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30年後,你希望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

30年後,你希望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0年後,你希望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

因爲現在這個時代,機會就是一切,關係就是一切,如果自己都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P名,孩子怎麼可能有機會躋身頂級社交圈呢?

既然這樣,那不如現實一點吧!我只希望孩子幸福而已。

可是,什麼樣的人生活更幸福呢?

美國醫學博士亨利馬西用30年時間,跟蹤了數百位孩子後,他的結論是那些最幸福的人並不是成名或富有,而是積極、工作有成就,婚姻幸福的人.

這些人具有的普遍性格特點是:自信、樂觀、人際關係良好、關心社會和他人、有抱負、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外表富有吸引力、舉止優雅得體、正派、思想成熟、關心自己、能夠客觀而批評的反思自己、在生活的某一領域富有創造力

亨利從孩子出生開始追蹤記錄,發現具有這些特點的不是名人,生活的富有程度也不能與那些頂尖人士相比,但他們過的很充實,對生活的滿意度很高,最最值得稱讚的,是他們遇到問題時,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能冷靜、客觀的處理,即使生活遭受挫折,也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

這些成功的孩子究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當然離不開父母的悉心照顧,這些成功孩子的父母通常具有這樣的特點:

對孩子無條件的愛

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力量與支持。兒童不是由父母培養大的,不是父母教給他們如何成長,而是兒童自己從父母那裏‘捕捉’了成長所需的東西。而愛,就是孩子成長時捕捉到的最大的養分。

在孩子3歲前,父母無條件的愛與無微不至的關注能給孩子最強的力量,幫他建立最強大的內心。當內心構築起來後,孩子就有勇氣面對任何困難與挫折。

這裏尤其要突出媽媽的愛。媽媽的感染力,隨和的性格,快樂而親切,對生活持有基本的滿足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最能在孩子的人格中充分顯示出來。

讓孩子明白,無論他做的好不好,父母的愛都不變,這就能幫助孩子建立信心。當然這份愛並不等於溺愛,也不等於失去規則。在愛的基礎上,樹立明確的規則,清楚的劃定界限,都是很必要的。

自信

這裏的自信主要是指父母對養育孩子的信心。相信自己是一個成人,有能力照顧孩子、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這樣的自信就會帶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幫他樹立信心。

有很多父母正是因爲對自己沒有信心,孩子出生後,把孩子丟給老人或保姆,寧願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有些父母更因此讓孩子長時間的不在自己身邊,這些行爲都會對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樂觀

對生活樂觀,即使面對挫折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對孩子的未來樂觀,相信只要爲孩子提供機會,孩子就會綻放。這份樂觀的情緒會直接傳達給孩子,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冷靜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能遇事不慌,冷靜對待,就能緩解孩子的緊張與不適。這能以一種成長的方式影響孩子的情緒。如果父母因爲孩子引發的慌亂而對孩子指責、謾罵,這些會讓孩子感到一切麻煩都是自己引起的,會手足無措,內心慌亂。他們要麼表現出強烈的對立和攻擊性,力圖證明自己的清白,要麼陷入很深的抑鬱狀態中。

理解孩子

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把自己投入到孩子的體驗中去,認同孩子,理解孩子的狀態和情緒,真實的瞭解孩子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在這個基礎上,用遊戲、講故事等方式告訴孩子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問題,更能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

爲孩子感到驕傲

那些成功孩子的父母都特別的欣賞自己的孩子,爲孩子的成績而開心,爲孩子的進步而驕傲。這樣的態度能夠幫助孩子成長,更快建立信心。

我曾經見過一對不管孩子多麼努力,從來不會肯定孩子,還動不動對孩子指責和謾罵的父母,這個孩子非常焦慮,對生活特別悲觀,人際關係差,還有抑鬱的情緒。

對孩子的成長感到愉悅

對孩子充滿信心,欣賞孩子充沛的精力和大笑大鬧,允許孩子獨立、給機會讓孩子自己做主,即便這份自主會讓他們發生小事故,犯錯並製造痛苦,但父母依然不強迫孩子,慷慨的縱容孩子,對他們的成長感到愉悅,這能讓孩子內心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對生命充滿感恩。同時,他們也會在不斷的嘗試中學習到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

紀律

給孩子明確的界限,適當的延遲滿足,當孩子犯錯時,不發脾氣,不打孩子,根據孩子的行爲制定明智審慎的紀律,這對於2歲後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2歲前的孩子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顧,這個時候怎麼寵孩子都不爲過。

2歲後,孩子自我意識會不斷加強,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探索世界。這個時候就要開始制定界限。在安全的界限範圍內,孩子做什麼都可以,超出界限範圍,就要立即對孩子的偏差行爲做出反應,並及時的通過遊戲、示範等方式給孩子演示應該怎麼做。

同時要傾聽孩子,明白孩子的出發點。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話不予理睬,及時的把孩子拉走。7歲前儘量不要與孩子講道理,因爲這個時候孩子根本不明白道理,他們只知道自己的行爲讓爸爸媽媽生氣了,卻不明白爲什麼爸爸媽媽會生氣,更不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

當然,耐心再好的父母也會有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時候,但即使對孩子發脾氣,父母也要知道,不能因爲發脾氣而對孩子兇、咒罵孩子。發脾氣只是爲了獲得孩子的注意,傳遞給孩子行爲準則,讓孩子清楚如果他們繼續表現糟糕的後果是什麼。也就是說父母發脾氣是針對這件事情,而不是針對孩子,任何情況下都絕對不說孩子是邪惡的或者可恨的,更不會威脅要離開孩子或者把孩子送走。

完整的家庭

完整的家庭才能給予孩子安全感與信心。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單親家庭的孩子一定會發展不良。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心靈一定是有重大影響的,但只要父母自己樂觀積極的生活下去,尊重對方,對孩子一如既往的關心、愛護,就能夠幫助孩子走出傷痛,重新建立信心。

以上的這些品質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尤爲重要。大多數嬰兒在他們生命最初的12個月中就已經形成了他們將會成爲什麼人的核心意識。而內在安全感這個時候就已經初步建立。

在2-3歲時他們開始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與父母的互動中學習表達愛、處理攻擊和競爭、體驗對錯和內疚,同時建立心理防禦來疏通每種情感。在6、7歲時大部分兒童的人格就已相對完成,這個時候他們的行爲、思想、動機和情感模式永久的框定着他們的人格。

在嬰兒期被最高效的養育且優質養育貫穿整個童年的兒童,成年後有着最成功的人生。所以,如果期望孩子30年後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請從這一刻開始努力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