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奶粉知識 > 香港是如何監管奶粉?

香港是如何監管奶粉?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不少父母為了寶寶的健康,都會不辭辛苦的去香港採購奶粉。那麼香港奶粉和大陸的有什麼區別呢,香港又是如何監管奶粉,以至於大家都喜歡去香港購買奶粉呢?

香港是如何監管奶粉?

對於像奶粉這樣關乎嬰幼兒健康的重大民生問題,香港政府如何管理?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和其他商品一樣,香港政府也讓奶粉業自由競爭,政府的角色是制定規則,做好“裁判員”的角色,懲罰和清理不符規定的行為,並不主動參與市場。

香港既非奶粉產地,也沒有自己的奶粉品牌。政府不用糾結是否需要支援“主場作戰”的隊伍,不用以大規模撥款或注資等方式鼓勵本地品牌。自由港的背景讓歐美日澳等“奶粉大國”品牌在香港競爭,各施拳腳。

和其他食品一樣,奶粉需要受到《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和《食物安全條例》的規管,且有專門的《奶粉規例》分章。規例內容並不多,只在奶粉容器標籤、奶粉成分組合及類別(比如全脂奶、脫脂奶)上有細緻規定。比如對於標籤,規例指“穩固地貼在容器上或構成容器的一部分,其位置須在容器的側面或頂部,以收清楚可見之效”。

香港奉行自由貿易政策,進出口貨物都不用繳付任何關稅或增值稅(酒、菸草、碳氫油類和甲醇除外),報備手續也力求簡單便捷。一直秉承“大市場、小政府”的香港,對於奶粉的進口並不受限,數量全靠市場調節。但當市場失效時,香港政府也會出手調節,這也是2013年矚目的“限奶令”事件。

根據貿易署資料,2006至2008年香港用於36個月以下嬰兒的配方奶進口量維持在每年1500萬公斤的水平,但其後需求激增,2012年相關配方奶進口量增至4000萬公斤。對比同期香港出生數字17%的增幅,政府相信奶粉大多被水貨客運走,以滿足內地父母的需求。面對本地媽媽的缺奶呼籲,香港政府於2013年3月修改《進出口規例》,規定除非獲得貿易署發出的出口許可證,否則禁止從香港輸出配方奶,而出境人士無論香港公民或旅客,只准攜帶最多兩罐(1.8公斤)配方奶。此令一出,水貨轉執行為大幅減少,香港奶粉的進口量也隨之下降。

對於奶粉供應商,除了“限奶令”的打擊外,未來還要面臨更嚴格的銷售宣傳規管。早在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便制定了《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規管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品的不當宣傳。但畢竟,這只是一個指引,多年來香港的奶粉商純靠自我規管,導致的結果是,香港各大奶粉供應商只是在推銷6個月以下小嬰兒奶粉時稍微克制,對於大寶寶奶粉的宣傳仍然頗為高調,多方面暗示進食奶粉會在腸道健康、免疫力、腦部發育甚至視力上更有益。

以最近熱播的一款美國奶粉廣告為例,一名寶寶在幼兒園比賽中識字、繪畫都拿了第一,但身高卻是小夥伴們中最矮的。廣告中把寶寶身高落後的原因歸結為挑食偏食,從而引出該品牌的奶粉可以補充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並標榜自己獲得了“最多兒科醫生推薦”。

 

另一款奶粉的廣告則被消費者投訴指“觀看後不安”而被要求禁播。廣告由老牌“四大天王”之一的一位明星出演,暗示喝了該品牌的奶粉後寶寶即會流暢地演奏鋼琴曲,其表現比其他孩子更佳。

鑑於此,政府計劃訂立《香港配方奶及相關產品和嬰幼兒食品的銷售及品質守則》,並於2012年10月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收集各界對具體規管措施的意見。事實上,早在2010年,政府便禁止在公立醫院範圍內進行任何母乳代用品的銷售推廣活動,包括禁止派發奶粉贈品給產婦、禁止奶粉銷售代表接觸母親、禁止以文字或影象將奶粉美化等。

政府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提高嬰兒母乳餵哺率,確保奶粉等代用品的銷售和宣傳不會影響母乳餵養。衛生署資料顯示,過去十年公立醫院的初生嬰兒母乳餵哺率大幅提高,由2001年的60%增至2011年的83%。

初乳彌足珍貴,之後持續的母乳更是需要多方面條件配合。衛生署調查顯示,2010年出生的嬰兒,持續以母乳餵養至1個月、2個月、4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比例分別為60%、45%、34%、25%和10%。比例逐漸下降的背後,是都市生活、工作和家庭難以兼顧的窘境,以及奶粉餵養的流行。2013年香港有5.7萬嬰兒出生,嗷嗷待哺的小嘴令奶粉“戰爭”仍在持續。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