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敢不敢讓你的孩子“不合羣”?

你敢不敢讓你的孩子“不合羣”?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不合羣?相信很多家長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是個不合羣的存在,可是有些孩子更專注自我,那麼,做爲家長,你敢不敢讓你的孩子“不合羣”?

昨天帶小朋友去看了《公牛歷險記》,相比於《尋夢環遊記》,我覺得這部片子更適合五歲左右的小朋友。

整個影廳坐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將近一半是小朋友。

張小又看得十分投入,整個過程中,只問了一次“什麼時候結束”(他不耐煩時會這樣問)。從影廳出來後我問他好看嗎,他非常肯定地回答“好看”。

這部片子是根據繪本《愛花的牛》改編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在西班牙,有一隻叫費迪南的小公牛,其他的公牛愛跑、愛跳、愛抵角,費迪南卻喜歡靜靜地坐着,聞花香。

其他小牛的心願是有朝一日可以上鬥牛場,和鬥牛士決一生死;費迪南的心願卻是可以一整天都坐在樹蔭下聞花香。

電影中,費迪南的爸爸是一頭非常厲害的鬥牛,他最終打敗了公牛之家所有的公牛,上了鬥牛場,還決定打敗鬥牛士之後,再回來把所有的絕招教給兒子。遺憾的是,他最終死於鬥牛士的利劍之下,而費迪南對打鬥也並不感興趣。

很顯然,費迪南是個不太合羣的孩子,或者說,在公牛之家這個以選拔鬥牛爲主要場所的地方,他的理想——“細嗅薔薇”是有些荒謬的、可笑的,甚至是離經叛道的。所以,他纔會招來其他公牛的嘲笑。

畢竟,對公牛之家的小公牛們來說,在鬥牛場展現自己的英勇雄姿,和鬥牛士一決生死纔是“正途”啊。

影片中沒有媽媽這個角色,在繪本原著中費迪南卻是有媽媽的,而且是一位很了不起、很開明的媽媽,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有時,費迪南的媽媽擔心,他總這麼獨自呆着會覺得孤單。“你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一起跳,一起抵角呀。”

費迪南搖搖頭:“我更喜歡靜靜地坐着,聞聞花香。”

他的媽媽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媽媽,她看到費迪南不覺得孤單,就由着他自己呆着,自得其樂。

說實話,看到這裏,我有些慚愧:如果我的孩子不合羣,甚至在小朋友們好好學習,想考個好成績時,卻只醉心於一些在別人看來毫無價值的小事上,我會如此淡定甚至如此善解人意地由着他去嗎?我敢讓他“不合羣”嗎?

你敢不敢讓你的孩子“不合羣”?

前段時間,韓寒在接受採訪時,首次談到自己當年引起極大爭議的退學,他說,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裏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我和韓寒是同齡人,當年讀他的《三重門》,一度驚爲天人,當我們頂着高考壓力,日夜苦讀時,韓寒卻瀟灑地退學了,曾經,我是那麼羨慕他的勇氣。

他也走了一條“不合羣”的道路。

現在,我倒是覺得更有勇氣,更值得佩服的是韓寒的父母。假如我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和我說,媽媽,我覺得上學沒有意思(意義),我不想上學了。

我會是什麼態度?我會痛快地說:好的,孩子,我尊重你的選擇嗎?

實際上張小又最近真的出現了“厭學”現象

我們給他報了個英語班,每週一節課,時長一個半小時,中間休息一次。對五歲的小朋友來說,一個半小時時間可能有點兒長,所以張小又不止一次和我抱怨“時間太長了”,並且用種種方法抗議對這門課的不喜歡,比如,一次次從教室跑出來,再比如,老師提問拒絕回答,上課的時候乾脆躺在地上,老師大喝一聲,纔會起來。

發現這種現象後,我的做法是幫他“板”過來。我的觀點是,上課有上課的規矩,不管喜不喜歡,都要認認真真聽課。

爲此我還動過粗,這是我最近一年內唯一一次打他,就是因爲他上課各種搗蛋。老秦則配合我給他講道理:孫悟空之所以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就是因爲他不遵守天庭的規矩。

張小又在我們的軟硬兼施下,終於“好好表現”了。上課時不隨便跑出來,也不會躺地上,老師提問也配合了。可是,我這樣逼他,是對的嗎?我其實很困惑。

前幾天他的英語又要續費了,上完最後一節課,他很堅決地告訴我,不想上了,不要給他交費了。

我和他爸其實都想讓他繼續上課,第一,他們的老師Mickey教得不錯,也很尊重小朋友;第二,張小又其實也是很喜歡Mickey,他唯一嫌棄的是上課時間太長。

於是他爸繼續遊說他:英語是一門很有用的語言,你不是想環球旅行嗎,如果不學英語,你出國就沒辦法和外國人說話。這個英語班上課的地方離咱們家很近,接送你很方便,而且收費也不貴……

總之,在老秦一番苦口婆心之下,張小又同意繼續報名,而且答應繼續“好好表現”。

我們算是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可我卻沒有因爲“勝利”沾沾自喜。

這樣連哄帶勸地讓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真的是對的嗎?如果他再大一點兒,不像現在這麼“好哄”,我們又該用什麼招兒?

你敢不敢讓你的孩子“不合羣”? 第2張

“做你喜歡的事情就好了,只要你不覺得孤獨就好。”

曾經我以爲,我會是這樣一個媽媽。可真正事到臨頭,我發現,我完全瀟灑不起來,我更希望我有一個合羣的孩子,比方,好好讀書,不那麼叛逆。

我當然知道讀書不會是唯一的出路,不會說一句英語其實也可以活得很好,可是這條路,顯然要比讀書更艱難。

曾經在《一席》上看過一個演講,演講者是張冬青,日日新學堂創辦者。

她講到,她家老二5歲那年,大班的時候家長們就開始爲孩子們上小學焦慮,別人問她的計劃時,她很淡定地說:“我們的孩子不上學。”

後來有一些家長認同他們夫婦的意見,提出讓孩子一起在家上學。這也是日日新學堂創辦的起因。

我看過這個學堂種種吸引人的活動:每週組織孩子們一次外出,參觀博物館、美術館、798藝術區,還有爬山、採摘、長走,甚至還在小區裏做過塑料袋使用的小調查等等。

我承認這些事情很有意思,比多認識一個漢字,多記得一個單詞要有意義得多。我願意爲張冬青喝彩,可是我會把孩子放在日日新學堂嗎?

我想,我不會。如果一旦失敗,我承受不起這個代價,畢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我寧肯孩子去擠獨木橋,和大家一起上全日制學校,去報各種輔導班,我更願意讓他“合羣”一點兒,大方向的“合羣”下,他可以有他的小個性,可是,如果他非常與衆不同,非常離經叛道,我可能會非常頭痛,甚至束手無策,就像大多數普通家長一樣。

我知道讓孩子“合羣”,其實就是壓制孩子的“個性”,可我沒有勇氣讓孩子在家上學,更怕他承受不了“不合羣”的孤單和結果。

說到底,我可能只是一個普通而平庸的媽媽,合羣,是我能給他的最有可能走向光明的結局,哪怕是平庸的光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