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嘮叨是一把軟刀,對孩子的傷害比想象中大!

嘮叨是一把軟刀,對孩子的傷害比想象中大!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嘮叨這個詞,相信很多小孩都有這樣講過自己的媽媽。嘮叨真的無所謂的,其實它正在悄悄毀掉孩子的自信,對孩子的傷害比想象中大!

1、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超限效應。

就是刺激過多、過強、過久,超過了合理的限度,引起了人們不耐煩或反抗的情緒,使事物朝相反方向發展。

在我看來,超限效應的同義詞就是嘮叨。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聽話,說得多了,孩子還跟你對着幹。

其實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超限效應”:你已經發現孩子不耐煩,可還在不停地說,誰受得了!

就像我們滿心歡喜的放假回到家,本以爲可以安靜的休息幾天。

剛開始也是皆大歡喜,氣氛融洽,可往往沒過兩天就待不住了。

爲啥,爸媽太嘮叨了。

三番五次地叮囑,不停地說,完全讓你應接不暇,恨不得馬上原地消失。

我們也懂得父母愛子心切,可實在禁受不住24小時的不停歇轟炸。

當關注過了頭,就成了煩擾。

2、很多時候,大人們看到的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現。

例如,孩子在1歲半到2歲,會反覆穿梭於“和順期”與“執拗期”,所以會變得有時候很乖,有時候卻很固執。

2歲的孩子,自我意識萌娃,“不”字當頭,打滾撒賴,一意孤行,佔有慾強。

3歲的孩子,友善、平靜,但也有依賴心理。

4歲孩子,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

5歲孩子,喜歡遵守既定的規則、限制,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

6歲孩子,進入了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

如果大人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發現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自己不停的說,那孩子那怕有滿腹的話,在這種情況下也說不出來。

甚至有時候孩子說出來,大人們也會覺得孩子在狡辯。

漸漸的,親子間的信任感,就在大人的嘮叨中慢慢消失。

嘮叨是一把軟刀,對孩子的傷害比想象中大!

3、一個嘮叨的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呢?

對孩子來說,嘮叨其實是把軟刀子,會一點點割掉孩子的自信。

嘮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不信任和帶有指責的表現。

有時候大人們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期望和不滿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

長此以往,父母的不信任就傳遞給孩子,他們會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嚴重的會使孩子產生不自信。

當孩子的負面情緒積累過多,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發展。

曾經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媽媽在嘮叨孩子出門動作太慢,孩子一直低着頭,偶爾打量一下週圍的人,眼神澀生生的。

4、有些孩子,被大人嘮叨慣了,反而產生了依賴心理。

他們認爲反正有人會提醒,便不會用心做事。

起牀要大人催纔起來,作業要大人催纔去做,玩具要大人催纔去收拾。

更嚴重的是,當問題發生時,孩子會把責任推到大人的身上。

例如,起牀晚了遲到了責怪大人沒有早點叫他起牀,作業沒按時完成責怪大人不幫忙輔導,玩具找不到了責怪大人沒幫忙收拾好。

所以,長期被嘮叨的孩子,缺少責任感和獨立意識,變得懶惰、散漫,通常會唯父母是瞻,難獲得個性自由和全面發展。

5、許多父母爲了自己孩子,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可憐了天下父母心。

他們心甘情願爲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

面對大人的嘮叨,有些孩子還會啓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

因爲被嘮叨得太多了,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以及逃無可逃的處境,他們就會假裝什麼都聽不到。

這樣的話,無論大人再怎麼苦口婆心,對孩子而言,作用都是歸於零。

難怪人們都說,會教育孩子的父母,是寬容、寬鬆、寬厚的,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

生活中,很多媽媽總是不滿意孩子的做法,打着“我是爲你好”的旗號,明確命令孩子就應該這樣那樣做。

一廂情願地希望孩子聽話,期望孩子改變。

孩子是要管,但有時候,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

點到爲止,更多時候做一個靜靜地坐在邊上替孩子鼓掌的家長說不定更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