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武漢江夏區一所幼兒園的家長羣裏,發生了一起“語言暴力”事件:欣欣(化名)參加了學校的舞蹈興趣班,5月19號班級微信羣中老師通知參加比賽的名單,其中有欣欣。

欣欣媽曾告訴老師,孩子不參加比賽,因此她在羣裏提出:“我很早就說了她不參加比賽。”

學校老師先表示組織活動不易,老師很辛苦,然後說:“......不參加比賽就不要跳舞......”

接着雙方發生語言衝突,老師指責欣欣媽“你就不配當媽”,“好孩子被你這樣的媽帶壞了!”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在欣欣媽提供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中,甚至有“...理你的原因是把你的孩子當人,而不是把你當人...”這樣過激的言辭,這讓欣欣媽感到非常憤怒。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第2張

欣欣媽說,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初衷,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否參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況且,即使不參賽,自己也不該受到如此指責。

氣不過的欣欣媽把這件事情捅了出來,在《湖北經視》中播出。隨後,武漢晚報的記者也找到了這家幼兒園,園方負責人坦言,自己因一時情緒激動才說出不合適的言語。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第3張

這件事經媒體報道後,引起熱烈的反響,網友們簡直炸了鍋,許多網友都認爲“不參加比賽咋就不配當媽了?”指責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不當,素質低下,簡直不配當老師!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第一反應跟廣大網友一致:老師的言論着實過激,素質堪憂。冷靜下來,我卻對這位媽媽的做法極不贊同。

在這個事件中,媽媽顯然是佔理的一方,遭受老師的“言語”暴力,內心憤怒難平是一定的。但是她爲了發泄自己的情緒,把這件事曝光的做法,簡直比老師還要過激。

媽媽曝光事情的目的,我想主要有兩點:一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外界傳遞自己的委屈,獲得認可與同情,從而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二是希望通過輿論來譴責當事老師,從而達到“報仇”的目的。

目前看來這兩個目的都達到了。網友羣情激憤,媽媽心理上應該得到極大平衡了。經過記者協商,校方願意道歉,雙方就具體事宜進行協商。

關於老師所在的,是幼兒園還是外面的教育機構,這點各家報道存在差異。在最初的報道里,有孩子所在幼兒園非常具體的名稱,整個報道用詞也是“幼兒園”、“園方”、“園負責人”等。後面的報道則說“幼兒教育機構”。

我推測是幼兒園的可能性比較大。

媽媽一竿子就把老師給支到電視上去,算把老師得罪徹底了吧?孩子以後還在這所幼兒園嗎?還在這個班級嗎?

如果媽媽給她轉到別的學校,她要怎麼跟孩子解釋轉學的原因?難道說“你們老師罵我了”?

父母們都知道,轉學是多麼大的一個工程啊!短期內能否找到合適的學校且不說,光說孩子要重新適應新的老師和同學,就夠頭疼的了。

這件事從發生到被曝光,時間極短,我估計媽媽並沒聯繫好轉學。

那麼,如果孩子不轉學,要換班級恐怕也不容易吧?如果換不成班級,孩子就還在原來老師的手下。

就算換了班級,新的老師自然是知道這件事的,她們會對孩子指指點點嗎?她們會對孩子“小心翼翼”甚至“另眼相看”嗎?

要知道,在幼兒階段,能被集體接納,在集體裏找到歸屬感,對於孩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這一點也許能追朔到動物的本能上:與羣體一致纔有更多的生存機會,才更安全。

被“另眼相看”、被孤立,對幼小的孩子而言,是一件極其沒有安全感的事,也許說“致命打擊”或“滅頂之災”都不爲過。

可是,整件事情中,孩子有什麼錯呢?爲什麼要她來替老師和家長的“戰爭”買單?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第4張

去年末的“北京中關村二小霸凌事件”曾鬧得沸沸揚揚,刷爆各種圈。我不知道最後那幾個當事的孩子怎麼樣了,是否還在原來的班級,如果在,我真爲他們的校園生活擔憂,因爲他們現在已經成爲了“校園名人”了。

那個被霸凌的孩子,老師和同學們恐怕都避之唯恐不及吧?生怕產生一點兒不愉快,就會一夜之間被出名。那幾個欺負他的孩子,估計再也擡不起頭來了吧?

