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7年寒食節是哪一天

2017年寒食節是哪一天:2017年4月3日 農曆 三月初七 寒食節

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的前面兩天,具體的計算方法是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2017年寒食節黃曆

宜:【日值四廢 大事勿用】修墳 安葬 藏寶 齋醮 祈福 掘井 栽種 祭祀 捕捉

忌:【日值四廢 大事勿用】上樑 豎柱 裝修 動土 置產 破土 築堤 放水 開倉 開工 立券 納財 出貨 訂婚 結婚 入宅 安門 安牀 蓋屋 納畜 出行 搬家 分居 嫁娶 納采 修造 開張 開業 開市 移徙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第2張

寒食節的歷史溯源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爲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爲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裏,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爲“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爲民間第一大祭日。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第3張

寒食節的特點

1、節日形成早。

源於春秋時,介之推被焚於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

2、延續歷史長。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後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後變爲一日。

3、文化內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爲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並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第4張

4、節日活動多。

拜掃展墓、禁菸、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鞦韆、賞花、鬥雞、饋宴、詠詩等。

5、流傳地域廣。

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爲寒食節)。

寒食節的習俗

1、禁菸冷食: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

2、拜掃祭祖: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爲“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爲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爲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3、寒食飲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爲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4、寒食插柳:柳爲寒食節象徵之物,原爲懷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安徽、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佩麥葉來代替柳枝。據各地史籍記載:“插柳於墳”、“折柳枝標於戶”、“插於檐插柳寢竈間”、“亦戴之頭或系衣帶”、“瓶貯獻於佛神”、“門皆插柳”,故民間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紅顏成白首”之說。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第5張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興於唐宋。宋·李之彥《東谷所見》載:“拜掃了事,而後與兄弟、妻子、親戚、契交放情地遊覽,盡歡而歸”。明代《帝王景物略》記京效踏青場景爲:“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可謂盛極。

6、寒食鞦韆:鞦韆原爲古代寒食節宮廷女子游樂項目。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爲宴樂。帝呼爲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彥博詩《寒食日過龍門》,詩中描寫爲 “橋邊楊柳垂青線,林立秋千掛彩繩。”

7、寒食蹴球:盛行於唐,宋《文獻通考》載:“蹴球,蓋始於唐。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爲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史載:唐德宗、憲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龜》載:“唐德宗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節帝御麒殿之東亭,觀武臣及勳戚子弟會球,兼賜宰臣宴饌。”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圖》。

8、寒食詠詩:寒食節時,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據查,僅《全唐詩》就有唐玄宗、張說、杜甫、韓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詩詞三百餘首,宋金元詞曲也有一百餘首,成爲中國詩歌藝術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節時期還有賜宴、賞花、鬥雞、鏤雞子、牽鉤(拔河)、鑽木取火、放風箏、鬥百草、拋堶(瓦石器玩物)等許多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

寒食節吃什麼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麪、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

山東

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

山西

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爲“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

【年寒食節是哪一天】年寒食節是什麼時候 第6張

上海

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臺灣

臺灣民衆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爲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過去的臺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會有一羣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表示這一家族日後將愈發達,主人們也都樂意分送“發粿”或金錢給那些孩子們。

舟山

舊定海上墳時供品有一個特色,許多菜餚系涼菜與涼拌菜,還有清明特色點心——青餅、條子糕皆可冷食,祭禮畢,要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餈錢”(麻餈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後,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