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恨不得黏在娘身上,這個”分離焦慮症“太可怕!

恨不得黏在娘身上,這個”分離焦慮症“太可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跟我的閨蜜一起帶娃出去浪,她兒子十六個多月大,期間她把兒子暫時託付給我去衛生間,沒想到剛一轉身他就開始大哭,而且是扯着嗓子嚎、大顆大顆眼淚往下掉的豪放哭法(我發誓沒有掐他大腿),閨蜜出來特別無奈的嘆氣道:這幾天特別黏我,離開一秒也不行。

玖玖以前可以一個人在圍欄裏看書聽音樂,東摸西爬,自娛自樂。滿10個月後發現她再也不允許大人從她的視線裏消失了,否則她就站在圍欄的最角落,舉起一隻手邊揮舞邊哇哇大哭,直到我重新出現,才能消停,淚水口水鼻水傻傻分不清楚,一副楚楚可憐的小模樣。一開始我以爲這是偶然的情況,因爲她最近感冒,身體不舒服,直到我每次如廁時她都必須坐在我面前“監視”,我纔不得不承認:

哎,可怕的分離焦慮症來了!

恨不得黏在娘身上,這個”分離焦慮症“太可怕!

經受過分離焦慮症的寶媽對上圖場景應該不陌生吧!(尷尬臉)

出現分離焦慮症的三大原因

情感發展必經階段

一般來說,3個月大的嬰兒,能夠辨認養育者與其他人的不同,之後7個月,逐漸依戀養育者(一般是媽媽),這是嬰幼兒安全感的來源。

在寶寶尚小的時候,他會以爲東西只要看不見就是消失了。後來他會慢慢地明白,原來東西即使看不見,也還是存在的。

這是寶寶很重要的認知發展里程碑,叫“事物永久存在性”。

這就是寶寶出現“分離焦慮症”的原因之一——寶寶開始明白:媽媽雖然不見了,但她還是存在的,我希望媽媽立刻出現,所以用哭聲來呼喚。

本身特質

有些寶寶天生就比較膽小,需要特定依賴對象在身邊纔會覺得安全,所以不同性情的孩子分離焦慮症狀表現略有不同。

家長過度保護

父母的過度照顧也是誘發原因之一,在照顧寶寶上,父母除了自己誰也不信任,牢牢將寶寶放在自己的保護圈裏, 突然要更換照看人或短暫分離,寶寶當然不適應。

“過分”的照顧影響了寶寶的自主能力,過多的擔憂阻撓了寶寶接觸陌生環境的機會,讓寶寶逐漸失去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

分離焦慮症的出現時期

恨不得黏在娘身上,這個”分離焦慮症“太可怕! 第2張

寶寶的第一次分離焦慮一般會出現在6個月左右,大部分寶寶的分離焦慮高峯期出現在10-18個月。之後,在寶寶幼兒園入園時會出現第二個分離焦慮高峯期。

對於第二個高峯,大家應該耳熟能詳。我們往往會忽視第一個分離焦慮高峯,有時候甚至把這歸咎於“被媽媽慣壞了”“越大越難帶了”。

分離焦慮是一個正常的情感發展階段,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不止一次)。

分離焦慮是心理活動引起的,對寶寶心理髮展的影響也非常大。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寶寶的分離焦慮比較嚴重,會影響寶寶的活動,如果寶寶無法走出這種情緒,對他適應力的發展也有負面作用,分離焦慮還對寶寶日後健全人格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如何幫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期

恨不得黏在娘身上,這個”分離焦慮症“太可怕! 第3張

對於寶寶的第一次分離焦慮高峯,很多矛盾都聚焦於:是否應該一哭就抱。

某些站着說話不腰疼的大姑大姨們會說:“每次都依着他,豈不是要上天了,越哭越不該抱。”

其實6到18個月這個年齡段,寶寶的心智根本沒有成熟到會“耍心機”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哭是他們最真實的表達。所以哄抱是應該的,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點可以讓分離變的輕鬆一點。

1給寶寶立即的迴應及安全感

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隨時做出迴應,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存在,沒有消失。

當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廁所時,你可以將寶寶放在門口,他會先看你是不是在那邊,然後再去玩自己的玩具。這樣來來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確認媽媽一直都在的事實之後,你就可以關上門, 但是必須繼續和寶寶保持溝通。

2離開之前一定要說“再見”

我曾經犯過大錯,有時候覺得我只是去趟洗手間,不到一分鐘就能回來,所以總是偷偷摸摸趁其不備溜走,哪知玖玖像是裝了探測雷達,一不見媽媽的身影就自動打開身上的哭泣按鈕,嚎啕大哭。

後來我知道小孩子的時間感很差,也並不能理解所謂的一分鐘一下子是多久,所以只要你離開,他都會驚慌。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每次離開寶寶的時候,不管時間長短,都要和寶寶說再見。

如果大人經常性偷溜開,寶寶就會變得越來越黏人,因爲他會認爲:如果我看不見我媽媽,媽媽就會離開。這樣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真正意義上的離開,比如上班,出門辦事,也要告訴寶寶後再離開。

但媽媽要把握一個原則:既然一定要離開,就不能因爲不忍心又回去。

如果面對寶寶因爲分離而害怕的哭泣,媽媽們心生憐憫,甚至產生罪惡感,因而放棄離開的念頭,轉身回到寶寶身邊,這無形中讓孩子認識到用哭鬧哀憐的方式可以讓父母屈服的。

3通過小遊戲適應短暫分離

在家可以有意識的多和寶寶做一些遊戲,讓他明白“媽媽離開一會沒關係的”。

比如,我會鼓勵玖玖自己從房間爬到客廳,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我不急着跟在她後面,而是躲在門後面觀察她,讓她適應暫時的“分開”。

另外,平時經常跟她玩“躲貓貓”還有“媽媽在哪裏”的遊戲,來緩解她的分離焦慮。

4媽媽自己要放鬆心情

因爲人的鏡像元神經,嬰幼兒會模仿好的行爲,也會模仿不好的行爲。

因此如果爸爸媽媽常有焦慮的情緒,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孩子跟着仿效,例如:媽媽時刻表現焦慮的情緒,做事手忙腳亂心神不寧,每次分離玻璃心氾濫恨不得抱頭痛哭,這些對孩子都會有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

恨不得黏在娘身上,這個”分離焦慮症“太可怕! 第4張

世間所有的愛都指向團圓,唯有父母之愛,指向分離。

龍應臺在《目送》裏的一段話玖媽特別喜歡: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陪伴不了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他會長大成人離開你,在他還能夠如此依戀你的這段時光,這種時刻被需要的感覺何嘗不是最甜蜜的負擔。

反正我很享受。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