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兒童不會玩耍是一種病

兒童不會玩耍是一種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玩樂是兒童的天性,但有些兒童偏偏不會玩,甚至得上診所接受治療,學習如何玩耍。  竹腳兒童發育中心今年2月展開兒童學玩(lea

兒童不會玩耍是一種病
   玩樂是兒童的天性,但有些兒童偏偏不會玩,甚至得上診所接受治療,學習如何玩耍。

  竹腳兒童發育中心今年2月展開兒童學玩(learn-to-play)計劃後,每星期有15個兒童到中心接受學玩治療。

    職能治療師胡嘉玲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有的孩子會整天呆若木雞地坐着,什麼都不做。有的則只會玩電玩,當治療師遞上一個普通玩具,小孩就變得不知所措,無法發揮想像力去玩。

  她說:“兒童不會玩耍,往往顯示他們身心發育有問題。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玩耍能力指標,例如1、2歲的孩子必須懂得拋球、玩茶匙、搭方塊、模仿聽電話,較大的孩子則可以模仿較複雜的日常生活活動、發揮想像力,也會和其他人一起玩,甚至遵循一些簡單的遊戲規則。”

  她指出,許多家長都不瞭解兒童玩耍的重要性,他們往往是在發現孩子不會講話,或是不會走路,或是接到託兒所投訴孩子經常不合羣,才前去求醫。

  她說:“許多家長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時是否達到這些指標,因爲他們都趁孩子玩耍時,忙着做自己的事。現代家長也經常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電子遊戲,或報讀許許多多的課程,導致孩子們缺乏創意玩樂的自由時間。”

  胡嘉玲指出,孩子不會玩耍並不完全是家長的錯,這些孩子往往天生就發育得較慢,但是如果家長多加留意,從旁督促和指導,是可以幫助孩子改善許多的。

  她認爲,玩樂對兒童成長益處很多,可以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創意、自信心、同情心、想像力、社交能力、平衡感、時間空間觀念、手指靈活度、邏輯思維、選擇與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她說:“如果兒童不懂得玩耍,無法通過玩耍把自己的思維搬演出來,要用文字來表達就更難了。研究顯示,很會玩的孩子,講故事的能力會比一般孩子強,也比較能夠有條理地敘述自己在學校的經歷,不會講得東一塊西一塊。”

  可能是自閉症

  此外,不會玩也可能是自閉症的徵兆之一。到竹腳兒童發育中心接受玩樂治療的兒童當中,有三分之二在接受進一步檢查時,被診斷爲自閉兒。

  柯佳慧在小女兒15個月大的時候,發現她完全不會說話,叫她名字無反應,經過醫生診斷,發現她患有自閉症。

  她說:“我的大女兒很正常,所以我沒想到小女兒會有自閉症。她的情況不是很嚴重,因此不會很明顯。幸好可以及早發現,通過治療,改善她的行爲。

  柯佳慧透露,小女兒接受治療後,平衡度變得較好,手指更 靈活,想像力、集中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改善了,也能夠和家人一起玩了,不再完全處在自己的世界。

  她說:“雖然和其他同齡孩子相比,她還是發育得較慢,但是我比較懂得如何教導她,並幫助她發揮長處。例如,她雖然不太說話,對圖像卻較敏感,因此我就事先準備好各種圖像,如不同食物的照片,她就可以把圖像拿來,表示這是她要吃這樣東西。”

  從玩耍看心智

  職能治療師會讓這些小病人在她面前玩樂,並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從中瞭解他們是否符合那個年紀的發育指標。

  胡嘉玲舉例說,一個4歲的兒童在玩耍時,必須能夠達到的6大指標包括:

  *一物多用:可以把一支筆想像成幾種東西然後玩耍,例如把筆當作湯匙或槍或飛機。

  *行動次序: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先後次序,如爲娃娃沖涼,得先脫衣、然後才沖涼,然後再穿衣。

