處,當然問題設置要簡單一些,寶寶只要選擇回答就行。比如:

“寶貝,我等下就去見新朋友,但我見到他要說什麼呀”

“那我和他說話的時候,眼睛是看天上,看地下,還是看着他呀”

“我想帶玩具出去玩,如果他也要玩,我要和他一起分享嗎”

……

2、“你是哥哥我是妹妹”遊戲。假裝自己是更小朋友,讓寶寶“發號施令”,決定你們玩什麼,去哪兒玩,培養寶寶的自信心。

“瓜瓜哥哥,我可以和你玩拼圖嗎”

“瓜瓜哥哥,我們去哪兒呀”

“瓜瓜哥哥,你可以幫我把車子拿出來嗎”

……

3、不強迫他主動跟人打招呼,儘量少接觸讓寶寶感到害怕的人。比較認生的寶寶,大部分都很敏感,他站在人羣中,覺得誰都在看着他,他同時也在注意別人的一舉一動,這時候如果有不友好的聲音行爲,會讓他更縮進自己的世界裏。當然,等寶寶認生情況好轉了,還是要讓他去接觸形形色色的人。

4、不要給寶寶貼上“膽小”的標籤。每個寶寶脾氣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寶寶十分慢熱,家長就當着衆人的面說寶寶內向膽子小,這會讓寶寶更缺少自信。家長應該給予足夠的耐心和愛,等待寶寶逐漸放開。

5、我們也要做好心理建設。孩子之間小打小鬧是正常的,若是很在意自己的寶寶被別的孩子氣哭或者把別人弄哭,那就不能愉快玩耍了。

不讓你講電話,也不讓你們聊天,他在求關注喲

面對“分離焦慮”,處理不當還會影響娃將來的婚姻關係! 第4張

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的。因爲幼兒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快時期,新生兒的腦重大約只有350到400g,三歲的時候增加到1011克左右,七歲就有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的腦重(平均腦重爲1400克)。隨着腦部的發育,寶寶的自我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這個階段的寶寶,他的自我意識正處於中心化階段,直白點說,他覺得“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他既然就是全世界,當然是他要幹嘛,媽媽就要陪着幹嘛了。寶寶不讓你和別人講電話,也不讓你和別人聊天,可能是因爲他希望你能多關注他,也有可能是因爲他覺得無聊了。

幫助他認識到世界上還有別人存在

雖然知道寶寶這樣做是“情有可原”,但幫助他認識到世界裏還有別人存在也是很有必要的。

1、明確告訴我們的寶寶,講話也需要輪流,這是禮貌。

2、準備工作要做好。

——事前就告訴寶寶“一會兒,媽媽的朋友要來,我們有很重要的事要說,你可以自己玩一會兒嗎”。

——給寶寶準備好玩具,比如拼圖、積木這些寶寶一個人也能玩,但又需要他專注才能的玩具,再不行,兩歲以後可以讓他看會兒動畫片,比如《小豬佩奇》,時間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

3、還可以和寶寶約好一個“祕密手語”。比如,如果媽媽在和別人聊天,寶寶要說話,可以先撓我們的手心或者舉手,表示你有話要說;然後,媽媽也會撓下寶寶的手心,表示“我知道了,但等我這句話說完”,然後再看看寶寶要和我們說啥。

4、媽媽也要以身作則。比如寶寶和其他小朋友在聊天的時候,我們要插畫也要說“不好意思,打斷一下哦,飯做好了,小朋友們都去洗手吃飯好嗎”。

5、及時的表揚。寶寶做的對,媽媽要及時表揚他:“寶寶今天很棒哦,都沒有吵媽媽沒有隨便打斷媽媽聊天,很棒”。

爲什麼沒有說懲罰呢,最好的懲罰就是寶寶在打斷我們的時候,不理他,但這點估計大家都做不到……

特殊情況

這個部分,也有一個特殊的情況,有的寶寶頻繁地打斷媽媽與別人的聊天或者在媽媽做事的時候,找各種理由讓媽媽放下手中的活兒,其實是因爲平時的過度關注造成的。

當他覺得自己得不到關注的時候,他需要通過不斷地打斷媽媽來確認自己是不是夠重要。他覺得只有讓媽媽圍着自己團團轉,才能讓他覺得自己受重視。而得不到媽媽的關注,會讓他感到迷茫和不安。

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迴應,也改不了什麼。當下他覺得“嗯,媽媽是重視我的”,但沒過一會兒又開始懷疑“媽媽現在還關注我嗎”;而且,如果寶寶用這樣的方式得到了迴應,對她而言就是一次“成功”,之前有說過,在孩子找到其他辦法前,他會一直用這種已經“成功”的辦法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區分適當關注和過度關注的界限,就在於,孩子讓我們忙碌的理由是不是正當的。

正確的做法

——當寶寶第一次提出不合理要求時,媽媽愉快地表示知道了,但媽媽在忙,要遲一些才能陪你哦。

——如果寶寶繼續提要求,這時不要做迴應,冷處理。

——這個時候,有的寶寶會自覺去做其他事,有的會因此開始大呼小叫,繼續提要求,不管怎麼樣,都平淡地迴應他,並且向他明確表示,媽媽在忙自己的事,但我忙完了就會來陪你。

所以,很多時候其實寶寶這樣那樣看似不合理的行爲,都是有他內在的發展規律的,並不全都是因爲安全感的缺失引起的。安全感和愛,是我們生命的底色,它當然很重要,但媽媽們真的不需要太嚴陣以待,正常情況下,媽媽們只要做到兩點,寶寶就不缺安全感:

1、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

2、能夠及時迴應寶寶的需求。不一定所有的需求都滿足,但一定要及時迴應他,也就是肯不肯都給孩子回個話呀!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