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4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演員馬伊琍曾經發過一條微博: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其中這一句“後悔那些睡眠訓練”,引發了很多網友討論: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2張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3張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4張

多數網友覺得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是對寶寶的“懲罰”,寶寶更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獨立,他們真的還小。

我贊成給予嬰兒睡眠幫助,不贊成對嬰兒進行睡眠訓練

一些關於睡眠訓練的文章,裏面提到的一些訓練方法,如

覺察寶寶犯困的信號

不要在寶寶犯困的時候給予過多刺激

不要過多搖晃阻止哭泣

仔細檢查容易導致孩子睡眠不良的生理原因(比如腹痛長牙等)

留意是不是環境變動(比如換保姆、搬家)給孩子造成不安

睡前一步步地創造舒適安寧、適合入睡的環境氛圍......

這些觀點都很好——只要是改善環境,和提升家長自身覺察力的方法。但是,我不贊成認爲“嬰兒有問題,嬰兒需要被改正”的出發點。

睡眠訓練,錯誤的,是心。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5張

生命渴望的是“被看見”,而非“被改正”

當一個生命,帶着極大的愛和信任投胎到一個家庭中,它最渴望的是被看見,是真實的自己直接被父母看到,而不是透過一堆所謂的“正確”數據來被評價和被矯正。

所以當我看到睡眠訓練文章中列舉的一堆睡眠和餵奶的時間表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恐懼——如果媽媽滿腦子都是這些“正確”的數據,那她還怎麼看見真實的孩子呢?

嬰兒在生命的最初,一離開和自己一體的子宮,就被父母透過“正確”數據比較;其許多自發地哭泣和吃奶的渴望,被評判爲“過於頻繁的”,“不必要的”,甚至是“要被訓練改掉的”——這是件多麼淒涼的事情:從生命一開始,父母就看不到你!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6張

冷漠的“哭聲免疫法”令嬰兒絕望

養育一個生命,對童年幸福的女人來說,很多困難可以自然而然地克服;辛苦是必然的,但她卻不會覺得自己做出了巨大犧牲,她享受親密的幸福感遠大於付出的辛苦感。

但若一位媽媽自己的童年很不幸,那麼孩子的出生則會引起她極大地焦慮。而一位焦慮的、無法臨在的媽媽,必然會使得嬰兒也無法安然入睡,頻繁夜哭。

一生跟蹤研究過6萬對母嬰關係的客體關係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說過:“不存在‘嬰兒’,只存在‘母嬰’”,因爲嬰兒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無法單獨存活。所以嬰兒的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精準反映母嬰關係的質量。

嬰兒哭泣,母親若能平和地、身心臨在地陪伴安撫,嬰兒就會很快平靜下來;若母親自身的焦慮也被促發,則其會想盡各種辦法希望嬰兒趕快停止哭泣,比如過度搖晃,轉移注意力等,這反而會讓嬰兒哭泣地越來越頻繁。

最嚴重的,就是使用“哭泣控制法”、“哭聲免疫法”,不斷在嬰兒哭泣時轉身離去,導致嬰兒在絕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靜,不再對外發出信號,將嬰兒對這個世界的信任與激情掐滅在了搖籃中。

但可悲的是,我們很多人認爲這樣的嬰兒是“懂事”的“乖寶寶”,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其實已經給嬰兒書寫了一生孤寂灰暗的生命底色。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7張

親密育兒優於所謂“科學訓練”

有些媽媽本來順着母性本能親密育兒,後來看了各種睡眠訓練的“科學主義育兒法”文章,開始恐懼自己的本能是錯的,在頭腦上相信夜奶“危害”嬰兒發育,給嬰兒建立正確的睡眠規律才“科學”,然後對孩子進行睡眠訓練,訓練時間從一星期到半年不等。

有趣的是,所有反饋結果都一致,那就是:進行睡眠訓練後,嬰兒確實“乖”了,但是自發笑容和與人的眼神互動大量減少,對媽媽不再像訓練之前那樣有很多自發的肢體親密互動,令這些媽媽感覺到嬰兒原本熱火火的心逐漸冰冷下去。

這讓媽媽們覺得不對勁,自己內心也覺得痛苦,於是放棄訓練,開始大量親密互動,及時呼應嬰兒,來彌補訓練造成的創傷。好消息是,大部分已經彌補成功,母嬰鏈接恢復得跟訓練之前一樣好。

