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富養”,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富養”,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徐桂鳳

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

工作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兒童發展與障礙中心,擅長兒童生長髮育諮詢及指導、兒童心理行爲問題評估、諮詢及治療、家庭親子關係諮詢及指導。

我的一個朋友,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就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曬買給娃的各種新玩具的照片,或者娃被各種玩具包圍的照片。據她說,她家女兒的芭比娃娃就有幾十個,各種動物公仔多到家裏塞不下,每個月都要花很多的錢來買這些玩具,只要女兒看上的,她都會買回來,她的理論是:“不是說了嗎?女孩子要富養,她以後纔不會輕易被一點點物質給誘惑”。

我確實也聽過這個被討論很久也頗受很多父母認同的“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的說法,已經不記得最開始那篇文章的作者和文章名字了,印象很深刻是其中關於女孩養育部分,大概的意思是:女孩子就要富養,將來經受得住誘惑,沒有那麼容易被騙走。

當時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沒有當媽,第一反應是覺得很有道理,有句話不是說了嗎?“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但是其實並沒有深入去想“富養”的真正含義。

後來斷斷續續聽人聊起來“窮養富養”都是比較多的集中在“物質富養”上,比如有的朋友說:“你生兒子還好,反正男孩要窮養,我就慘啦,一個閨女,人家說要富養,經濟壓力比你大多啦!”

有個朋友,給女兒穿朋友女兒小時候的舊衣服,然後她的另一個朋友就告誡她:“女孩子要富養呀,你這麼節省,給她穿舊衣服,她以後搞不好會因爲一身新衣服就和別人跑啦!”……

言外之意,如果女孩子小時候的物質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長大之後就會很容易被物質條件誘惑。乍一看這種說法好像蠻有道理的,尤其是經常看到一些網絡新聞說,哪些女孩子特別拜金,哪些女孩子容易被物質迷惑雙眼不走正路,哪些女孩子爲了傍大款和男友分手啥的,就總有人很惋惜地來一句:“所以說嘛,女孩子一定要富養!”

“富養”,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真的是這樣嗎???

舉個實際的例子。一個小姑娘,從小父母千嬌百愛,盡一切可能滿足她的要求,從來不知道爲了某個布娃娃日夜期盼是什麼滋味,從來沒有體會過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某個願望時的甘甜。

某一天,父母老去,自己已經長大要獨自面對生活,因爲父母的支持,衣食無憂,生活小康,但是新的名牌包包和首飾,層出不窮,豪車別墅也讓她非常眼饞,這些都是父母沒有辦法一直爲自己提供的,可是自己的工資無法負擔,過慣予取予求的生活,又覺得自己完全值得享受這些物質條件。

這個時候,有個所謂的“物質誘惑”近在眼前,難道這位從小過慣予取予求生活的姑娘就一定比某位成長於困苦家庭的姑娘更具抵抗力?當生活出現變故(要知道人生無常啊),這位姑娘就一定會更加從容面對物質生活的限制,在逆境中奮發?我看未必。

換個角度來看,我有好多的女性朋友,成長於農村地區或者某個收入一般的工薪家庭,她們無法從父母那裏得到各種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是她們從父母那裏學習到了怎麼在有限的物資下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的夢想,如何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向上的心態。

她們一路走來,生活中有一帆風順,有人生困境,但是,她們可以在順境中不張揚肆意,在逆境也能向上樂觀。

其實,如果將“富養”僅僅理解爲“物質豐富”,這個說法是有概念偷換的,因爲這種解釋是將幼時富足的物質條件作爲孩子長大以後是否能抵制物質誘惑的唯一條件了。要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其發展的因素特別多,沒有哪一個條件是能夠完全絕對孩子的發展軌跡的。

這很好理解,如果只是強調要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沒有注意孩子“抗擊打能力”的培養,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好事。所有的得到都無需任何代價,一切都理所當然,等到將來長大後,發現物質的享受是沒有盡頭的,總有自己沒有經歷過的,總有父母沒有辦法提供到的,但是自己既不具備努力獲得更好物質享受的條件,又無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會不會更容易出現被物質條件引誘的情況呢?

