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乖”孩子傷得最重,“懂事”的孩子最可憐

“乖”孩子傷得最重,“懂事”的孩子最可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些孩子確實,他們在說着成年人的話:

見了叔叔會問叔叔好,見了阿姨會跟阿姨打招呼,平時還會關心老師、關心媽媽……

以成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孩子確實顯得乖巧、討人喜歡。

從我收到的幾十萬封來信當中,我就認識了這樣一個小女孩

她的懂事和乖巧,居然到了讓幼兒園老師都覺得不安的地步。

1 讓人心疼的乖巧

這個小女孩,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特別愛誇獎她,入園第一週她就成了小班的“每週之星”。

她雖然也是第一次去幼兒園,但完全沒像別的孩子那樣哭,不但不哭,還幫着老師安慰別的小朋友,幫他們擦眼淚呢。

可是沒過多久,老師就發覺不對勁了。

這個孩子自尊心特別強,做事過分小心翼翼,不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她顯得過於“懂事和成熟”,說出來的話讓人非常吃驚。

比如:中午吃飯,老師並沒有說她吃得慢,但她看到老師走過來就主動說:“老師,我在加油吃飯,我會好好吃的,加油!”

比如:她第一次上廁所不會上(媽媽的來信解釋說,因爲在家裏都是用馬桶,因此不會用學校的蹲坑),褲子弄溼了。老師教了一次,她會了,之後每一次她都要告訴老師說:“老師,今天我沒有弄溼褲子。”

比如:下午睡覺,別的小朋友都要求老師拍拍,想讓老師來哄哄自己。而這個孩子會說:“老師,你很辛苦的,很累的,你不用拍我了。”

“乖”孩子傷得最重,“懂事”的孩子最可憐

後來,幼兒園老師告訴孩子的媽媽,從孩子的眼神裏能看出來,孩子其實非常渴望被拍着睡覺,渴望被關注,但是她不直接說,卻總是選擇用各種迂迴的方式來表達。

老師說:“我從教二十年,從沒見過這樣的孩子,不哭也不鬧,這麼會看臉色,會討好人。小小年紀,這樣太辛苦了,壓力會很大,對今後成長可能不利。”

我爲這個孩子感到慶幸,身邊有這樣一位有經驗、有愛的老師,給媽媽提了醒。

同時,也爲她感到心疼,可以說,她是“懂事乖巧”的極端代表,而她這樣的表現一定可以從家庭中找到根源。

2 孩子異乎尋常的懂事,從哪裏來?

這位媽媽在給我的來信中,詳細描述了她的家庭情況,孩子問題的成因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孩子是我媽一手帶大的。我媽脾氣很大,凡事只要不符合她的意思,全部都不可以。

我長這麼大了,逛街、會朋友都要經過我媽同意,否則不可以。

所以,我女兒小小年紀就必須懂得看外婆臉色,因爲外婆沒有一天不罵她。

如果她和外婆因爲看電視節目或者睡覺起衝突,外婆最後肯定是要用暴力讓女兒屈服。

人家是隔代寵,但在我媽身上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且我女兒可能也清楚地意識到,我們家外婆說了算自己能不惹外婆生氣就不惹,同時她爲了避免媽媽和外婆吵架,就更得乖巧。

這個“乖”孩子的情況,真是讓人有“觸目驚心”的感覺。

她的“成熟”“懂事”實在令人不安,給人一種高樓在脆弱地基上可能隨時坍塌,花蕾在春寒料峭中可能馬上萎靡的憂慮。

3 表面乖巧懂事,心理殘破不堪

這個孩子已經嚴重丟失自己,她表現出和年齡不相符的“懂事”“禮貌”“關心”等等,本質上是對自己的扭曲,是這個孩子長期不被尊重,心理邊界被長期侵犯,個人意志被長期踐踏的後果。

這個孩子表面的“懂事”,都是在討好別人,儘量讓別人舒服,以委屈壓抑自己來迎合別人。

所以實際上,這個孩子不但不懂事、不成熟,而且心理已經開始殘破。

如果孩子每天在肉體上受折磨,渾身傷痕累累,我相信沒有父母能夠坐視不管;

但孩子每天在心靈上受折磨,卻不是所有父母都能用心去看,看見孩子作爲一個小小的人,如何在小心翼翼地躲避傷害,如何在驚恐中戰慄,如何在竭盡全力地掙扎……

“乖”孩子傷得最重,“懂事”的孩子最可憐 第2張

人生的終極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爲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獲得了幸福。

而這個孩子,在本該率真自我的童年時期,就被迫放棄成爲自己,她生命的能量無法用於正常成長,過多地消耗在了應付他人上。這種痛苦極爲深刻,可能會成爲攜帶一生的厄運和詛咒。

4 孩子乖,是討好壓抑,還是身心健康?

像上面提到的小女孩一樣,消滅自己的所有的慾望,消滅自己所有的個性,來做符合成年人世界中的規則和要求。這種“乖”實在是太可怕了。

當然,我們也見過一些孩子,他們對必要的社會規範或者父母的要求,也能順利配合,他們也是很多人眼中的乖孩子。

比如:在幼兒園,他們很少給老師惹事,也不常和小朋友發生衝突

比如:他們想吃的劣質零食媽媽不同意買,他們不會動不動就撒潑打滾

比如:在不允許大聲喧譁的公共場合,他們可以控制自己說話的聲音

比如:在成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不以壓抑自己爲前提,主動樂意地提供幫助

……

“乖”孩子傷得最重,“懂事”的孩子最可憐 第3張

所以,並不是說,孩子不聽話、頑劣反而是更好的表現,說明孩子養得好。

而是我們一定不要單純地陶醉於孩子聽話,一定要觀察你的孩子:他的“乖”到底屬於哪種情況?

是孩子是通過壓抑自己的想法,爲了討好成年人而表現出的“乖”?

還是孩子的心理從小被滿足得特別好,他根本不需要通過對抗來實現自己的意志?

這兩種“乖”,如果細心觀察,一定可以區別出來的。

比如,孩子聽話懂事時,是緊張的,眼神怯怯的,還是非常放鬆愉悅的?

如果你的孩子屬於後者,那麼它就是優質教育的結果。

如果屬於前者,那麼請好好檢查一下,孩子身邊最親密的成人,在跟孩子的互動中存在怎樣的問題,讓孩子有壓力,不能表達和實現自己的意志,而需要去扭曲自己,去迎合成人的需求。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