  *主題:玩耍時,自設並貫徹同一個的主題,例如購物或到動物園或參加生日會

  *社交:可以和他人一起玩,爭玩具也懂得如何與對方“談判”。

  *角色扮演:例如扮演媽媽、老師或醫生

  *擬人化:把娃娃或小熊或機器人擬人化,嘗試從對方立場思考,例如瞭解娃娃也會傷心,或與小熊分享玩具。

  職能治療師會觀察小病人在哪方面較弱,爲他量身設計一系列玩耍項目,並教導家長如何在家中鼓勵小病人玩耍。病情較嚴重的需每星期得到竹腳兒童發育中心,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來玩上45分鐘。

  胡嘉玲透露:“有的家長認爲只是來玩很浪費時間,就不來了。也有家長要求我們教導孩子學認字、寫字。當遇到家長對這項學玩治療不認真,我們也沒辦法。” 

  不過,也有一些家長,即使孩子已經康復,也仍然不放心,希望繼續帶孩子來複診。

  胡嘉玲說:“其實最好的玩耍環境是在家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放輕鬆,不要擔心孩子會把地方弄髒或弄亂。玩具的玩法可以多變化,家長可以讓孩子發揮創意來玩,不必拘謹於指定玩法。玩具不用多,日常的一些雜物,如布料、木棍、盒子、罐子等,只要確保乾淨和安全,都可以是很好的玩具。”

  家長!讓孩子玩吧

  訪問時,聽到一個陪伴孫女接受學玩治療的祖母,正在罵跳來跳去玩樂的孫女:“現在玩就夠了,回家不要再玩了。”

  許多現代兒童,的確缺乏玩樂的設施、環境和機會。原本應該活潑蹦蹦跳眺的孩子,在成人施加的壓力下,必須循規蹈矩,寸步不敢偏離。

  家長工作忙碌,沒時間陪 孩子玩耍,爲了補償孩子,家長反而買一大堆的電子遊戲機等商業化的玩具。這其實雙重剝奪了小孩玩樂的時間。

  許多玩具都有指定玩法,而且零件配備周詳,玩起來缺乏想像空間。

  因此,現代兒童玩具固然多,但往往卻導致他們較少機會發揮創意,使他們變得更“不會玩”。

  也有一些家長認爲玩樂很浪費時間,寧願孩子用空閒時間去上補習班、心算班等,把孩子的時間表擠得滿滿的。家長心態:讀書比玩重要

  許多家長的心態是,小孩子會不會玩,有什麼重要的,長大會讀書就好了。

  外婆以前喜歡種水梅,經常利用繩子等工具修改它的生長方向,以製造一些造型姿勢。

  她說,這必須趁枝幹還很嫩的時候進行,如果等到枝幹硬了,就很難改變了。栽培一個人,原理應該也是一樣的吧,要教導創意、禮貌、價值觀,都得趁年輕。

  其實,玩耍是門深奧的學問,因爲小孩處於知識吸收能力很強的年齡,在玩耍的過程中,方向感、空間時間的掌握、溝通技巧、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解決問題等知識,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孩子的囊中物。

  缺乏玩耍機會的孩子,也因此缺少掌握這些有用技能的機會。因此,爲孩子提供良好的玩樂環境、設備、玩伴,都“並非兒戲”,值得每個家長仔細考量。

  當然,要陪孩子玩,或要讓孩子盡情地玩樂,的確是相當累的一件事。

  陪1歲多的兒子玩耍時,我不是忙着撿滾到椅子下的球,就是陪他滿屋子跑、上下樓梯。玩耍後,還得爲他一一收拾玩具,有時他心情好,來“幫我收拾”,這時更有得忙的,因爲我們纔剛收好,他又一併兒全倒出來玩了。

  但是,看到他經常突發奇想地,用我完全沒想過的方法來玩一些玩具時(例如把玩具杯子拿來當鞋子穿),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創意。

  經常帶他到組屋樓下和鄰居小朋友玩,不單他的社交能力進步、懂得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就連我的社交能力也進步了,以前完全不認識的鄰居,逐漸熟絡起來。

  玩耍重要嗎?社會對於小孩是否會玩耍,大概不會太重視吧,甚至可能越不會玩的孩子,反而被公認爲更乖。

  但是,成人的社會是殘酷的,如果不從小就學習玩耍,長大後無法適應社會上的“遊戲規則”,必然處處碰釘子或吃虧。

  所以,家長們,與其不斷逼孩子讀書,不妨想一想,孩子玩得夠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