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D在1歲前就有過“被打”的情況,被一個快1歲的小女孩撂了一下。那時我知道,那個小女孩並不是真的“打人”,只不過想表達但語言不成熟,肢體動作重了一點。而且那個小女孩的媽媽後來處理的特別好,我們也就愉快解決了。後來,小D也出現過了打人的情況,我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干預,她的打人行爲被我及時扼殺在了萌芽期。

從今年春天開始,小D去公園更加頻繁了,真的會遇到那些所謂的“熊孩子”,大都4~5歲的樣子,霸佔着公用的鞦韆或者滑梯,別的孩子想玩就是不讓,然後“一言不合”就會打人。小D因此也被打過,當時她愣在那裏,明顯有點受驚了,臉上的表情分明在說,“爲什麼我會被打?” 但她只是自己一個人站在那裏揉揉,也沒哭,看了那個孩子一會,就默默拉着我離開了。

回家後,白天發生的這一幕一直浮現在我的眼前,特別是小D站在那裏不哭不反擊一臉驚愕的樣子,讓我還是挺心疼的,甚至讓我也有了一絲的懷疑,自己長久以來要求小D不可以打人、要對人友好真的是對的嗎?會不會導致她變成一個怕事不懂得自我保護的孩子呢?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被打,需要鼓勵打回去嗎?

這個問題我問小D的老師,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但如果問不同的家長,那肯定會分成非常鮮明的兩派。可見,這個問題也許真的不是非黑即白這麼簡單的。那我就說說自己的個人想法吧。

孩子的小小世界就是成人社會的縮影,他們現在每次和同齡孩子之間的互動,都是在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幫助他們今後更好地應對社會。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被打後該怎麼辦,也許就不會再計較於眼前的“欺負”、“吃虧”了,反而該想想,如何利用這樣的機會幫助孩子掌握更成熟的人際交往能力呢?

我們不妨先來想象一下在大人的“鼓勵”下打回去的孩子會出現哪些可能吧。也許他們從此以後就明白了“以暴制暴”;也許有的孩子本身就性格平和,即使打回去了,他們內心還是害怕的;或者他們沒打回去,於是就被家長貼上了“懦弱”的標籤;亦或者最終變成了兩個孩子打來打去,家長強行拉開的局面。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性,都沒有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應對被欺負的情況,而在成年社會中被欺負的情況(也許不是肢體的),又怎會少呢?

當然,開頭提到的我自己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對的,但好在,當我想明白教育的真正目的後,我的答案就變得清晰了。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第2張

教會孩子正當防衛方法-“我不是弱者!”

不鼓勵小D打回去,但這絕不意味着小D就是懦弱的。相反,這是一個最好的時機教育孩子,我們可以在維護自己權力的同時,仍然保持對他人尊敬。那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教小D很多回應的語言,也會在平時玩“過家家”時練習一下在公園常見的場景。

“不要!不行!不可以!”-這是最早期的簡單話語

“這是我的玩具!”-遇到搶玩具的情況;

“打人是不對的”、“拿開你的手”-遇到被打的情況。

學會自保和表達自我意願其實比打回去更重要。當孩子可以自己用堅定的態度明確地說出,“你不要推我!”,大多數情況對方孩子是不敢再有進一步作爲的,那在這個情境下被打的孩子不再是弱者了。而最關鍵的是,這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我都可以有理有節地捍衛自己的權力。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第3張

說出自己的感受,學會饒恕

孩子被打後內心一定會有情緒,鼓勵孩子說出來,可以幫助他們發泄委屈,學會饒恕,這樣能幫助他們下次再遇到問題更加心平氣和地解決。這是不少家長容易會忽略的,覺得當下解決了衝突就結束了,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將這些積壓的怨氣發泄在比他弱小的孩子身上。

其中學會饒恕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必備技能之一,這不容易,我們很多大人現在其實也在修煉中。有的孩子打人後,家人會干預道歉,那自然很好。但更多的時候,我們無法要求他人,所以我會更加主動地來幫助小D梳理情緒,讓她釋懷。

我通常都會這麼和小D說,“剛剛他打你了,他是想玩鞦韆,但你擋着他的路了,他不開心就打你。你很痛很痛,但你告訴他了‘不許打人!’他媽媽後來也教育他了,任何情況下打人都是不對的。”其實這樣,小D也就釋然了,而且她也明白以後自己遇到類似的情況也是不可以打人的。(題外話,用這樣的像講故事的方式和小D說道理特別有效,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哦)。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孩子被打後,家長該怎麼做? 第4張

現在校園霸凌日益早齡化,現在每次在公園遇到這些衝突,我都會看成一個機遇,至少這是在我看護下,小D可以安全演練如何面對的機會。我不可能永遠保護小D,她總有一天需要獨立面對解決衝突。而我能做的就現在開始教會她面對衝突的正確態度:積極面對,有理有節,不惹事但絕對不怕事!

大J叨叨叨:

現在小D在公園遇到的這些衝突還談不上“霸凌”,所以我個人覺得有勇氣去直面,說出自己的想法,呵斥對方的行爲很關鍵。但如果遇到真正意義上的“霸凌”,有時選擇離開也是一種積極面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