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爲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沒早戀的孩子,都晚婚了

你的脾氣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致所有媽媽:想教好孩子,請先活好自己

爲人父母,爲子女願意更多地付出,也請子女理解並尊重父母,對父母溫柔以待。

梅聽說我回來了,邀請我去她家坐坐,說很久不見了。

於是我打車去梅家。

見到梅的瞬間,感覺梅瘦了。

“孫子呢?”我問。

“孫子去姥姥家了。”梅說。

“那你可以好好休息、輕鬆一點了。”

“兒媳婦帶走的,兒子嫌我帶的不好。你說奶奶能虐待孫子嗎?現在的孩子不好帶,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的時代了,責任大不說,出力還不討好。”梅的口氣裏明顯帶着不滿。

原來,梅的孫子出生以後,都是兒媳婦自己帶。

兒媳婦把孩子帶得非常仔細,每天給孩子洗澡後,前後背給孩子輕輕按摩,然後再穿衣服。

小傢伙很享受媽媽的按摩,養得白白胖胖的。

孩子一歲半斷奶的時候,兒媳婦要去上班,兒子便把孩子送來讓梅帶。

梅說:

我不會按摩,但我帶得很小心。誰知道孩子到我這裏沒幾天,就生病、發燒,弄得我一夜一夜無法閤眼。

孩子瘦了,媳婦沒有說什麼,兒子怪我沒有帶好,還說穿的衣服也那麼難看,視頻電話裏對我一陣吼叫。

不是看在小孫子的份上,我早就撒手不管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怎麼長大的,自己有本事自己帶去,幹嘛交給我帶?

梅越說越激動。

我腦子裏想象着:如何給那麼小的孩子按摩的畫面……如今的奶奶真不是那麼容易當的。

父母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的主要原因是:兩代人持家、帶孩子的觀念不同,教育孩子的觀念也不同,很容易引發爭執。

但所有的觀念又都沒有對錯,認同的人覺得是對的,否認的人覺得是錯的,就看各自的認知了。

爲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千億,男孩,今年讀幼兒園中班,晚上跟着姥姥、姥爺一起住,白天接送幼兒園的任務,也都是姥姥、姥爺的。

在姥姥的眼裏,千億什麼都好,就是不愛講衛生。

從幼兒園回到家,千億想躺哪就躺哪,除了危險物品,想玩什麼沒有人限制他。

可是,只要千億和姥姥、姥爺一起出門,外面的大部分東西都會被姥姥、姥爺認爲“髒”而不讓碰。

可千億對什麼都很感興趣,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千億媽媽倒沒覺得有什麼不好,覺得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也很正常。

千億媽媽說:

孩子有好奇心,對語言發育是一種訓練:孩子在玩耍時,不時對着玩具唸唸有詞,不要小看這種溝通模式,它給予孩子運用語言去表達的機會。

大人可以與孩子一起玩,不但可以引發他多說話,還可以在旁指導他的用詞和表達技巧,加強他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

好奇心可以鼓勵孩子用感官去接觸世界,同時刺激他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幫助他配合身上各種感官的反應,來接觸和認知外界新奇的萬事萬物。

姥姥、姥爺不願意聽千億媽媽的“教導”,責怪當媽的不管孩子還放縱孩子。

爲千億的“不愛講衛生”問題,母女倆沒有少吵吵。

吵得煩了,千億媽媽就說:

你們倆沒有事出去旅遊吧,或是去跳廣場舞也行,不要一天到晚叨叨不停,這麼叨叨我也很累、很煩的。

母女倆不歡而散。

魯迅說:“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父母和子女之間,很多時候因爲觀念不同,話不投機。又因爲沒有好好溝通,說話隨意,很多時候不經意間,反而傷了感情。

爲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第2張

很多時候,父母遭遇子女嫌棄,像做錯事的孩子,只能偷偷哭泣,用淚水去撫慰自己悲哀的心情;有時又恨自己無能,教育無方,使得子女不懂得感恩。

曾看過兩個故事。

在美國,有兩個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孫。

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學家嘉納塞·愛德華。

由於他重視子女的教育,並代代相傳,在他的八代子孫中共出了1位副總統、1位外交官、13位大學院長、103位大學教授、60位醫生、20多個議員。

在長達兩個世紀中,競沒有一人犯罪。

另一個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紐約州的馬克斯·菜克,他是個臭名昭著的賭棍加酒鬼,開設賭館,對子女教育不聞不問。

在他們八代子孫中有7個殺人犯、65個盜竊犯、324個乞丐,因狂飲夭亡或成爲殘廢者的多達400多人。

托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這兩個家族的八代發家史,告訴我們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會直接關係到子女的道德品質、人生觀等的形成。

最終是:父母甘願付出,子女欣然接受。

爲人父母,誰不是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第3張

斯特娜夫人說得十分透徹: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爲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爲要自慎,應處處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爲或壞的行爲都是父母教育的影響的結果。

爲人父母,即便甘願付出,也得讓子女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尊重。

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

1. 父母積極學習新知識

爲人父母,要積極學習新知識,儘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孫輩。

特別是在培養孫輩的理念上,爲人父母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與子女常溝通。

父母積極學習新知識,能保持自身的生命活力,永葆青春、完善自我,同時也能和子女同心共頻,不至於被時代拋棄。

2. 不去溺愛孫輩

爲人父母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

正確的愛,有利於孫輩的健康成長。

“百善孝爲先”,生活中,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在爲孩子樹立尊老愛幼的榜樣。從點滴小事,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謙遜之心。

引導孩子學會獨立,不溺愛、不放縱。

不要讓孩子覺得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不要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味袒護孩子,不要輕易滿足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包辦代替。

3. 體諒、尊重父母的辛苦

子女首先要端正態度,不管多麼忙,都要抽時間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父母,自己當個甩手掌櫃。

不是你生了孩子就算是父母,子女也要多學習、多注重和孩子親子溝通,這纔是對孩子負責任的做法。

4. 啓發孩子有孝心

年輕的父母要啓發孩子有孝心,懂得照顧老人,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把關心和被關心顛倒一下,關係就會變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個ta關心的對象,ta的責任意識就會增強。

5. 遇到意見不同多溝通

父母和子女兩代人由於生活經歷、思想觀念、處事方法的不同,生活上難免產生矛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謂的“代溝”吧。

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爲人父母,爲子女願意更多地付出,也請子女理解並尊重父母,對父母溫柔以待,不要讓父母覺得:一邊付出一邊遭嫌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