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永遠都不會聽話!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永遠都不會聽話!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優優在吃飯前看到了生日蛋糕,便忍不住要吃。我和孩子奶奶都不同意,說等正式開飯後再切蛋糕。只有爺爺寵她,拿起刀就切下一塊。沒想到爺爺手一抖,切壞了蛋糕上的巧克力餅乾。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永遠都不會聽話!

優優看到後立馬不高興了,開始嗚嗚地抽泣,然後慢慢地大哭起來,爺爺奶奶怎麼勸都收不住。我還在廚房忙活,本就有些手忙腳亂,優優這麼一鬧更是讓我有些急躁:“只是一塊餅乾而已,碎了也可以吃,有什麼好哭的?”可誰想她哭得更起勁!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永遠都不會聽話! 第2張

優爸走過去抱起優優:“優優是不是因爲餅乾切壞了覺得很傷心啊?”

優優點頭。

“優優是不是很想吃那個巧克力餅乾啊?”

抽泣着點頭。

“爸爸可以幫優優拼好餅乾,但是優優要忍住不哭哦。”

再次點頭,哭聲停止。

優爸用奶油做底,重新拼好餅乾。看到重新拼完整的餅乾,優優一雙眼睛似乎在放光。

吃完飯後,優爸開始跟優優講道理:“雖然餅乾碎了的確是一件很讓人難過的事情,但是也可以不用大哭大鬧,因爲我們可以想辦法把餅乾救回來。即使是碎掉的餅乾也可以吃啊。爺爺最疼優優了,優優哭得那麼厲害,爺爺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優優去抱一抱爺爺,好嗎?”

我冷眼旁觀着,不得不佩服優爸這“欲擒故縱”的手段:“小哥,不錯啊!”優爸調侃:“拜讀了您那麼久的文章,也該出師了。”

2

美國電影《怦然心動》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小女孩朱莉爲了阻止伐木工人砍去她心愛的梧桐,坐在樹上不肯下來引來整個鎮子的圍觀。

最後,朱莉爸爸來了,他爬上樹與女兒展開了一段這樣對話:

爸爸:乖女兒,該下來了

朱莉:爸爸,求你了,不要讓他們砍樹

朱莉: 在這裏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爸爸:沒有什麼美景比我女兒的安全更重要!

朱莉:我不!

爸爸:朱莉安娜,是時候下來了。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永遠都不會聽話! 第3張

衆目睽睽之下,爸爸依舊淡定從容,溫柔而堅定地勸服女兒下來。

他並沒有以一種憤怒與否定的態度呵斥孩子:“不就是顆樹嗎?”或者用恐嚇的語氣給孩子下命令。而是一面溫柔着傳遞着愛與擔心:“在爸爸心裏沒什麼比你更重要”,一面堅定重複地告訴朱莉規則:“即使你再捨不得這棵樹,但是時候下來了”。

3

優爸和朱莉爸爸都做到了一點:與孩子共情。

所謂“共情”,就是能夠設身處地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有些事情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但是在孩子眼中卻十分重要。

比如優優因爲一塊碎了的餅乾大哭不止,那是因爲他們對“物”的認知剛剛開始,不僅僅是餅乾碎了,而是他們的認知被否定了。大人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孩子並不明白餅乾碎了不影響“它還是餅乾”“它還能吃”這個事實,只是覺得餅乾就應該是完整地吃掉。

在優爸和朱莉爸爸的眼中,孩子是獨立且值得尊重的個體。他們相信孩子每一個令人不解的情緒與行爲背後,一定有合理的原因。在沒有得到真實的答案前,他們並不想隨意指責、評價,而選擇用愛與理解,打開心門,傾聽心聲,從而找到問題的關鍵。

父母做不到這一點,孩子永遠都不會聽話! 第4張

大人比孩子成熟,大人應該主動發現孩子哭鬧錶象下的原因:是情有可原還是無理取鬧。然後冷靜思考應該採用什麼方法,是安撫還是彈壓。

大人不能被孩子的負面情緒左右,失去冷靜和客觀。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時,更多是以吼的方式大聲喝止。其實父母更應該做的是身體力行地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和疏導自己的負面情緒,如何解決問題。這並不是說小孩永遠打不得、罵不得,但是小孩一哭或是不聽話就打就罵肯定是一種粗暴的教養方式。

打罵和共情,兩種不同的方式也許都能讓孩子順從,但卻會帶來不同的心理影響。

選擇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尋找原因,信任孩子,必將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從而學會自我管理。反之,一味的指責、打罵,喚起的則是孩子的懦弱膽小、逆反暴躁和心理失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