這些媽媽遇到的,基本都是此類問題:照顧嬰兒讓自己精疲力竭,甚至精神崩潰。然而,令人感到慶幸的是,痛苦的另一面,就是療愈的契機。如果媽媽能在這個過程中,堅持向內看,覺知內心感受,那麼自己當年遭受的創傷,也會被療愈。

愛孩子,就是療愈自己內在的小孩;親密育兒,受益最大的人,其實是媽媽。

一些媽媽,自己在嬰兒期被很多冷漠對待,成年後精神狀態會經常退行到嬰兒期,像小嬰兒一樣需要大量睡眠,不能承擔壓力責任。這種狀態的媽媽被要求夜奶,確實會讓媽媽精神崩潰。

當媽媽的精神壓力如此之大時,首先需要照顧好自己,及時請求幫助,比如獲得家人的幫助,保姆的分擔,心理醫生的陪伴等。

媽媽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夜奶堅持不了可以暫停,讓家人保姆去喂孩子,只要孩子被及時迴應,就不會造成大問題。

媽媽做不到的,只需簡單地承認自己的確目前做不到即可,而不要“合理化”成“孩子有問題,孩子的需求不合理、不必要,孩子應該被矯正”。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8張

放下睡眠控制,滿足嬰兒全能自戀,建立嬰兒的安全感

有關睡眠訓練的文章中列出了一堆吃奶和入睡的“科學”時間表,其理論解釋是:“讓孩子感受到大人控制着一切,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其實這完全是頭腦妄想的產物。

稍微學過點客體關係心理學基礎的人都知道,嬰兒一出生就處在“全能自戀期”,認爲世界圍着我轉,我對世界有掌控感,呼“奶”喚“抱”,無所不能,世界與我一體。

父母滿足嬰兒的自戀,纔是嬰兒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也是嬰兒從自戀中走出的基礎。

而那些從很小就要被大人掌控,按照大人的節奏來生存的孩子,成年後卻非常容易進入“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中,並且難以忍受別人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給各種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製造大量衝突痛苦。

最極端的,如變態殺人狂,則是在“全能自戀”期間遭受重創,繼而在成年後追求絕對地控制——而只有死人才能被絕對控制。

面對哭泣的嬰兒,對內心破碎、焦慮的家長來說,是極大的挑戰。我們很容易做出的反應是:解決掉引起我們焦慮的外部事件。

比如過度搖晃,誇張地哄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總之就是阻止嬰兒哭泣,不讓嬰兒內心的情緒能量順暢流動。哭泣是嬰兒表達內心情緒感受的自然方式,它不應該被阻止,而是需要被陪伴呵護,被充分地允許。

不妨最簡單地換位思考一下:當你驚恐哭泣時,是希望老公告訴你“不要哭!”,或者在你哭的時候轉身離開;還是希望老公陪着你,全然地看見你,允許你充分表達?

如果連你自己都是渴望被陪伴,那又爲何認爲比你更弱小的嬰兒需要被訓練,還打着“爲孩子好”的旗號?!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9張

陪伴孩子,也療愈自己

嬰兒是極其細膩敏感的存在,它像鏡子一樣反映着家長的內心世界。夜哭夜鬧的嬰兒,一部分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過多,很可能反映的是大人內心的焦慮。

如果真地爲孩子好,那麼就不需要按着表格餵奶和哄睡,也不需要糾正嬰兒的吃奶和睡眠習慣,而是需要回到自己的中心。

在孩子夜醒哭泣的時候,陪在孩子身邊,既不逃跑也不評判,覺察自己身體和心靈的感受,讓自己的感受流動,等自己內心安靜和規律起來,孩子自然會在安全的能量場中,迴歸內在的睡眠規律。

這個過程就是心理治療,對母親是巨大的療愈,同時這也確實不容易,因爲面對內心的痛苦,我們很容易逃跑,或者想着去解決引起我們痛苦的人。然而,真正的勇士,卻也正是直面痛苦、向內看的人。

馬伊琍後悔給寶寶做的睡眠訓練,你還在嘗試嗎? 第10張

借用網友的一段評論:

孩子就像只流淚的蝸牛,我們大人經常用鞭子不停地抽她,唬她,催她,責備她……她還是一點點慢慢的盡力爬,甚至還回過頭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過它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啊!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