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白溝行王安石翻譯

白溝行王安石翻譯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溝行王安石翻譯,王安石是宋朝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文學家,我們學習過很多首他的作品,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首白溝行,來看看詩人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什麼內容吧。

白溝行王安石翻譯

白溝行

王安石 〔宋代〕

白溝河邊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馬常來射狐兔,漢兵不道傳烽燧。

萬里鉏耰接塞垣,幽燕桑葉暗川原。

棘門灞上徒兒戲,李牧廉頗莫更論。

譯文

白溝河是宋遼交界的邊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遼國使臣的事情。

遼國人常常藉口打獵親侵擾邊界,邊界上的駐軍卻不知道點燃烽火發出警報。

邊塞護衛着廣闊的農業生產地區,幽燕兩州韻蠶桑生產又佔宿極重要的地位。

可是邊界上的守將對此毫無所知,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當兒戲,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頗那樣的良將,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白溝行王安石翻譯

註釋

白溝:宋遼之間的界河。西起沉遠泊(今河北保定市北面),東至泥沽海口(今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連,彎彎曲曲達900裏。

蕃:指遼國。塞,邊塞。

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遼交納大量銀絹以爲“歲幣”,兩國歲歲通使往來。故詩中雲“年年事”。

蕃馬:指遼國軍人。射狐兔:狩獵野獸,實際是指遼軍越境騷擾。

不道:不說,不認爲有必要。烽燧:烽火,邊境上報警的信號。《漢書·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息。”文穎曰:“邊方備胡寇,作高土櫓,櫓上作桔皋,桔皋頭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舉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煙,曰燧。”這兩句說明宋軍對遼國的防禦十分麻痹鬆懈。

鉏(chú):同鋤。耰(yōu):古代用來平整土地和覆蓋種子的農具。接塞垣:延伸到了邊界地區。

白溝行王安石翻譯 第2張

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帶地區。桑葉:代指農桑,即莊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綠。這兩句敘述經過遼國佔領區所見的情景。幽燕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片沃土現在卻成了遼國的糧倉。

棘門:原爲秦京宮門,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公元158年,匈奴大舉進犯,漢文帝派遣徐厲駐守棘門、灞上:在今陝西西安市東面,是軍事要地,文帝令劉禮領兵駐守。同時,文帝又派周業大駐兵細柳。細柳在今咸陽市西南渭河北岸。文帝在巡視了三個駐地以後,認爲細柳營軍紀嚴明,是不可侵犯的部隊,說“灞上、棘門軍,若兒戲爾,其將(即徐厲、劉禮)固可襲血虜也。”(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

李牧、廉頗:都是戰國時期趙國(都城在今河北邯鄲市)名將,都曾打敗過北方的強敵。這兩句是批評當時北宋派去防遼的邊將庸碌無能,鬆鬆垮垮,名爲防敵,實同“兒戲”,只是徐厲、劉禮之輩,更無法同李牧、廉頗相提並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