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孩子總是甩開你的手?答案這麼簡單……

爲什麼孩子總是甩開你的手?答案這麼簡單……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孩子總是喜歡和我們唱反調:

明明上一秒還好好的,下一秒卻在哇哇大哭,怎麼都哄不好;明明跟孩子說了很多次,但他卻偏偏不按你的套路走;明明道理很簡單,但在孩子這裏卻怎麼也說不通……

是我們的孩子太過矯情、太不懂事了嗎?未必。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我們有可能冤枉了孩子。

看過一個笑話。

說爺孫倆在花園裏玩,孫子在給花園的花兒澆水,

帶着老花鏡的爺爺正在認真地看書。

孫子看着爺爺禿頂的腦袋,靈機一動,

便拿着灑水壺澆在了爺爺的光頭上。

爺爺嚇了一跳,忙問孫子:“你在做什麼?”

孫子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想讓它長出頭髮來。”

看完這個笑話,也許你會覺得孩子的想法很有趣,

但如果類似的情況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你又是否能夠理解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呢?

爲什麼孩子總是甩開你的手?答案這麼簡單……

01

有個孩子,幼年家境貧困,父母離異,

姐弟幾個從小跟着母親生活。

家裏環境不好,

媽媽每次都把爲數不多的肉夾給孩子們吃。

這個孩子看起來並不是很愛吃肉,

可他卻每次都要把剩下的肉放在嘴裏咬一下,

這讓媽媽非常傷心:你不吃就算了,還要咬一下,

讓別人怎麼吃?媽媽認爲這個孩子很自私。

有次,媽媽兩個多月沒有拿到薪水,

好不容易從孃家週轉了一些錢,買了幾隻雞腿回家,

想着改善一下孩子們這段時間的伙食。

沒想到這個調皮的孩子,

竟不小心把雞腿掉在了地上。

因爲當時能買到雞腿實在不易,

媽媽一氣之下打了他一頓,

最後,媽媽因爲捨不得扔了雞腿,

所以拿去沖沖水自己吃了。

很多年過去了,

這個孩子和媽媽在一起接受媒體採訪時,

再次提起了這段往事。

因爲童年的他發現媽媽很少吃肉,

每次她都會偷偷吃掉他們吃剩下的肉。

那段日子,媽媽只吃鹹菜

把好吃的都給了他們姐弟。

於是,這個調皮的孩子故意將肉咬了一口,

故意將雞腿弄髒,因爲只有這樣,媽媽才能吃到肉。

他對媽媽說:“要不是當時我把雞腿掉在地上,

你會捨得吃嗎?” “只有這樣你纔會吃啊!”

這個調皮的男孩,大家都說他很無厘頭,

後來他也拍了很多經典的無厘頭電影,

很多電影裏面,都有他烤雞翅、吃雞腿的場景。

這個調皮的男孩,名叫周星馳。

爲什麼孩子總是甩開你的手?答案這麼簡單…… 第2張

02

很多時候,

我們一直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世界,

所以我們總是難以理解孩子的各種想法。

有位朋友分享說,她帶着孩子去逛商場,

她覺得孩子也會喜歡這個地方,

但是孩子卻興致不高。商場人來人往,

她想牽着孩子的手走,但是孩子就是不願牽手走路,

總想要自己一個人走。

朋友說,擔心商場人多孩子會走丟,

所以她堅持要牽着孩子的手。

但沒多久,孩子又會掙脫,一會說走累了,

一會兒要她抱,一會又對她說想回家。

但是,纔沒走幾步路,孩子怎麼會累呢?

於是,她開始對孩子有了情緒

“才走了幾步路,就累了?

如果累了就在附近坐會休息一下,

你自己走怎麼就不累呢?商場人多,我必須牽着你,

如果一直抱着你,我也會很累的。”

朋友覺得孩子就是在撒嬌,想要媽媽抱。

後來,朋友看到網上一位媽媽的分享,

說自己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這位媽媽在蹲下身來給孩子繫鞋帶時,

忽然發現,以孩子身高的角度,

只能看見來往行人的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櫃子。

而從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見這些的。

朋友開始反思自己,

是不是也忽略掉了孩子的什麼感受?

於是,她開始留意每次外出牽着孩子手時,

孩子的反應和狀態。

她終於發現,孩子其實並不是排斥和她牽手,

也不是因爲撒嬌或是要抱抱,而是真的累了。

但不是走累了,而是手累了。

因爲朋友身材高挑,每次牽着孩子時,

孩子都需要把手臂舉起來。

她說自己專門嘗試了一下,舉起手臂走路的時候,

真的沒幾分鐘就累了。

況且孩子還要跟上成年人的步伐,

看着來來往往的大腿,又如何會有興致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思維,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

而我們,總是習慣性從成年人的角度出發,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問題和想法,

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爲什麼孩子總是甩開你的手?答案這麼簡單…… 第3張

03

我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女兒在看到別的孩子時,

無論是大孩子還是小嬰兒,她都會說:

“我不想和他玩”,有時候甚至會重複地強調好幾次。

即使是別的孩子沒有在她面前,

又或是路上遇到的陌生小朋友,

女兒也會經常會說上這麼一句。

有好幾次,我在面對孩子的家長時,

都覺得有些尷尬。

我也曾試過和女兒講道理,尊重她的想法。

告訴她,想和誰玩,或者不想和誰玩都可以,

她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但是當着別人的面說出來,這樣可能會讓人很難受,

也顯得沒有禮貌。

可是說過以後依然沒有什麼效果,女兒還是會這樣。

直到有一次坐地鐵,我們一家對面也坐着一家三口。

兩個小朋友之間,並沒有說什麼,

但彼此都注意觀察着對方。

我聽到對面的女孩對她的父母說:

“她穿了米奇的裙子。”

我們女兒也回過頭趴在我們的身上說:

“我也有冰雪女王的裙子。”

貌似,兩個孩子都在用她們之間的方式,

相互交流和吸引着對方的注意。

然後,女兒又對我說了那句話:

“我不想和那個小姐姐一起玩。”

我突然留意到,每次女兒說這句話的時候,

好像都不是對着其他孩子說,而是對着我們說的。

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我忽然意識到,

女兒可能只是擔心別的孩子會把爸爸媽媽給搶走了。

我於是對女兒說:

“無論你和不和其他的小朋友玩,我們都愛你,

爸爸媽媽都愛你,你是我們的寶貝。”女兒笑了。

果然,後來女兒逐漸地就不再說這句話了。

爲什麼孩子總是甩開你的手?答案這麼簡單…… 第4張

04

這就是孩子的世界。

父母常常會因爲和孩子的對話感到無奈,

因爲他們毫無頭緒。

有時候,你很努力地講了一大通道理,

但卻毫無效果和意義。

因爲孩子更在意的是,他們的感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的感受。

很多家長處於情緒之中的時候,

常常會冒出這樣一個念頭:

孩子怎麼就不能理解父母呢?

我說了那麼多道理他怎麼就不懂呢?

於是,

那些努力想和孩子講清楚道理的父母很快會發現,

自己情緒一上來,也變得毫無道理可講。

似乎只有衝着孩子大喊大叫發脾氣的時候,

孩子才能聽話。

但那個時候,孩子不是聽懂了道理,

而是感到了父母的威脅與恐懼。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

“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

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

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

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說起一件事情或出現某一行爲的時候,

最好的反應通常不是針對事情本身,

而是瞭解孩子背後的情緒和感受。

說教和道理,只會產生距離,

共情和理解,才能產生溝通。

而共情與理解的基礎,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遇到的問題。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