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粑粑麻麻,請允許我“添添亂”!

粑粑麻麻,請允許我“添添亂”!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6.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場景一馬上要吃飯了,孩子屁顛屁顛地跑過來想幫忙拿碗筷,媽媽立刻阻止:“寶寶,不用你拿碗,會打碎的,筷子也很危險,會戳到你的。快去你的小餐桌那等着,媽媽馬上給你端過來。”孩子執意要自己端,媽媽一把搶過來更加大聲呵斥:“怎麼不聽話呢?盡添亂,要不你都已經可以吃上了。”孩子委屈地鬆開手,跑到客廳去了,連飯都不肯吃了··· 場景二小區廣場上一位媽媽帶着女兒玩,她們拿着剛買來的泡泡棒玩具,一晃可以吹出泡泡,媽媽晃了一下,就出來很多大泡泡,五顏六色的,周圍的孩子們都過來追着,興奮極了。看着這樣的情形,女孩想自己玩,媽媽不同意:“你不會晃!讓媽媽給你吹出泡泡來,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抓泡泡玩。”女孩堅持:“我要我要。”母女僵持了一會兒,最終還是擰不過女兒,給她嘗試了一下,但孩子畢竟小,動作有些慢,晃出的泡泡有點小。媽媽不滿意:“你看,你晃的泡泡沒有媽媽晃的大,讓我來吧!”然後在女兒極不情願中奪走了泡泡棒,女孩不開心了,她追着媽媽要泡泡棒,對媽媽晃出的大泡泡完全視而不見。媽媽生氣地說:“如果你再這樣,我就再也不帶你玩泡泡了,你怎麼一點也不聽話呢?小朋友們都不喜歡你了。”女孩看着開心追媽媽晃出的大泡泡的小朋友們嚎啕大哭起來··· 場景三晚上洗好澡要刷牙了,孩子拿過牙刷自己往嘴裏塞,媽媽過來要幫他刷,孩子不肯,媽媽說:“寶寶,你刷不乾淨,而且水會流到衣服上,等會就沒法穿着睡覺了。”孩子不肯,母子僵持起來,媽媽想要拿過孩子手中的刷牙杯,孩子往後一躲,杯中的水實實在在的全灑在了自己身上,從睡衣到睡褲全溼了,牙刷也掉在了地上。媽媽生氣地訓斥起來:“你這孩子,太不聽話了,剛洗乾淨澡換好的衣服,全部溼了,你自己有刷不乾淨牙,牙刷都被你咬壞多少把了。盡會添亂···”孩子在媽媽的訓斥聲中哇地哭起來·········

粑粑麻麻,請允許我“添添亂”!

如何?以上這些場景熟悉麼?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爸媽做家務,孩子要來幫忙,結果成了“倒忙”,碗摔了、衣服溼了、剛拖好的地髒了···孩子自己的生活自理事情(穿衣洗臉刷牙洗澡等),爸媽嫌磨嘰,三下五除二給孩子痛快辦了;孩子正琢磨玩具,不太會弄,爸媽奪過來或摻和進去兩下三下搞定,可是孩子卻不開心了···有些爸媽可苦惱了:孩子從2歲之後就不再是以前的乖乖寶了,各方面都盡添亂。

其實爸媽都錯了!孩子並非添亂。從2歲(有些更早)開始,孩子自我意識發展起來,他們對身邊的事情不再僅是表現出好奇心,開始對自己是否可以親自來做來完成有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在爸媽洗衣服、收拾碗筷、剝菜切菜、掃地拖地等時候,他們不再只是好奇地看着,而是想參與其中,對於自己的生活事情,如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等,更是想要自己動手來完成。但因爲年齡和發育特點,行爲精準度有限,往往在嘗試時不是弄溼了袖子衣褲、弄髒了地面、碗掉地上摔碎、小刀劃傷手,就是衣服鞋子穿反了、臉沒洗乾淨牙沒刷乾淨、飯菜灑了一地等等,變成了爸媽所說的“搗亂”、“添亂”行爲,並因此制止孩子,不讓他做這做那,甚至呵斥孩子。

殊不知,孩子的這些行爲,除了出於對各種事物的好奇而想加以嘗試的動機;也是想以此來證明自己在長大,是“小大人”,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更是想籍此在爸媽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獨立。

可是爸媽的“添亂”之說和制止行爲,往往在無意中一點點地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積極性、獨立性,甚至還影響到孩子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信心。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