朋友家的兒子,四年級的時候,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參觀活動中,對老師的講話插科打諢,被老師當衆狠狠打一耳光。

放學後,他臉上的巴掌印讓朋友心疼得淚溼眼眶,而孩子當衆被打的羞辱,更讓朋友幾乎暴走,“當時真有拿把刀去找那個老師的衝動。”

可是衝動過後,朋友卻冷靜地與校方溝通,甚至採用了不那麼光明的手段,使得學校和當事老師讓步,當衆向孩子道歉。朋友沒告訴孩子這件事情背後的齷齪較量,她說那都是大人之間的事。

高中同學的女兒品學兼優,按照老師的要求承擔起“好帶差”的責任,上自習課提醒同桌不要說話,卻被老師當衆批評,並被罰抄300遍“上自習課不說話”。孩子認爲老師處事不公,非常氣憤!

當我們在媽媽羣裏討論這件事該怎麼辦時,得到了各種建議,其中不乏向上級告狀這樣的。

最後,高中同學只是和孩子好好談心,釋放了孩子的負面情緒,並轉化負能量爲學習的動力。

這兩位媽媽的做法,讓我傾佩。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第5張

回到老師指責家長“不配當媽”這件事中來。

老師的言辭過激是毫無疑問的,但她的一些說法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她說家長“學校的活動這也不參加,那也不參加...”,比如她讓孩子不參加比賽就不要跳舞,理由是“不要影響其他孩子表現的慾望,不要影響整個舞蹈的編排效果。”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第6張

在這裏不討論咱們國家和米國的教育理念差異、孩子學習要不要參加比賽這樣的大道理,就現實情況來說,孩子參加比賽,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欣欣正在排練的舞蹈是爲了參加比賽而專門設計的,那我個人也認爲,孩子既然不參賽,還是不要參加排練比較好,否則其他孩子的編排確實沒法進行。

至於老師的言辭過激,我想除了這個老師脾氣暴躁素質不高外,也不排除和家長話趕話的因素在內,畢竟我們看到的聊天記錄,都是欣欣媽單方面提供的截圖,其中絕大部分是老師說的話,媽媽的話只看到兩句:“爲何會這樣你自己很清楚”、“我的孩子比你可強多了”。

被老師指責“你不配當媽”後,她的做法,我不敢苟同! 第7張

這兩句話可以看出,媽媽已經很生氣了,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對老師說出過激的言辭呢?

同時,在欣欣媽提供的信息裏,沒看到她讓孩子不參加比賽的事,是否有與孩子商量過。

我覺得除非孩子主動提出不想參加比賽,否則還是隨大流比較好。讓孩子學習了排練了,別的同學都參加比賽,只有她不參加,孩子會怎麼理解呢?

小小孩都是內歸因的,也就是說孩子認爲世界是圍着自己轉的:世界好是因爲我好,世界不好是因爲我不好。

如果欣欣認爲不參加比賽,是因爲自己跳得不好,那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吧。

事後,學校負責人解釋:“學校組織活動不容易,家長在羣裏提出不參加活動,校方擔心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其他家長也不參加。”

這給廣大家長提了個醒:有不同意見,請私下與老師溝通!多多理解老師工作的不易,儘量不要在家長羣裏傳遞負面信息。

有了孩子,我們就有了軟肋。這個軟肋是如此的柔軟弱小,禁不起風雨。

保護好孩子,是父母的首要任務。排除牽涉民族大義等大是大非問題後,其他一切目標,在這個任務前面,都得讓路;我們所受的任何委屈,在這個任務前面,都顯得微不足道。

也許我是一個自私的媽媽。

如果懲罰壞人會傷害到我的孩子,我可能就會選擇放過壞人,把這個任務交給警察。

如果“驅逐教師隊伍中的不合格者”會傷害到我的孩子,我會果斷放棄這個使命,把它悄悄交給校領導或者上級主管部門。

如果我被學校老師指責“不配當媽”,這肯定傷我的面子和自尊,也讓我對老師的素質產生懷疑。

一言不發,當作這事沒發生過,這麼忍氣吞聲,我做不到。

二話不說就曝光在媒體面前,弄得人盡皆知,這麼魚死網破,我也做不到。

我們的軟肋在對方的手上,做事就絕不能隨性而爲,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努力在忍氣吞聲和魚死網破之間,找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