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能不能有個安詳晚年,取決於你教育出了什麼孩子

能不能有個安詳晚年,取決於你教育出了什麼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如給孩子安裝了不會迷途的GPS。兩個遠房親戚,今年同時退休,這哥倆的朋友圈風格南轅北轍。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如給孩子安裝了不會迷途的GPS。兩個遠房親戚,今年同時退休,這哥倆的朋友圈風格南轅北轍。

大叔A天南地北的和老婆秀恩愛,各種標準遊客照,昨天在迎客松下指點江山,今天在天涯海角卿卿我我;

大叔B上午分享一篇“兒子不孝,這幾十年的爹白當了”,下午再來一篇“做兒子的看到這個都沉默了”;

大叔A很少在朋友圈提及兒子,逢年過節發個全家福照片,其樂融融;

大叔B每逢過節必定感慨萬分,唉聲嘆氣,朋友圈裏瀰漫着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哀怨。

回老家一打聽,果然,大叔A的兒子雖然不是什麼威震四海的成功人士,但是工作、家庭都幸福順遂;

大叔B的兒子大學畢業後一直待業在家,靠啃老爲生,女朋友談了幾十個,全都無疾而終,雖然不缺吃少穿,但是每天和大叔B衝突不斷,爺倆兒在同個屋檐下水火不容。

其實,我感到萬分意外。

兩個大叔都是看着我長大的長輩,小時候也經常和兩個哥哥一起玩,長大離家後逐漸沒了聯繫。大叔A是媽媽的同事,做着一份20歲就能瞧見退休的穩定工作,沒什麼大成就,下班就奔向家裏,在那個年代,是被人嘲笑的“妻管嚴”;大叔B是風雲人物,事業小成,是典型的別人家的爸爸,有錢,有能力,當然,應酬也多,基本沒時間陪老婆孩子。

大叔A每天晚上固定時間都在陪我們玩,是我們眼裏的孩子王,有一次,我們幾個孩子把鞋子埋在工地的沙堆裏,結果天黑找不到了,大叔A拿着手電筒,幫我們翻遍了沙堆找到了鞋子,是孩子們眼裏的英雄;

大叔B的兒子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但是經常捱揍,只要他惹了禍,絕對是要被大叔B狠狠得揍一頓,大叔B經常說,“孩子就是得打,不打不長記性,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一直默認爲,平凡的大叔A老了一定是每天泡在廣場上的廣場舞屆“槓把子”;有能力又多金的大叔B老了一定是玉樹翩翩的酷大叔。

然而,事實正相反。

能不能有個安詳晚年,取決於你教育出了什麼孩子

我媽說,“在中國,能不能有個安詳的晚年,就取決於你年輕時候教育出來的是什麼樣的孩子”。

沒錯,棍棒底下沒有出孝子,因爲輸給了陪伴;

金錢堆上也沒有出人才,因爲輸給了早期教育的缺失。

最近,看了很多兒童心理學的書籍,最大的感悟便是:教育孩子要趁早。

每個孩子,從0~3歲嬰兒期,3~6歲幼兒期,6~12歲學齡期成長到12~18歲青春期,各個階段都爭先恐後的萌發出各種特徵,而父母的挑戰也逐漸升級。

如果你在0~3歲沒有給孩子建立良好的安全感,3-6歲沒有讓ta養成好習慣,那麼孩子每成長到下一階段,你就會越來越力不從心,然後與孩子逐漸迸發出來的自我意識針鋒相對,兩敗俱傷;

反之,你在嬰幼兒時期就傾注大量心血並且科學育兒,那麼隨着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你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也越來越隨心應手,等到孩子離家後,你會發現,早期教育的優勢開始顯現,你的孩子自主的創造着屬於ta的人生。

這也就是爲什麼很多事業有成的人,卻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因爲,ta在孩子幼年時期,默認爲孩子是什麼也不懂的小pi孩,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卻忽視了孩子的早期教育,於是,孩子上初中時,不按時寫作業,甚至開始抽菸、酗酒、打架,這時,ta才恨鐵不成鋼的開始管教,但,成效微弱。

而那些在0~12歲便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有效陪伴”並且注重親子關係的父母,往往到了孩子最容易叛逆的高中時期,也能順利渡過,待孩子大學後,往往能有更多的屬於自我的時間,而後的晚年生活也越來越順遂。

以前,成功人士一定是有着不幸的童年,一窮二白的少年,拼死奮鬥的青年和意氣風發的中年。

然而,隨着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事業家庭均蒸蒸日上的人往往都有着父慈母愛的童年,無憂無慮的少年,慷慨激昂的青年和充滿幹勁的中年。

日新月異,社會大熔爐給予各色人等全方位的包容,

然而,時代變化太快,留給創傷者們修復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你還在角落裏獨自踟躕,舔着童年的傷口療傷,而那些心理明媚的人們,早都大踏步衝在時代的尖端,佔領制高點。

那些孩童時期被父母善待的孩子,自信、豁達,順其自然的感受着幸福,努力着抓住一切屬於自我的機會;

那些嬰幼兒或者青少年受到創傷的孩子,自卑、哀怨,飢不擇食,敏感的捕獲着一切可以獲得的愛,填補自己傷痕累累的心,對於唾手可得的機會依然不敢有所行動。

自信,所以自我認可,生活在陽光下;

自卑,所以自我否定,生活在陰霾裏。

得到父母足夠的愛,而後對生活的掌控順心應手。

缺乏父母足夠的愛,認爲不配得到手邊的幸福,左右搖擺。

奧巴馬在演講中曾經說過他對女兒早期教育和陪伴的重視:

“瑪利亞出生的時候,我和米歇爾非常幸運,足足三個月的時間,我們與寶貝女兒一起待在家裏,體驗初爲父母的喜悅之情。”

“即使在我們非常忙碌的日子裏,我和米歇爾也會騰出‘神聖不可侵犯’的家庭時間。比如說,不管多忙,傍晚6時30分我都會準時上樓與家人共進晚餐,這段時間是‘不可侵犯的’。

我的職員們都知道,幾乎只有全國緊急事件才能讓我離開晚餐餐桌。”

“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聆聽她們對世界的看法,看着她們慢慢變得聰明、有趣、善良。那一小時讓我重新充滿能量,對未來充滿希望。那個時候我僅僅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或者說‘老爸’,沒什麼比這更美好的了。”

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就如給孩子安裝了GPS,大踏步走卻不會迷路或者誤入歧途。

因爲,你給ta的那些陪伴,與ta一起看過的那些書,玩過的那些遊戲,講過的那些心靈雞湯,都是ta長大成人後,處理感情時展現的情商、解決危機時鎮定的眼神、和體驗幸福時毫無吝嗇的反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