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長必讀:父母如何演繹好4種角色

家長必讀:父母如何演繹好4種角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5.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時候遇到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束手無策。因此,父母演繹好以下4種角色非常重要,一起來看一看。

家長必讀:父母如何演繹好4種角色

嘗試在孩子面前轉換角色,可謂是父母的良苦用心。不過要想做好每一個角色,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我們不妨就拿前面曾經提到過的四種角色來做個分析,看看每種角色中最需要把握的核心內容和容易產生的角色偏差是什麼。

  父母角色:

在這個天經地義、與生俱有的角色中,我們可以重點去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愛的需要等等。給孩子充足的愛、給孩子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這個角色中最不可忽視的三種責任。

這個角色容易發生的偏差一是不能給孩子充足的、無條件的愛;二是對孩子溺愛。我們很多的父母親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設置了太多的條件:比如漂亮、健康、聰明、活潑、學習好、懂事等等,一旦孩子與這些詞語不相干的時候,父母的愛就大打折扣。同樣,溺愛,也成爲現代父母一種病態的愛。有條件的愛和溺愛都有可能扭曲孩子的心靈。

最近我在看《中毒的父母》,書中寫到了很多早年經歷中缺少愛和安全的個案,在成年時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而有一項來自美國監獄的統計報告:85%的刑事犯,童年沒有得到愛的滿足。

而在美國心理學家霍妮的《神經症的文化決定論》一文中,也闡述了在早期的童年經歷中,如果一個孩子缺少足夠來自父母的愛,那麼孩子就容易產生不安全依戀、焦慮等情緒情感特點,而這些特點在未來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人際模式、情感關係以及心理健康。

  老師角色:

當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時,我想我們可以重點去滿足孩子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需求。教給孩子生活和自我保護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引導和培養孩子發現、研究、創新的興趣和才能,傳遞人生經驗,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個角色容易產生的偏差是父母本身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侷限性導致無法起到正確引導,更甚者,很多父母使用了錯誤的知識或者錯誤的教育方式泯滅了孩子的天性和求知慾;扼殺了孩子的才能和創造力,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

我親眼看見過很多的家長[微博],在孩子做功課或者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會在一旁指手畫腳,一不如意就責備加批評。他們自以爲這是對孩子的“認真負責”,素不知,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僅讓孩子學得趣味索然,而且讓孩子變得毫無責任心和自覺性。

在這個問題上,陶行知先生早就看得清清楚楚。陶先生最早把孩子稱作小小研究生、小先生。意思就是孩子的研究和學習能力遠遠超過我們這些成人。陶行知先生曾經批評那些不懂孩子的父母和老師:你這糊塗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愛迪生。

  朋友角色:

人之所以需要朋友,是因爲在朋友面前我們可以平等友愛,可以敞開心扉。所以家長要想做孩子的朋友,首先要滿足的就是孩子希望獲得尊重、友愛、平等的需求。雖然我們創造了孩子的身體,但是他們永遠擁有一個獨立的靈魂。和孩子做朋友,和他們平等地對話,瞭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感受;讓他們有機會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當你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尊重孩子的意見並協商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個角色容易出現的偏差:用自己的價值觀標準去衡量孩子的世界;用自己的行爲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爲。

在一個運用NAC技術進行行爲矯正的培訓活動中,培訓師問一位想要改變孩子行爲習慣的母親:你認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母親說:最重要的是好好學習;培訓師又當場問那個孩子:你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孩子說:好朋友。這就是母親與孩子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不能說誰的價值觀有什麼不對,而是當父母和孩子的價值觀不同時,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說明孩子一定應該服從父母的。除了彼此理解和尊重,我們別無選擇。

在對待孩子情感問題,隱私問題這些方面,做父母的很容易發生無法真正平等和民主這樣的問題。而事實上,尊重別人的內心世界,包括孩子的內心世界,反映的正是家長們情商高低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很多中國父母應該補上的一堂情商課。關於這一點,在後面的情商訓練一關中,我們可以重點來討論。

  學生角色:

甘拜孩子爲師,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或許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開個做學生的頭,但是潛意識裏的“家長形象”會深深地主宰着我們難以真正做到把一個孩子當作我們的老師。而這個角色重點要滿足的是孩子那種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而這種滿足或許可以成爲通往孩子自信和快樂的一扇大門呢。

這個角色容易發生的偏差:端起家長的架子放不下來;否認孩子比自己行!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不願意通過學習獲得成長。

我的訓練營裏曾經有一個聰明極了的男孩,任何活動環節中,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和大家分享他的收穫,而且他每次所講的都直指我心。我和他一起快樂地跳過一曲《你是我的玫瑰》,我們倆和諧默契的舞姿讓在場所有的同學都鼓起掌來。可是這個男孩在家裏生活得很不快樂。因爲他的聰明總是使他身邊的大人體味到“爭不過”一個孩子的尷尬。這種尷尬每每以“打壓孩子”收場。比如說這個孩子在報紙上讀到關於保鮮膜有毒的文章,他會動手撕下爺爺蒙到菜碗上的保鮮膜,但是因爲他的這一舉動給大人們帶來了不便,便被不問青紅皁白地呵斥和否定。他的委屈讓他爲自己爭辯,於是他又被扣上了“不懂事、沒有禮貌”的帽子。每當他壓抑過頭的時候,會記得給我撥個電話。一看見手機來電顯示他的名字,我的心裏總會涌起一個念頭:是不是他又受了什麼委屈?不知道他的執着和聰明還能堅持多久?

什麼是家長真正的權威?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我想,簡單的說,真正的權威應該是讓孩子心服而不是口服吧。

父母需要轉換的角色還遠遠不止這一些,有些家長可能會有意去扮演,有些家長可能是在無意間成爲了一個角色。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都要以滿足孩子的多層次的需求爲目的而靈活地運用和整合各種角色,如果發現自己有角色偏差或者角色缺陷,要及時地學習提高和彌補。當然,能夠意識到這些偏差和缺陷本身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只能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才能去提高。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