我的一位朋友,她的記憶中永遠都有一本小學生作文選無法忘卻。她出生成長於農村,大概在三年級的時候,在縣城的新華書店看到一本作文選,封面上是一個穿着裙子的小女孩燦爛地笑,非常喜歡。但是那時她們家正處於經濟困難的時候,媽媽基本上都是一分錢當兩分錢來花,所以她摸了很久,還是沒有提出要買的要求。再然後,某個她生日的早晨,在媽媽的示意下,她打開衣櫃,櫃子裏整整齊齊擺放着一疊新的作業本,作業本的上面,是那本作文選。她的媽媽告訴她,因爲她每天放學後幫忙種菜,幫忙挑選要拿去菜場賣的菜,所以媽媽有了多餘的錢去買那本作文選作爲她的生日禮物。

這是這位朋友和我聊起“富養女兒”時和我談及的往事,她感慨頗深:“這個生日一直是我最難忘的,哪怕後來家庭條件好了,我收到更多昂貴許多倍的禮物,我都沒有太多印象了。這本作文選給我的意義其實早已超越了它本身,每次想到它的時候,我所想起來的都是那天早上,睡眼惺忪中看到的我媽媽的溫暖容顏。因爲這件事情,我感受到媽媽對我的愛,也相信:無論多困難的時候,我都擁有努力的權利!”

“富養”,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第2張

我覺得真正的“富養”,父母反而要避開一味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誤區,而是應該注重精神的富養:

第一、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陪伴,讓孩子的精神富足。

如果只是一味忙碌工作,無法給孩子的成長足夠的陪伴,只是彌補性地給孩子買一堆玩具衣物,孩子內心對於父母親密的渴望沒有被滿足,各種幼年時的依戀不良、安全感不足就會表現出來,而這些是豐富的物質條件無法彌補的。

第二、窮養富養,不在於物質的絕對值多少,不在於家庭的貧富,而是要讓孩子的內心有富足感。

一個被過分克扣物質的孩子,內心很容易產生匱乏感,難以分享,難以獲得滿足,一個被隨意滿足任何要求的孩子,驕嬌二氣常常也會伴隨出現。

比如我那位朋友的例子,在很多人看來,一本作文選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當自己努力後,媽媽從緊張的生活費裏擠出錢來買給她,這對於她來說,內心是滿滿的暖暖的。試想,如果媽媽看到她想要,就不顧現實,立即滿足她,她的感受會是一樣的嗎?就一定在以後的生活中更能經受住誘惑,更能自立自強嗎?換個角度,如果媽媽看到她想要,無論如何都不給她買,作文選會不會成爲她童年一想起來的遺憾呢?

我們不是她,不知道真正的結果會如何,但是,無論我們的家境如何,我們完全都可以做到讓孩子的內心富足。很多時候,孩子想要的不是一件多名牌和昂貴的裙子,她喜歡的只是任何一件有着漂亮小花的裙子,孩子在意的也很可能不是玩具多貴,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而是任何一個可以和爸爸玩互動遊戲的玩具……也就是說,重要的不是價值本身,而是我們如何應對孩子的物質渴望,以及我們能伴隨着物質的給予,還能爲孩子提供什麼?

孩子想要的東西,不需要竭盡全力也不能獲得,也不是予取予求,付出對應的孩子能力範圍內的努力就能得到,我覺得“剛剛好”。

當然,特殊的日子,爸媽出差歸來、生日、兒童節……這些特殊的日子,父母給的“驚喜”也是必要的。

“富養”,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第3張

第三、“富養”孩子的人生體驗

讓孩子的人生體驗更寬,並不需要通過帶孩子去旅遊,帶孩子去各種高級餐廳,高級宴會,而是讓孩子體驗各種酸甜苦辣,這些我們每個父母都能做得到,無論你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的高低。

比如,哪怕你們生活在農村,物質本身並不富足多樣,但是你仍然可以帶孩子體驗農活的辛苦,飼養牲畜的樂趣,一個草蚱蜢的歡快,幫助他人的滿足,通過努力獲得讚賞的欣喜,遇到挫折時的堅持或者靈活轉變策略,做錯事情要承擔的責任,對規則的遵守……

更寬更廣的人生體驗,讓孩子的“心理韌性”更強大,適應性更強,其實男孩女孩都適用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