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急於給孩子下結論,結果往往冤枉了孩子。

昨天,接兒子幼兒園放學,兒子一改往日不在外面玩到天黑不回家的習慣,要直接回家。

剛進門,領導就打就來電話,讓覈實個數據,我打開電腦查資料,讓兒子自己去玩。

等我忙完叫他時,各個屋找了一遍,也沒有看到,後來在臥室的衛生間裏聽到了聲音。

過去一看,差點沒把我氣暈,衛生間裏簡直就是水災現場。

他頭髮衣服上全是水,衛生間的地上也到處都是帶有泡沫的水漬和黑腳印,洗臉盆裏泡着他的我的各種衣服,一盆子的泡沫,大概倒了一瓶洗衣液。

前幾天我擦拭櫥櫃時,手不小心被劃了個大口了,打了幾天吊針,纔不怎麼疼了,可還是不能幹活更不敢沾水,可兒子卻這麼不省心,故意弄了一地水。

想到收拾的難度,我的火再也忍不住了,把兒子一把揪出來劈頭蓋臉的罵了一頓,還拍了他兩巴掌。

兒子看我這麼生氣,也不敢啃聲,怯怯的出去了。

好不容易收拾好後,叫兒子一起去吃飯,兒子小聲說:“媽媽你不生氣了好嗎?”

看他緊張的樣子,我的氣也消了不少,抱了抱兒子一起出去吃飯。飯間,問他爲什麼突然想起來回家玩水?

兒子說:

我不是想玩水,我是看你這幾天手受傷不能洗衣服,想幫你洗,可是水池有點高,我不小心把水盆弄翻了,對不起。

聽了兒子的話,我很自責,原來兒子是心疼我,我卻以爲他在淘氣,故意給我找事,還不分青紅皁白的訓斥了一頓。

後來與朋友說起來這事時,朋友說她和她老公也經常犯這種錯誤。

一看到或聽說孩子犯了錯就條件反射似得發火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罵孩子一頓,從沒想先了解一下事情前因後果,經常誤會孩子,弄的孩子現在很膽小,什麼事都先請示,生怕做錯了我們不高興。

父母這種急性子、喜歡“輕易下結論”的習慣很容易錯怪孩子,讓孩子受委屈。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有時有一些看似奇怪不合常理的想法,其實是他們想用自己認爲的方式解決問題。

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次,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麼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

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想說:“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繫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

當現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使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林克萊特問他:“你爲什麼要這麼做?”

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的真摯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

所以,要耐心、平和地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不要着急地下結論,更不要急着訓斥、打罵孩子。

作爲父母,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想法來臆斷孩子的行爲,有時候我們預料不到後續的事情,也不瞭解孩子真正用意。

因此,要耐心的往下看,瞭解整個事件,切勿斷章取義。很多時候,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比表面看到的事實更重要。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第2張

泰國有個公益片。

片子描述的是,一位演員在不同時段喬裝打扮成學校裏修剪花草的園丁。他推着小推車,載着幾盆花草路過泥濘的小路。

當孩子放學路過時,他故意將車子推翻,向路過的學生尋求幫助。幾乎每個放學的孩子,看見此情此景,都會停下來幫他一把。甚至不惜弄髒自己的衣服。

而此時,孩子的家長正在學校門口,焦急萬分地等待孩子出現。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最後一個出來,全身都是泥時,家長們的反應各不相同。

有的家長,暴跳如雷,立馬就開始責備孩子;有的家長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有的家長被孩子逗樂了,哈哈大笑;有的家長心平氣和,耐心地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

這時,校門口的顯示屏播放了剛纔孩子幫助園丁的一幕。家長們都驚呆了,隨之淚流滿面。

你看,本應該爲孩子的行爲感到驕傲,有的父母卻因爲孩子弄髒了自己而責罵孩子,這不僅讓孩子傷心,還可能破壞孩子的熱情。

遇事時,先冷靜一下,不要急着做判斷,以免傷孩子的心。

有時候,爸媽的一句話,可以照亮孩子的人生,讓孩子的人生充滿陽光和快樂;同樣也是爸爸媽媽的一句話,卻可以讓孩子墜入黑暗的深淵。

我們傾聽孩子的心聲,用真誠的心相互溝通,理解彼此的感受,讓親子關係更密切。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第3張

作家劉繼榮在一篇文章中,講述過她與女兒的事。

一天她去幼兒園接女兒,幼兒園老師說了一件讓她非常尷尬的事,女兒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還要求添飯。

旁邊有位家長哧地笑出來,她爲女兒的笨暴躁得想找人大吵一架。

回到了家,女兒第一次推開門想讓她教什麼,她生氣的閉上眼睛不去理睬女兒。女兒第二次開門問她:“媽媽,一個人殺了自己的手,會死嗎?”

她這才發現女兒的手上有好多血,傷口很深。憤怒的她更生氣了,女兒怎麼這麼笨居然淘氣的險險殺了自己。

後來接到女兒老師的電話,才瞭解清楚女兒“控制不住食量”的笨和“險些殺了自己”的淘氣,原來都是因爲心疼她,體諒她。

女兒的同學告訴老師,她女兒拼命吃那麼多飯,不是傻,也不是貪吃,是因爲她媽媽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飽飽的,就不會老是生病,會快快長高長聰明,會給媽媽做飯,幫媽媽拖地,媽媽就不會再煩了。

老師還說:“您的女兒說,媽媽最愛吃蘋果,她一定要學會削蘋果。”

放下電話,她看到了茶几上的水果盤裏,有一個已經乾巴的蘋果,削得坑坑窪窪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漬,旁邊赫然躺着一把鋒利的水果刀!

她忽然明白,女兒第一次進來,是想讓她教她削蘋果,她卻沒有理睬,她把自己傷得那麼重,只是試圖學着爲我削一隻蘋果。

誰說孩子不懂事,他們只是太清純,沒有任何思想雜念,做事情全然出於本心,但由於他們知識和動手能力的欠缺而不得法,纔出現這種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可這何嘗不是他們的一片心意。

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最重要的支持就是滿足孩子的需求和願望,讓孩子有更好的安全感。

隨着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就需要耐心傾聽和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讓孩子感受到愛和理解。

聰明的父母,從來不急於給孩子下結論 第4張

上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也經常告誡自己不要輕易評論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情,但做了父母后往往喜歡沒有調查就發言、就下結論。

一旦看到或聽到孩子做了我們不希望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不好的行爲,我們通常不會探究孩子的真實想法,也懶得了解事情的始末,就自以爲是的責罵一頓。

家庭教育中,這種輕易下結論是很常見,也是很容易犯的錯誤。

一件事,家長沒有弄明白原因就輕易否定孩子,冤枉孩子,這種以爲是、應該是、肯定是而實際上根本不是的做法,容易造成誤會,產生隔閡,傷害孩子的感情。

所以,我們要耐心一點,不要輕易下結論,這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支持。

我們可能給不了孩子多麼無微不至的照顧或是多好的經濟條件,但可以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傾聽孩子真實的想法等等。

我們要將自己對孩子的愛用對孩子最有益的方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溫暖和自由的環境中獨立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