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相愛容易相處難!“假日父母”如何與寶貝更親密?

相愛容易相處難!“假日父母”如何與寶貝更親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準備1:設計貼心的環境

資深諮商心理師林世莉建議,在準備帶孩子回來前,父母可以帶着孩子一起選購用品、佈置新房間,讓他們對新環境有參與感,“這個書桌是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買的”,慢慢從物品中建立彼此的連結。也可藉機帶他們認識爸媽家的環境,知道廚房、廁所等位置。

資深的〇~六歲國際蒙特梭利指導員周惠華建議,環境上可依照孩子的身高與年齡,預備適當的居家環境。比如孩子身高一百公分,把家裏一百公分以下的空間儘量清空,把平常他們最常使用的玩具和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矮櫃子;冰箱下層擺放最愛的食物。備妥小桌椅、小馬桶和遊戲空間,讓他們很安心的在新環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準備2:緩慢、重迭式的移轉

嫁接計劃不是搬家,不可能一兩天就完成。最好畫出一段夫妻可調整配合的時間,分階段、漸進式的增加孩子回家的天數,每星期多增加一、兩天。友緣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建議,爺爺奶奶也可以一起跟孩子到新家,安定他們的心情,然後在生活上逐漸把主導權移轉給父母,慢慢退出孩子的平常生活圈。

相愛容易相處難!“假日父母”如何與寶貝更親密?

準備3:家庭生活優先學校生活

大多數孩子被接回家的同時,會直接被送去上幼兒園或小學,但家庭生活的適應纔是優先重點。小小孩面對壓力可能反映在生活能力的退化症狀,本來已經會的瞬間忘光,情緒也比較難以安撫。

假日父母杜凱如剛把一歲八個月的兒子接回臺北。一開始,兒子每天半夜醒過來,找不到奶奶就哭鬧不休,“歡”了一星期才停。若退化症狀慢慢恢復正常,表示孩子已經通過第一階段考驗,便可以考慮進入學校生活。

宜家蒙特梭利托兒所負責人莊健宜建議,〇~三歲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應先讓孩子適應家庭的生活,父母再陪着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學校扮演孩子和父母間的橋樑,增加親子共處的話題,而不是把照顧主權又丟給學校老師。

準備4:允許孩子跟原照顧者撒嬌

孩子跟原本的照顧者一定有深厚依附情感,父母若能關照到孩子的捨不得,將可縮短雙方的適應期。

媽媽做了整桌菜給兒子吃,兒子吃了一口就跑去打電話說:“奶奶,媽媽煮菜好難吃,我喜歡吃你煮的。”媽媽該怎麼做?這是發生在林世莉身上的真實案例。

她瞭解,其實兒子在跟奶奶撒嬌,而且她真的把兒子照顧得很健康。所以她不生氣、不怨誰,話筒接過來用請教的口吻說:“媽媽,你趕快教我怎麼煮!”時時提醒自己,這不是跟誰爭寵的時機,跟兒子站在同一陣線,把榮耀歸給奶奶,才能趕快贏得孩子的心。

相愛容易相處難!“假日父母”如何與寶貝更親密? 第2張

準備5:生活習慣的漸進修正

一開始的適應期,父母記得提高自己的寬容度與耐心,給孩子時間融入新生活,從小小的生活習慣做起。“孩子剛帶回來,總覺得他動作怎麼那麼笨拙,那是因爲你沒有看過他最笨的時候,”廖清碧提醒,沒親手帶過孩子的父母,缺乏了一起成長的歷程,寬容度會變低。

專家建議的策略是不採敵對姿態、不扮黑臉,與其整天想着,“他都幾歲了,應該會做什麼什麼”,不如把孩子的歲數暫時歸零,去“發現他們已經會的”。若他們愛看《海綿寶寶》,不能決斷的下禁看令。對小小孩,應用轉移焦點法,對大小孩則尊重其需求進行溝通,慢慢建立屬於自己家的規矩。永遠看到孩子小小的進步,給大大的讚美。

準備6:原照顧者也會有失落

臺語俗諺說“憨外嬤疼外孫”,因爲總有一天孫子會被帶回家,充分說明了隔代教養爺爺奶奶的辛酸不捨。

準備帶回孩子之前,父母一定得找時間跟爺爺奶奶深談,把感謝擺在最前面,並表示不是要切斷祖孫之間的連結,而是幫他們卸下照顧的重責大任。未來更會常常帶孩子回來探視,把含飴弄孫的位置還給他們。

面對家裏突然多了一個“新”成員,夫妻舊有的生活步調肯定會混亂和辛苦。先給彼此打一劑預防針,在可預見的變動中安定自己,一起建立新生活節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